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作業排程

生產作業排程是企業制定生產作業計畫的重要問題,生產作業排程不僅包括確定工件的加工順序,還包括確定每台機器設備加工每個工件的開始和完成時間。

生產作業排程的定義

生產作業排程(Production Schedule)是企業制定生產作業計畫的重要問題,生產作業排程不僅包括確定工件的加工順序,還包括確定每台機器設備加工每個工件的開始和完成時間。

生產作業排程按不同的緯度有以下類別:

⑴按工件到達車間的情況,可以分成靜態排程和動態排程。靜態排程是指進行排程時,所有工件都已到達,可以一次性對它們進行排程;若工件是陸續到達,要隨時安排它們的加工順序,這就是動態排程。

⑵按機器的種類和數量不同,可以分為單台機器排程和多台機器排程。多台機器的排程,按工件加工路線的特徵,可以分成單件車間排程和流水車間排程。單件車間排程的基本特徵是工件的加工路線不同,而完全相同的工件加工路線則是流水車間排程的基本特徵。

生產作業排程的規則

⑴FCFS(First Come First Served)規則,即“先到先服務”規則。它是指根據任務到達的先後次序安排加工順序,先到先加工。

⑵SPT(Shortest Processing Time)規則,即“最短加工時間”規則。它是把加工時間由短到長進行排程,優先選擇加工時間最短的任務。

⑶SCR(Smallest Critical Ratio)規則,即“最小臨界比”規則。臨界比是工作允許停留時間和工件餘下加工時間的比值。

⑷EDD(Earliest Due Date)規則,即“最早交貨期”規則。是指按照交貨期從早到晚進行排程,優先安排完工期限最緊的任務。

⑸SST(Shortest Slack Time)規則,即“最短鬆弛時間”規則。它是根據鬆弛時間由短到長進行排程。所謂鬆弛時間,是指當前時點距離交貨期的剩餘時間與該項任務的加工時間之差。

生產作業排程的方法

⑴使用GANTT圖進行生產作業排程,Gantt圖是作業排程中最常用的一種工具,最早由Henry L.Gantt於1917年提出。這種方法是基於作業排程的目的,將活動與時間聯繫起來,它有兩種基本形式:作業進度圖和機器圖。作業進度圖表示一項工作的計畫開始日期、計畫完成日期以及現在的進度。

⑵一台設備加工多個加工對象時,為使任務總流程時間最短,即總等待時間最短,保證儘可能多的對象早日加工出來,加速資金周轉,應該根據最短加工時間規則對加工對象排程。

⑶兩台設備加工多個加工對象時,加工順序不同,總加工周期和等待時間都有很大差別。根據動態規劃最最佳化原理,加工對象在兩台設備上加工的順序不同時的排程不是最優方案。換句話說,最優排程方案只能在兩台設備加工順序相同的排程方案中尋找。為保證總加工周期最短,可按照以下方法進行排程:①計算加工對象在兩台設備的加工時間中的最小值;②若最小值屬於第一台設備,則將該加工對象排在第一位;若隸屬於第二台設備,則將該加工對象排在最後一位;③對剩餘的加工對象重複上述步驟,直至全部加工對象的順序全都能夠決定為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