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育肥舍飼養管理技術操作規程

9:30~11:30 15:30~16:30 16:30~17:30

一.工作目標
1、育成階段成活率≥99%。
2、飼料轉化率(15~90千克階段):≤2.7:1。
3、日增重(15~90千克階段):≥650千克。
4、生長育肥階段(15~95千克)飼養日齡≤119天
5、全期飼養日齡≤168天。
二.工作日程
7:30~8:30 餵飼
8:30~9:30 觀察豬群、治療
9:30~11:30 清理衛生、其他工作
14:30~15:30 清理衛生、其他工作
15:30~16:30 餵飼
16:30~17:30 觀察豬群、治療、其他工作
三.操作規程
1、轉入豬前,空欄要徹底沖洗消毒,空欄時間不少於3天。
2、轉入、轉出豬群每周一批次,豬欄的豬群批次清楚明了。
3、及時調整豬群,強弱、大小、公母分群,保持合理的密度,病豬及時隔離飼養。
4、轉入第一周飼料添加土黴素鈣預混劑、呼諾玢、泰樂菌素等抗生素,預防及控制呼吸道病。
5、小豬49~77日齡餵小豬料,78~119日齡餵中豬料,120~168 日齡餵大豬料,自由採食,餵料時參考餵料標準,以每餐不剩料或少剩料為原則。
6、保持圈舍衛生,加強豬群調教,訓練豬群吃料,睡覺,排便“ 三定位”。
7、乾糞便要用車拉到化糞池,然後再用水沖洗欄舍,冬季每隔一天沖洗一次,夏季每天沖洗一次。
8、清理衛生時注意觀察豬群排糞情況;餵料時觀察食慾情況;休息時檢查呼吸情況,發現病豬,對症治療。嚴重病豬隔離飼養,統一用藥。
8、按季節溫度的變化,調整好通風降溫設備,經常檢查飲水器,做好防暑降溫等工作。
9、分群合群時,為了減少相互咬架而產生應激,應遵守“ 留弱不留強”,“拆多不拆少”,“夜並晝不並”的原則,可對並圈的豬噴灑藥液(如來蘇兒),清除氣味差異,並後飼養人員要多加觀察(此條也適合於其它豬群)。
10、每周消毒一次,每周消毒藥更換一次。
11、出欄豬要事先鑑定合格後才能出場,殘次豬特殊處理出售。
本章補充摘要
在所有被採用的管理技術中,排在第一位的可增加利潤的策略是早期斷奶和全進全出制相結合的方法。
早期斷奶:21-25天為宜+高水平的乳豬保育豬飼料配方+高水平的管理
早期斷奶的目的:提高母豬的繁殖率和年產仔數;提高分娩舍的利用率;降低仔豬的生產成本;有效地控制疾病。
後備豬的限飼優飼對其發情配種至關重要,要重視後備豬引進第一周及配種前的管理,儘量細分配種程式。
精檢最重要,本交每月不少於1-2次。
仔豬重點預防黃白痢病,中大豬重點預防與控制呼吸道病。
產前產後與斷奶前後母仔豬的管理,以及各階段轉群換料期間的管理至關重要。這幾個關鍵期的藥物預防保健必不可少。
豬的正常生理指標
體溫:38—39.5℃
呼吸:10—20—40次(小豬)/分
脈搏:60—80次/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