內容簡介
產品語意學的目的是研究產品形態創新,準確傳遞產品信息。產品語意由不同學科交叉糅合而成,是以產品設計為基礎,結合符號學、心理學、詮釋學和傳播學等理論知識發展而來。面對如此龐大深奧的理論體系,《產品形態語意》本著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宗旨,以案例分析為主,使學生儘快掌握形態語意的設計方法。內容包括產品語意學的起興、產品與符號、產品形態的語意分析、產品形態語意的傳達、產品形態語意設計的原則與程式等。
目錄
產品語意學的興起
1.1 產品語意學的概念
1.1.1產品語意學的發展
1.1.2產品語意學的作用
1.2 產品語意學產生的時代背景
1.2.1科技背景
1.2.2經濟背景
1.2.3文化背景
1.3 產品語意學研究的目的
1.4 產品語意學的局限
產品與符號
2.1 符號學概述
2.1.1符號的概念
2.1.2符號的演變
2.2 設計與符號學
2.2.1設計符號的功能
2.2.2設計符號的特性
2.3 產品符號的意義
2.3.1產品即符號
2.3.2產品符號學與產品設計
2.3.3產品符號學分類
2.3.4產品符號學的層次性
產品形態的語意分析
3.1 產品形態的構成
3.1.1點
3.1.2線
3.1.3面
3.1.4體
3.2 產品形態語意的解構
3.2.1產品形態是語意的載體
3.2.2產品形態的外延和內涵意義
3.3 產品形態語意傳達的方法
3.3.1產品形態語意的認知
3.3.2編碼和解碼
3.4 產品形態語意的分類和意義
3.4.1指示性語意
3.4.2象徵性語意
產品形態語意的傳達
4.1 指示性語意的傳達
4.1.1功能指示語意的傳達
4.1.2使用指示語意的傳達
4.2 產品語意象徵傳達
4.2.1產品語意情感傳達
4.2.2產品語意個性傳達
4.2.3產品語意意義傳達
產品形態語意設計的原則與程式
5.1 產品形態語意設計原則
5.1.1符合產品的功能和目的
5.1.2符合形式美法則和行為習慣
5.1.4符合特定地域人群的民俗文化
5.1.5把握時代感和價值取向
5.1.6突出主體語意的訴求
5.1.7與既有產品形成一定的語意延承
5.2 產品形態語意設計程式
5.2.1用戶研究、背景分析階段
5.2.2語意分析、語意整合階段
5.2.3語意提煉、設計展延階段
5.2.4產品語意設計中的構思手法
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
社會的高速發展.使產品設計從最初的追求功能.到強調”溝通、對話”.從工業產品粗糙、冷漠、僵硬的形態,到精緻、親和、人性化的形態;從產品的無”意義”,到注重主體精神、文脈和符號語意,產品的類型也由單一化走向多元化。這些變化帶給產品設計極大的機遇和發展的空間。但同時,產品的豐富也導致了產品的同質、產品功能的相似、產品形態相似、產品結構相似、目標用戶群相同等等一系列問題。如何增強產品的競爭力,塑造具有創意和特色的產品,成了企業發展的原動力。設計師同樣面對這樣的困惑:什麼樣的產品形態是獨特的,與其他產品不一樣,但又能符合目標人群的審美標準。”產品語意學”的出現,成為解決這一難題的一把鑰匙。我們知道產品的任何創意、加工工藝等所有的設計,最終都是以形態的方式被物化。所以,產品語意學是產品設計中把抽象意念轉化成具象設計的一種設計方法。
因此,近年來各地的設計院校都不約而同開設了《產品形態語意》這門課程,其目的就是研究產品形態創新,準確地傳遞產品信息。由於產品語意學是不同學科交叉糅合而成的,是以產品設計為基礎,結合符號學、心理學、詮釋學和傳播學等理論知識發展而來的新設計學科。所以,要全面認識產品語意學。必須對以上學科有一定學習和研究,但產品形態語意作為單獨開設的一門課程,面對如此龐大和深奧的理論體系,面面俱到的講授是不可行的。接到編寫本書任務時,筆者就構想本書應該通俗易懂,符合設計專業的教學要求,以案例分析為主,儘可能深入淺出地分析產品語意的理論,讓學生儘快掌握產品形態語意的設計方法。
本書對收錄的產品和設計作品盡可予以多角度的充分展現,旨在從產品形態語意設計的角度,全面解釋語意傳達的內容和方法,系統闡釋產品形態與產品語意的關係,結合優秀的設計案例具體分析產品語意在產品設計中的套用原則,歸納總結出產品形態語意設計的程式和方法。幫助學生系統地掌握產品設計的知識。
感謝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對工業設計教育的熱忱和推動。《產品形態語意》這門課程能夠出版成為教材,也是對我們這幾年教學實踐的支持和鼓勵。
張崟老師負責本書的前期文案資料收集工作和第一章“產品語意學的興起”及第五章“產品形態語意設計的原則與程式”的編寫,其餘章節由陳炬老師編寫。
本書在編寫的過程中得到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老師和學生極大的幫助和支持。書中的學生作品由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產品造型專業05級學生提供:部分是網際網路收集的資料;部分是設計公司(工作室)的設計作品。由於時間倉促,未能一一與設計作品的作者取得聯繫,在此表示由衷的謝意!
後記
本書完稿頗有波折,比計畫晚了幾乎半年。一方面是忙於教學和設計,另一方面是對書中涉及的符號學和認知心理學認識有所生澀,反覆推敲艱難下筆。本書是產品形態語意設計課程的教學探索過程中的學習、體會和總結。編者學識有限,編寫過程中難免有所疏漏和錯誤,懇請專家和廣大讀者指正。
首先要感謝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桂元龍老師多年來對我的支持和幫助,在桂老師的努力下本書的出版工作得以實現;感謝廣州極致設計公司的黃海濤先生,為本書提供豐富及新穎的設計案例;其次要感謝我的學生們,他們旺盛的求知慾是我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的動力,才有編寫這教材的資本;還要感謝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沈卓婭教授對本書中肯的建議,以及廖乃徵老師在文字上的盡心相助;最後要感謝在編書過程中曾幫助和鼓勵我的所有朋友和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