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一世[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

弗朗索瓦一世[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
弗朗索瓦一世[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弗朗索瓦一世 (法語:François I,1494年9月12日-1547年3月31日),即位前通常稱昂古萊姆的弗朗索瓦(François de Angouléme),又稱大鼻子弗朗索瓦(François au Grand Nez),騎士國王(le Roi-Chevalier),被視為開明的君主,多情的男子和文藝的庇護者,是法國歷史上最著名也最受愛戴的國王之一(1515年—1547年在位)。

在他統治時期,法國繁榮的文化達到了一個高潮。

基本信息

簡介

弗朗索瓦 一世
法國國王備註
在位1515年1月1日—1547年3月31日
加冕1515年1月25日(20歲)
前任路易十二
繼任亨利二世
配偶布列塔尼女公爵克洛德
奧地利的埃利諾
子嗣
路易絲公主
夏洛特公主
布列塔尼公爵 弗朗索瓦三世
亨利二世
蘇格蘭王后瑪德琳
奧爾良公爵查理二世
貝里女公爵兼薩沃伊公爵夫人瑪格麗特
出生1494年9月12日
法國乾邑
過世1547年3月31日(52歲)
法國朗布依埃城堡
安葬法國聖但尼聖殿
簽章
宗教羅馬天主教

人物生平

早年

印有弗朗索瓦一世頭像的硬幣 印有弗朗索瓦一世頭像的硬幣

法蘭西斯的父親是法王查理五世的曾孫昂古萊姆的查理,母親是薩伏依公爵腓力二世的女兒路易絲。他生於夏郎德地區的科尼亞克(乾邑鎮) 。法蘭西斯幼年喪父,母親獨自挑起撫養、教育孩子的重擔。據說法蘭西斯十分敬愛自己的母親,無論什麼時候總是跪著對她說話,而他母親夢寐以求的是兒子能成為法蘭西的最高統治者。

弗朗索瓦 一世是昂古萊姆伯爵查理與薩伏依的路易絲之子,也是國王查理五世的玄孫,生於夏朗德地區的乾邑。從父系看他的家族是瓦盧瓦王朝的旁系,從理論上說繼承法蘭西王位的可能性很小。當其出生之時,國王查理八世正值青年,還有王位第一繼承人奧爾良公爵路易。

然而,查理八世於1498年去世,由於其子女在前者生前以去世,王位由奧爾良公爵路易繼承,又因為法蘭西王室遵循《薩利克繼承法》,故而女性一系無緣王位,當時年僅四歲且已喪父的 弗朗索瓦成為假定王位繼承人,並授予瓦盧瓦公爵。

繼承王座

1515年的弗朗索瓦一世 1515年的弗朗索瓦一世

弗朗索瓦一世(François I (1494年9月12日—1547年7月31日),十六世紀上半葉的法國國王。由於他的統治,剛剛形成的法國君主專制制度得到全面發展,逐漸成為西歐最典型的君主專制政體。

法蘭西斯的前兩位國王查理八世(1491—1498在位)和路易十二(1498—1515在位)均無嗣,當1515年路易十二去世後,作為瓦盧瓦王朝後裔的弗朗索瓦便繼承了王位。由他開始的王室也可稱為昂古萊姆王朝。

他和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是同時代人,而查理五世正是他一生都在面對的可怕對手。

昂古萊姆的弗朗索瓦,即弗朗索瓦一世在年輕時代取代了奧地利的查理,即查理五世成為布列塔尼的繼承者法蘭西的克洛德的未婚夫,結果確保了布列塔尼成為法國而不是西班牙的領地,也確保了他與查理五世的終生敵對。1515年,弗朗索瓦一世在蘭斯大教堂加冕為法國國王,克洛德同時加冕為法蘭西王后。

弗朗索瓦一世被認為是法國第一位文藝復興式的君主。在他的統治之下,人們看到法國的文化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當年輕的弗朗索瓦在1515年登上王位之時,他算得上是法國歷史上史無前例的一位具有人文主義思想的國王。

