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窯

瓶窯

瓶窯鎮位於杭州市北郊,杭州市餘杭區的一個重要城鎮,距市中心18公里,區位交通優勢明顯,新老104國道、宣杭鐵路、東苕溪穿境而過,素有“文化之邦、天府之地、魚米之鄉”及“北秀明珠”的美譽,是中華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的核心區,也是200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中華第一城”遺址所在地。瓶窯鎮總面積128.8平方公里,下轄13個行政村和5個社區,總人口5.51萬,建成區面積18平方公里。1997年被列為浙江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2000年被確定為浙江省中心城鎮。

基本信息

今日瓶窯

瓶窯鎮政府瓶窯鎮政府
近年來,瓶窯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經濟強鎮、文化名鎮、優美城鎮”的目標,紮實推進“跨過新國道,建設新瓶窯”的發展戰略,按照“強工、優農、興三”的發展思路,農業和農村經濟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第三產業全面進步,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城鎮品位明顯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文化、衛生、教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健康協調發展,譜寫了創新奮進的凱歌,使古鎮瓶窯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先後獲得“浙江省體育強鎮”、“浙江省重點文化鄉鎮”、“浙江省小城鎮綠化達標單位”、“浙江省生態鎮”、“浙江省工業百強”、“浙江省首批綜合改革試點鎮”、“浙江省中心鎮”、“杭州市工業十強鄉鎮”等諸多榮譽。目前,瓶窯鎮已獲得兩塊國家級“金字”招牌:第一塊是2004年獲得的“國家衛生鎮”的牌子,也是杭州地區十三個縣市區中榮膺“國家衛生鎮”稱號的第一個鎮鄉;第二塊是由國家六部委共同授予的“全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的牌子,也是當年杭州八城區唯一入選的鄉鎮。現在,全鎮上下正全力以赴爭創第三塊國家級金字招牌——“全國環境優美鎮鄉”,為古鎮發展再添活力與潛力。
在工業經濟發展中,瓶窯鎮堅持“積極保護”和“適度開發”相結合,著力抓好提升特色產業,做強傳統增長點;發展新興產業,培植後續增長點;放大聚集效應,打造區塊增長點。初步形成了五金製造、紡織服裝、文教印刷、醫藥化工、機械電子、冶金建材、農產品加工等塊狀鮮明的行業格局,擁有雙金機械、南華汽配、科瑞特等各類高新技術企業10多家。堅持走“特色、規模、生態、效益”的農業產業化道路,積極培育特色型、生態型、休閒型、開放型的都市效益農業,做好“綠色食品、生態食品、森林食品”三篇文章。全鎮目前有竹筍、青蝦、茭白、野豬養殖等近10個專業合作社,建有青蝦養殖示範園區、林木引種繁育園區、早竹筍園區、上窯蔬菜園區、特種魚繁育園區等5個特色園區,開發出青蝦養殖基地、大棚蔬菜園區、特種魚養殖基地等上規模、上檔次、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農業群體,培育了“毛園嶺”牌水蜜桃、“苕溪”牌青蝦等一批深受市場歡迎的知名農副產品。
堅持興三產促發展,完善現代服務業。圍繞瓶窯組團中心鎮、西部經濟成長極,瓶窯緊緊抓住新城開發的契機,最佳化城鎮商業業態,加快高品質商住小區的建設,引進高檔化酒店和大型超市,集人氣、商氣、財氣。利用瓶窯竹製品市場一期開發建設形成的集聚效應和強大的輻射功能,大力發展商貿物流產業,並藉助二期的開發構建生產、加工、倉儲於一體的特色板塊互致力的功能區,帶動竹產業向縱深發展,形成竹產業綜合體。藉助以南山摩崖石刻為核心的南山旅遊綜合體開發,整合原始生態濕地北湖草盪、竹林等自然資源,以點帶面串珠成鏈,完善“竹鄉游、生態游”等旅遊線路建設,協同兄弟鎮鄉共同打造西部生態旅遊網,打響“山水瓶窯、都市田園”的品牌。
瓶窯鎮緊緊圍繞“經濟強鎮、文化名鎮、優美城鎮”的目標,全面實施“跨越新國道、建設新瓶窯”的發展戰略,以新農村建設為著力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城鎮靚化為視窗,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歸宿,努力實現瓶窯經濟社會的既好又快發展。

