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癌症

生態癌症

生態癌症,指由於自然界先天性或後期行為而引起的區域性生態平衡破壞的一種特殊現象。如中國喀斯特石漠化地質現象,被學術界稱為“生態癌症”,其表現是土地荒無,石漠化嚴重。

(圖)生態癌症生態癌症

生態癌症,指由於自然界先天性或後期行為而引起的區域性生態平衡破壞的一種特殊現象。如中國喀斯特石漠化地質現象,被學術界稱為“生態癌症”,其表現是土地荒無,石漠化嚴重的地方只見一片白花花的石頭,不見片土,有的地方甚至類似沙漠,寸草不生。另外,水生生物死亡腐爛過程中,營養素又釋放進入水體,再次被生物利用,形成植物營養物質的循環。因此,富營養化的水體即使切斷外界營養物質來源也很難自淨和恢復,因而有時也稱之為生態癌症。

產生原因

(圖)衛星圖片上觀察太湖,圖中紅色箭頭所指的綠色區域就是藍藻的爆發區

衛星圖片上觀察太湖,

圖中紅色箭頭所指的綠色區域就是藍藻的爆發區

人類活動直接作用於自然界而引起的區域性的生態平衡破壞。如亂砍濫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破壞,過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積開墾草原引起的沙漠化,濫采濫捕使珍稀物種滅絕危及地球物種多樣性,植被破壞引起的水土流失等等。

在熱帶、亞熱帶濕潤、半濕潤氣候條件和岩溶及其發育的背景下,受人為活動的干擾,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壞,導致土壤嚴重流失,溶岩大面積裸露或礫石堆積的土地退化現象。是岩溶地區土地退化的極端形式。

背景介紹

中國喀斯特(岩溶)分布面積大,其中以貴州為中心連線桂北、滇東湘西及川東南的地區,是連片的喀斯特地區。脆弱的喀斯特生態環境,加上人為活動的干擾和破壞,導致石漠化不斷加劇,使人類逐步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壤,導致當地農民生產、生活困難,嚴重製約經濟社會發展。

採取措施

石漠化現象已演變成為喀斯特地區人類生存的大敵,目前“石漠化”治理已列入國家計畫。針對地處喀斯特地貌的興文縣石漠化情況比較嚴重,其中石漠化土地面積2萬多公頃,潛在石漠化土地面積9千多公頃等情況,此次綜合治理試點工程總投資3173萬元,包括對該縣的老龍灣小流域、古宋河源頭小流域、大河源頭小流域、大壩古宋河小流域等100多平方公里的石漠化區域進行綜合治理以及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人工種草等。通過綜合治理,使其發揮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分布地區

(圖)西南岩溶石山地區石漠化現狀圖西南岩溶石山地區石漠化現狀圖

貴州省輕度以上石漠化面積為35920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0.39%。其中,輕度石漠化面積22733平方公里,中度石漠化面積10518平方公里,強度石漠化面積2669平方公里。另外,尚有43714平方公里的土地有潛在石漠化趨勢。從石漠化在縣級行政單元的分布來看,除赤水、榕江、從江、雷山、劍河5縣(市)無明顯石漠化外,其餘都有明顯的石漠化現象。從空間分布看,石漠化土地多集中分布在喀斯特發育的南部和西部,以六盤水、黔西南、黔南、安順、畢節所占面積最多,呈現出南部重北部輕,西部重東部輕的特點。以縣級行政單元分,石漠化面積;占國土面積40%以上的有9個縣,小於10%的17個縣,其餘均在10%--40%之間。在貴州50個扶貧開發重點縣中,石漠化面積占國土面積20%以上的有30個縣,而且凡是石漠化嚴重的地方,都是貴州最為貧困的地方。

至2005年底,中國的石漠化土地總面積為12.96萬平方公里,占(監測區)岩溶面積的28.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