他的兩位前任,查理八世和路易十二花費了極大的精力企圖用武力征服義大利,然而卻絲毫沒有看到這片文藝復興發源之地所發出來的智慧之光。這兩位君主只是在簡單模仿幾個世紀以來,法國國王們一直在做的事情:擴展土地,加強王權。他們因而被認為是最後兩位“中世紀式”的法國君主。不過他們的成績為法國即將捲起的文藝復興之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查理八世與路易十二在義大利接連不斷地攻城掠地時期,法國人和義大利人在一種特殊的條件下發生了密切接觸。隨著這種接觸的加深,源於義大利的一些新思想傳播到了法國。弗朗索瓦一世正是在這個特殊歷史時期接受的教育。於是他的一些家庭教師,例如拉丁語教師德斯莫蘭,便不可避免地向他灌輸了一些新穎的思考方式。弗朗索瓦一世的母親也是一個文藝復興式藝術的愛好者,她把這種興趣傳給了她的兒子。

當然不能說弗朗索瓦接受的是最先進的人文主義教育;他的大多數教師從未接受文藝復興的影響。不過可以認為,他比之前的任何國王都更向人文主義靠近。到他即位時,文藝復興的影響就真的在法國生根了。

弗朗索瓦一世極力支持這種新變化;他成了一些藝術品的最大主顧。他是與他同時代的許多藝術家的支持者和保護人,包括達·芬奇(達·芬奇在弗朗索瓦一世懷中去世)。弗朗索瓦一世鼓勵所有藝術家來法國居住和創作,結果像安德里亞·德爾·薩托和李奧納多·達·芬奇這樣的偉人也接受了他的邀請。當達·芬奇在法國作一些小油畫的時候,他帶來了他的一些最偉大的作品,其中就包括蒙娜麗莎。其他為弗朗索瓦一世雇用的大畫家有本內文托·切里尼、羅索和普利馬提喬,他們為弗朗索瓦的行宮增添了許多輝煌的裝飾。弗朗索瓦一世在義大利僱傭了一幫人專門為他收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巨匠如米開朗基羅、提香以及拉斐爾的作品,再把它們運回法國。這些人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儘管把達·芬奇的壁畫最後的晚餐搬到法國去的瘋狂計畫未能實現。在弗朗索瓦一世即位之初,法國宮廷里只有少量出名的油畫,而且一個雕像也沒有。今天在羅浮宮里人們見到的那許許多多的法國王室的收藏實際上是從弗朗索瓦一世時代才開始的。

騎士國王

十五世紀末葉,在經歷了漫長的分裂割據局面之後,法蘭西民族形成,並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法蘭西斯即位時,資本主義生產已經萌芽,一個經濟繁榮的時期開始了。發達的經濟為法國的對外侵略創造了條件。弗朗索瓦一世的對外政策是與前兩位國王一脈相承的。十五世紀末至十六世紀初,法國為了鞏固它在地中海的貿易地位,為了滿足封建貴族向外占據土地,掠奪財富的欲望,採取了侵略義大利的政策。1494年,查理八世首先發動了義大利戰爭,路易十二則繼續其前任的軍事行動。由於義大利境內聯合起來的各小國在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二世和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支持下奮力抵抗,法軍不得不撤離義大利,法國的侵略計畫未能得逞。

德皇爭鋒

法蘭西斯和查理五世1540年1月進入巴黎 法蘭西斯和查理五世1540年1月進入巴黎

義大利戰爭並未因路易十二的去世而中止,相反,從小愛好比武、冒險,被稱之為大膽而勇敢的“ 騎士國王”,年方20的弗朗索瓦一世一心想奪回1513年路易十二丟失的米蘭。在把王國交由母后攝政後,他便率軍橫跨阿爾卑斯山脈,出征義大利。在馬里尼亞諾戰役取得勝利,米蘭公國又被法國侵占。

然而,義大利戰爭仍未結束。在競選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時,已經統治著西班牙、尼德蘭、南義大利的西班牙國王卡爾一世在1519年當選,號稱查理五世。這樣,查理既有帝國皇帝的號召力,又有從荷蘭和整個美洲來的源源不斷地經濟補充,實力空前強大,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土從三面包圍了法國,對法國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查理五世不僅想把法國的軍隊從義大利驅逐出去,而且企圖多占其祖母丟失的領地勃艮第。1521年,義大利戰爭終於重新燃起。