地理情況

中華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的核心地塊就位於瓶窯鎮;新老104國道、04省道、015省道縱橫境內,宣杭鐵路穿鎮而過。深厚的文化底蘊、便捷的區位優勢和開明開放的瓶窯人民,使一方經濟社會步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快車道。瓶窯,群山翠綠,土地肥沃,河道縱橫,物產豐富。蠶繭水稻竹筍茶葉花果、水產等農副產品遠近馳名,可謂“人間天堂”。

文化古鎮

瓶窯,古稱亭市,南宋鹹淳臨安府志說鎮北小山古稱亭市山,山下村落以山名。《太平寰宇記》說亭市村瓶窯鎮人悉作大瓮,今人謂之浙瓮。宋代亭市山南麓建窯燒制陶瓶,始稱窯山,亭市村因此得名瓶窯。但從鎮西五里的毛園嶺村雞籠山發現的古陶窯遺址,鎮南十里的長命村馬金口和鴿寶山發現的古陶窯遺址,據考證均在西漢中期至東漢初期。長命村石山下的古窯址據考證當是西晉時的青瓷窯址。可見瓶窯的制陶業自漢始至晉、唐、宋、明歷來就十分發達了。明萬曆進士湖州人大學士朱國楨曾在《瓶窯重建真寂禪院記》中說:“瓶窯其地俗朴民儉,自農桑外多以埏埴為業,故市廛與陶穴相望如櫛比。”民間傳說窯山有18口窯連線18條弄,每條弄一口井共有18口井。口口相承的民間小曲《三十六碼頭》中還有“瓶窯出的好烏甏”的唱詞。在瓶窯鎮境內的反山、匯觀山、莫角山、吳家埠等地相繼發現距今4700—5000年的良渚文化遺址,出土大批的陶器、玉器、稻穀、絲綢等良渚先民的遺物。鎮西十里的彭公嶺古為防弓嶺,相傳為防風古國的堤塘。可以說在瓶窯這塊土地上4000—5000年前就有良渚古國和防風古國的先民繁衍生息。瓶窯古鎮有著中國江南傳統的布局,小橋流水,小橋造型各異,有著有趣的名字和歷史傳說,古稱十八弄的彎彎曲曲的弄堂又在古鎮中穿過,連線著十八古井和古窯。
尤其是瓶窯的南郊仍保存著摩崖石窟、北湖草盪等古蹟。其中,由東向西延綿數百米,分布在瓶窯南山東南山腰間的十數尊鐫刻於元代的摩崖造像,是元代僧徒利用前期採石壁面,請工匠鑿出淺龕,浮雕而成。這些造像軀形高大,造型端莊,是江南極為罕見的古代古刻群。這些造像都是研究中國佛教與道教發展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北湖滯洪區集雨面積5.3平方公里,古稱天荒盪,又名仇山草盪,自唐代開闢至今已有1100餘年歷史。

瓶窯古蹟

良渚文化

中華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的核心地塊位於瓶窯鎮。
良渚古城不在良渚在瓶窯
良渚古城的驚人發現最近吸引了不少參觀者蜂擁而至。不過,龔先生前兩天卻差點撲了個空,不是不準參觀,而是因為他跑錯地方了。“怎么古城在餘杭瓶窯,而不是良渚啊。”龔先生昨天打電話過來,也想藉此提醒一下其他遊客。
良渚古城發現後,考古界稱這是長江下游地區首次發現的良渚文化時期的城址,驚呼是繼上世紀殷墟發現之後中國考古界的又一重大發現。身邊有那么大的古城從來沒見過,這自然引起了周邊地區特別是杭州市民的興趣。上周末,龔先生想讓女兒也開開眼界,於是想當然地開車前往餘杭良渚鎮。到了良渚,他沿路問了好幾位當地居民該怎么去古城遺址,可令他想不到的是,他們都搖頭表示“不清楚”。
正當他犯愁的時候,碰到一位知情人。原來良渚古城並不在良渚,而在相連線的瓶窯。果然,他們在瓶窯找到了5000年歷史的古城,看著露出地面由石頭壘成的城牆,父女倆興奮得不得了。
“不過我始終想不清楚,既然是良渚古城為什麼在瓶窯呢?”龔先生說一路上他碰到了好幾位跟他有相同遭遇的參觀者,“幸好我還是開車的,如果乘公車、騎腳踏車或走路的,跑錯地方可就麻煩了。”
帶著龔先生的疑問,記者昨天請教了省文物局的專家。專家告訴記者,良渚文化是分布於環太湖地區一支著名的史前文化。由於最早在良渚鎮發現該文化遺址,因此以“良渚”命名。而良渚中心遺址其實位於餘杭區的良渚、瓶窯兩鎮,核心地塊位於瓶窯鎮。
很多讀者都打來過電話說想去看良渚古城,我們在這裡說一下路線,其實也很簡單,坐348路(武林門北--瓶窯)公車到瓶窯鎮下車,然後向北走500米就到了。

