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情況
瓦伊諾一世(Väinö I,1868年5月1日—1940年5月28日),芬蘭國王。德國黑森-卡塞爾王子,全名為弗里德里希·卡爾·路德維希·康斯坦丁(FRIEDRICH KARL Ludwig Konstantin)。黑森-卡塞爾伯爵弗里德里希的第五個孩子,母親為普魯士公主瑪利亞·安娜。
弗里德里希·卡爾的父親弗里德里希常年居住在丹麥,為丹麥陸軍服役,曾被丹麥奧爾登堡王朝最後一位國王克里斯蒂安八世定為假定繼承人,但他於1852年辭謝了這一選擇。1866年黑森-卡塞爾被普魯士吞併。1875年,黑森-卡塞爾家族長系男嗣斷絕(該家族擁有的選帝侯頭銜也在此時被取消),弗里德里希成為家族首領,返回德國居住。
1884年弗里德里希去世,黑森-卡塞爾家族首領的頭銜為其次子弗里德里希·威廉繼承,後者於1888年在乘船前往新加坡途中去世,弗里德里希的三子亞歷山大·弗里德里希成為家族首領。
1893年1月25日,弗里德里希·卡爾娶維多利亞女王的外孫女、德皇威廉二世的妹妹瑪格麗特(1872年-1954年),此後與德國皇室關係密切。
1902年,弗里德里希·卡爾在家族其他成員的支持下爭奪其家族另一支系黑森-達姆施塔特大公國的繼承權,但是未能成功。
芬蘭國王
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後,芬蘭於1917年12月6日宣布獨立。1918年1月28日,芬蘭社會民主黨革命執行委員會宣布舉行武裝起義,芬蘭爆發內戰。應流亡外地的芬蘭參政院的請求,德國於4月3日至4月7日向芬蘭派出了干涉部隊。4月29日芬蘭內戰結束。
由於芬蘭內戰的導火索是1917年11月社會民主黨組閣未成而退出議會,因此許多芬蘭人認為共和制是內戰的根源之一。他們認為芬蘭獨立後依然採取君主制才能足以保障芬蘭民族利益。1918年5月,芬蘭議會選舉第一任總統斯文胡伍德為最高攝政官。由於當時德國在波羅的海地區的影響非常強大,芬蘭參政院在6月初又向議會提出芬蘭應選舉一位德國親王為君主,建立斯堪的納維亞式的君主立憲民主政體。同一時期立陶宛曾也選舉德國符騰堡王國的烏拉赫公爵威廉·卡爾為國王明道加斯二世。
1918年8月,芬蘭議會投票選舉弗里德里希·卡爾親王為國王,王號為“瓦伊諾一世”(Väinö I)。10月9日,芬蘭議會向弗里德里希·卡爾發出了邀請函。但是11月11日德國戰敗投降,德國勢力在芬蘭的重要影響地位宣告結束。由於擔心協約國不同意由德國人擔任芬蘭的國王,弗里德里希·卡爾親王先是推遲了前往芬蘭即位的日期,後又於12月14日通知芬蘭人,他決定不接受王位。芬蘭的君主政體僅歷時兩個月便告結束。
晚年歲月
1925年,亞歷山大·弗里德里希因與平民通婚結婚而將家族首領的稱號傳給弗里德里希·卡爾。1940年5月28日,弗里德里希·卡爾在卡塞爾原黑森選帝侯宮殿中去世。
婚姻子女
弗里德里希·卡爾於1893年1月25日與德國皇帝、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三世最小的女兒瑪格麗特·貝婭特莉絲·費奧多拉公主(Margarete Beatrice Feodora ,1872年4月22日—1954年1月22日)結婚,育有六子:
長子弗里德里希·威廉·西吉斯蒙德·維克多(Friedrich Wilhelm Sigismund Viktor,1893年11月23日—1916年9月12日或13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死在羅馬尼亞前線。
次子馬克西米利安·弗里德里希·威廉·格奧爾格·愛德華(Maximilian Friedrich Wilhelm Georg Eduard,1894年10月20日—1914年10月13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死在佛拉芒前線。
三子菲利普(Philipp,1896年11月6日—1980年10月25日),與沃爾夫岡·莫里茨是孿生兄弟,1940年後成為黑森家族卡塞爾支家族首領。
四子沃爾夫岡·莫里茨(Wolfgang Moritz,1896年11月6日—1989年7月12日),與菲利普是孿生兄弟,1918年曾被瓦伊諾一世指定為芬蘭王位繼承人。結婚兩次,沒有子嗣。
五子理夏爾德·威廉·利奧波德(Richard Wilhelm Leopold,1901年5月14日—1969年2月11日),與克里斯托夫是孿生兄弟,終生未婚。
六子克里斯托夫·恩斯特·奧古斯特(Christoph Ernst August,1901年5月14日—1943年10月7日),與理夏爾德是孿生兄弟,1930年與希臘王子安德烈的四女索非亞結婚,有二子三女。芬蘭王位繼承人卡爾·阿道夫·安德烈阿斯是他的長子。1943年在阿爾卑斯山附近因空難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