在法蘭西斯統治時期,反對查理五世的戰爭共進行了四次(1521—25,1527—29,1536—38,1542—44)。1521年交戰一開始,法國便失去了米蘭。1523年,英軍入侵法國北方,法國陸軍統帥波旁公爵叛亂,形勢對法國極為不利。1525年1月24日,法軍在帕維亞戰役大敗,弗朗索瓦一世被俘。他給母后的信中悲嘆自己的厄運,聲稱自己“除了榮譽和生命已一無所有”。被押送到馬德里後,他又被迫簽訂了馬德里條約,才得以釋放。條約規定勃艮第歸查理五世所有,法國放棄對義大利領土的要求。但是,簽訂條約前,他曾寫下一份詔書稱,國王簽署的一切條約但凡有損法國利益的均屬無效。之後的二十多年裡,他將繼續與查理五世鬥爭。

教皇聯姻

弗朗索瓦一世並不打算履行諾言,1527年,戰爭重又爆發。他首先讓高等法院否定條約,因為他們是在壓力之下簽署的。氣的查理五世公開叫嚷以騎士的名義和他單挑,他也沒敢應戰,這讓他在騎士國王的稱號變的一文不值。弗朗索瓦一世想利用外交手段聯合義大利各邦。他先後同反對神聖羅馬皇帝的教皇克雷芒七世,義大利的威尼斯、佛羅倫斯、米蘭等國的諸侯結成聯盟,。他與義大利最有權勢的羅馬教皇克雷芒七世交涉,後者出身於義大利豪門美第奇家族,該家族擁有佛羅倫斯和托斯卡納大公國的統治權。他們成功的締結了一門政治婚姻——法國王太子亨利·德·昂古萊姆和美第奇家族的凱薩琳。女方的父親是義大利權貴洛倫佐,母親是法國公主瑪德萊娜。這樁婚姻是法國王室和義大利聯姻的開始,而凱薩琳·德·梅第奇則對後來的法國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查理五世1527年再度攻入義大利,前鋒軍隊焚掠了羅馬,把教皇關在天神堡裡面,只是後來聽從勸告,才使教皇避免了更大的羞辱,此後,教皇在這場戰爭中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根據1529年簽訂了康布雷和約,法國聲明放棄了義大利的一切權利,但保住了勃艮第。

異教同盟

弗朗西斯一世(左)和蘇萊曼大帝(右)提香 弗朗西斯一世(左)和蘇萊曼大帝(右)提香

在和平暫時恢復的階段,弗朗索瓦一世針對神聖羅馬皇帝一心想在全歐建立基督教統治的企圖,他和英王亨利八世以及德意志的新教諸侯結成聯盟,並於1535年和土耳其蘇丹蘇里曼大帝訂立同盟,從蘇丹那裡得到了對法國極為有利的“治外法權”。他和東方以及和新教結成聯盟的外交政策使日後他在同查理五世的交戰中獲益匪淺。當然,這也讓他在基督教世界聲名狼藉,無數人都在詛咒這個新月和百合花的瀆聖同盟。在1544年,當查理五世的軍隊侵入法國,逼近巴黎時,一方面,法國淪陷區的居民奮起反擊,保衛國土,使查理五世的軍隊不能前進;另一方面,由於德國新教諸侯在國內準備舉行起義反對查理五世,土耳其軍隊則在匈牙利境內向前推進,威脅著維也納的安全,迫使查理五世放棄了在法國的軍事行動,於1544年和弗朗索瓦一世在克列比城簽訂和約。在最後關頭保衛了法蘭西領土的完整。

政治

殖民競爭

1524年,弗朗索瓦一世幫助里昂市民資助喬萬尼·達·維拉扎諾的南美洲探險隊。他恐怕是出自與查理五世競爭的目的。在這次探險中,維拉扎諾宣布紐芬蘭為法國王室的領地。1534年,弗朗索瓦一世派遣雅克·卡提埃去魁北克聖勞倫斯河流域探險,據說那裡藏有神秘的財富。