北湖草盪

北湖北湖
路邊的景色美麗,春意盎然。草盪很大,由很多個大大小小的魚塘組成,發大水的時候這裡就是泄洪區,今年梅雨的時候就這樣。在很多人眼裡,乍一看到這樣的景會覺得很平淡無奇,但是你把你的鏡頭放大再放大,那些細小的美麗需要你走近了,在你的相機鏡頭下才會發現的了。

摩崖石窟

南山摩崖石窟南山摩崖石窟
南山摩崖石佛造像是有明確紀年的元代造像群,至今存有13尊,綿延約360米,這些佛教、道教合一的造像,在我國歷史上比較罕見,為江南石窟與摩崖石刻藝術的瑰寶,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南山景區旅遊規劃建設工作作為瓶窯鎮2009年的重點開發項目之一,一直受到餘杭區委政府和瓶窯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二期工程主要包括2500米的游步道建設,景區門樓建設,衛生設施建設及管線工程,茶社主體工程的建設四個方面。二期工程通過向社會公開招標後,已於2009年10月28日開工,現在游步道的建設已初具雛形,預定二期工程於明年四月完工。屆時將通過招商引資進行整個南山旅遊景區的開發建設,形成南山和山前平原、濕地、構建以天然山岩風光為背景,摩崖石佛造像為主要的文化型特色景觀的一處重要文化歷史景觀。

特色產業

蠶繭

通常指桑蠶繭。桑蠶蛹期的囊形保護層,內含蛹體。保護層包括繭衣、繭層和蛹襯等部分。繭層可以繅絲,繭衣及繅制後的廢絲可作絲棉和絹紡原料。

竹筍

。
竹筍,別名筍或閩筍,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食用部分為初生、嫩肥、短壯的芽或鞭。竹原產中國,類型眾多,適應性強,分布極廣。全世界總計有30個屬550種,盛產於熱帶亞熱帶溫帶地區。中國是世界上產竹最多的國家之一,共有22個屬、200多種,分布全國各地,以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最多,秦嶺以北雨量少、氣溫低,僅有少數矮小竹類生長。
瓶窯,群山翠綠,土地肥沃,河道縱橫,物產豐富。蠶繭、水稻、竹筍、茶葉、花果、水產等農副產品遠近馳名,可謂“人間天堂”。瓶窯也是竹筍之鄉,每年舉辦的“竹筍節”迎來了四方來客。

大觀山果園

位於瓶窯的大觀山果園是杭州最大的水果產地,大觀山的水蜜桃在杭州頗有名氣。

行政村

5個社區居委會:里窯社區、楊梅塢社區、新窯社區、瓶窯社區、華興社區
13個行政村:窯北村、長命村、鳳都村、西安寺村、彭公村、塘埠村、外窯村、大觀山村、崇化村、南山村、奇鶴村、石瀨村、張堰村

未來發展

2004年實現GDP13億元,財政總收入1.77億元,工農業總產值(現價)63.3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60.7億元,農民人均收入7220元,經濟社會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千強鎮的380位,且發展勢頭強勁,已基本形成了五金製冷、紡織服裝、文教印刷、醫藥化工、機械電子、冶金建材、農產品加工等塊狀鮮明的行業格局,被區政府列入重點工業鄉鎮。2005年工業目標鎖定78億元,工業經濟在去年“高走”的基礎上,今年繼續在高位運行,強勢推進企業發展之路。
多年來,瓶窯鎮以衛生創建為城鎮建設發展的載體,衛生狀況逐年改善,八年連上四個台階。自1997年成為餘杭市(區)衛生鎮以來,不斷進取,分別獲得杭州市衛生鎮、浙江省衛生鎮榮譽稱號,2004年成功創建杭州地區非縣城鎮中第一個國家衛生鎮。新的城鎮總體規劃正在實施之中,建成區面積將達到18平方公里;城鎮管理方式不斷創新,“經濟強鎮、文化明鎮、優美城鎮”的城鎮建設理念深入人心,鎮黨委、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一流的創業平台和整潔和諧的人居環境交相輝映,三個文明建設同步發展,各項事業蒸蒸日上。先後獲得浙江省教育強鎮、浙江省重點文化鄉鎮等榮譽稱號。
瓶窯,而今邁步從頭越,將以更奮發的精神,更矯健的步伐邁入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內涵挖潛增效的發展快車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