國王榮耀

弗朗索瓦一世被認為是法國第一位文藝復興式的君主。在他的統治之下,人們看到法國的文化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當年輕的弗朗索瓦在1515年登上王位之時,他算得上是法國歷史上史無前例的一位具有人文主義思想的國王。他的兩位前任,查理八世和路易十二花費了極大的精力企圖用武力征服義大利,然而卻絲毫沒有看到這片文藝復興發源之地所發出來的智慧之光。這兩位君主只是在簡單模仿幾個世紀以來法國國王們一直在做的事情:擴展土地,加強王權。他們因而被認為是最後兩位“中世紀式”的法國君主。不過他們的成績為法國即將吹起的文藝復興之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查理八世與路易十二在義大利接連不斷地攻城略地時期,法國人和義大利人在一種特殊的條件下發生了密切接觸。隨著這種接觸的加深,源於義大利的一些新思想傳播到了法國。弗朗索瓦一世正是在這個特殊歷史時期接受的教育。於是他的一些家庭教師,例如拉丁語教師德斯莫蘭,便不可避免地向他灌輸了一些新穎的思考方式。弗朗索瓦一世的母親也是一個文藝復興式藝術的愛好者,她把這種興趣傳給了她的兒子。

當然不能說弗朗索瓦接受的是最先進的人文主義教育;他的大多數教師從未接受文藝復興的影響。不過可以認為,他比之前的任何國王都更向人文主義靠近。到他即位時,文藝復興的影響就真的在法國生根了。

弗朗索瓦一世極力支持這種新變化;他成了一些藝術品的最大主顧。他是與他同時代的許多藝術家的支持者和保護人,包括達·芬奇(達·芬奇在弗朗索瓦一世懷中去世)。弗朗索瓦一世鼓勵所有藝術家來法國居住和創作,結果像安德里亞·德爾·薩托和李奧納多·達·芬奇這樣的偉人也接受了他的邀請。當達·芬奇在法國作一些小油畫的時候,他帶來了他的一些最偉大的作品,其中就包括蒙娜麗莎。其他為弗朗索瓦一世雇用的大畫家有本內文托·切里尼、羅索和普利馬提喬,他們為弗朗索瓦的行宮增添了許多輝煌的裝飾。弗朗索瓦一世在義大利僱傭了一幫人專門為他收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巨匠如米開朗基羅、提香以及拉斐爾的作品,再把它們運回法國。這些人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儘管把達·芬奇的壁畫最後的晚餐搬到法國去的瘋狂計畫未能實現。在弗朗索瓦一世即位之初,法國宮廷里只有少量出名的油畫,而且一尊雕像也沒有。今天在羅浮宮里人們見到的那許許多多的法國王室的收藏實際上是從弗朗索瓦一世時代才開始的。

弗朗索瓦一世也積極鼓勵文學的發展。他號召臣民多讀書;並且他自己還嘗試著寫詩。他建立了於1530年建立了王室學院,用於專門研究希臘語、拉丁語和希伯來語,並任命法國人文主義者紀堯姆·巴德為首席作家。

弗朗索瓦一世對建築有濃厚興趣,開始了一系列野心勃勃的土木工程,向建築業投入了大量資金。他續建法國王室一直在修造的安布瓦城堡,並且開始對布盧瓦城堡進行翻修。他常常帶著自己的設計草圖去向達·芬奇請教。由他開工建設的建築物包括極具文藝復興風格的尚博爾城堡,這棟建築有可能出自達·芬奇的設計。弗朗索瓦一世的另一偉大貢獻是,他把羅浮宮從一座要塞式的建築變成了今天人們所見的藝術博物館。他的偉大貢獻還有修建了著名的楓丹白露宮,在1530年左右,弗朗索瓦一世決定將巴黎市郊的行苑擴建為大宮殿,由兩位義大利大師畫家羅索和普里馬蒂喬主持內部裝飾,還有法國畫家古尚、卡隆及雕塑家古戎等人參與設計。他們的努力使楓丹白露宮風格十分獨特,因而被視為一種新的流派,即楓丹白露派。

弗朗索瓦一世生前愛在人民民眾前露面,無論冬夏,無論健康好壞,他不知疲倦地巡行整個法蘭西,對歡迎他的人們總要說上一句,“我的朋友們,我忠實的朋友們”,以表示熱情。晚年時,他得了熱病,但在垂死前,還躺在擔架上週遊在一個一個城堡間。1547年3月31日,騎士國王死於拉波萊脫。

專制王權

弗朗索瓦一世在位時,由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世襲貴族逐漸衰落下去,資產階級和新興貴族崛起,但是高級顯貴,如王室旁系、大領主家族等仍然在經濟和政治上擁有雄厚的實力。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政治上還較軟弱,經濟上尚未成熟,需要王權的扶助,因此他們支持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而舊貴族雖然也寄希望於國王恢復舊日貴族的特權,但這必然導致王權的削弱,國王對他們貪得無厭的要求往往不可能有求必應。封建顯貴既要保住他們在地方上的實權,又企圖使王權受他們支配,國王的政策總是遭到他們的反對。所以,弗朗索瓦一世時期的君主專制政體尚具有不穩定性,他所推行的中央集權的政策往往要決定於當時各階級力量對比的具體情況。儘管如此,熱衷於權威的弗朗索瓦一世仍採取了種種措施,使王權大大加強。

商業

弗朗索瓦一世對工業和貿易實行保護的政策,主要是保護關稅稅率,以限制西班牙、義大利、弗蘭德爾等地的工業品輸入國內。他又與土耳其簽訂了“ 特惠條約”,使法國商人在土耳其利文特享有壟斷貿易的特權。為了滿足對外戰爭和富裕階層揮霍的要求,金屬的需求大大增長,因而採礦業發展了。為了便利物資的運輸,國家開鑿並挖深運河,修築公路和橋樑,取消某些郡內關卡,確保商人的安全,使度量衡趨於統一,全國市場因而得以發展。經濟繁榮使國家富裕起來,王室金庫的收入也隨之豐厚,中央王權的加強有了較堅實的物質基礎。

司法

弗朗索瓦一世在司法上的重要改革使國王的司法許可權擴大了。1539年頒布的維勒科特萊法令要求全國各省所有法院的司法檔案都必須用法語撰寫,不得再用拉丁文或方言擬稿。此外,以往由教會法庭審理的俗人的民事訴訟都改由國王法庭審理。

弗朗索瓦一世把統治國家的最高權力集中於御前會議,國家重大事件都由國王和少數親信決定。對於高等法院非常珍視的在登記國王敕令前的“ 進諫”權,弗朗索瓦一世並不重視,高等法院提出的修正意見,國王完全有權加以否定,因為他認為立法權只應屬於他。1527年,巴黎高等法院主席曾向出席會議的國王宣稱:“您是在法律之上的,法律和命令都不能強迫您,根本沒有一種權力可以強迫您去做什麼。”正是弗朗索瓦一世,首次在國王檔案的末尾寫上“此乃朕意”的話,以後便相沿成為歷代帝王詔書的用語,這充分說明國王的權力是絕對的,一切決定於他個人的意志。

王權

足夠的財源使弗朗索瓦一世有可能建立一支由職業兵組成的、忠於國王的龐大的常備軍,也有可能加強中央行政機關,如御前會議、巴黎高等法院、中央各財政機關等。國王掌握著軍隊,並依靠這些強有力的中央政權機關,完全擺脫了等級代表制度的約束。因此在法蘭西斯執政期間,三級會議始終未召開,地方三級會議有的也被取消,即使保留下來的地方會議,權力也受到很大限制。國王向各郡派遣監督官,以控制地方。監督官權力很大,人人都必須服從他們,但他們只聽命於國王,這限制了出身顯貴的各郡郡守的權力。

王權的加強還表現在國王領地幾乎擴張到整個王國。布列塔尼公爵領地,由於路易十二和領地的女繼承人布列塔尼的安娜的婚姻,以及弗朗索瓦一世和安娜的女兒克洛德的婚姻,而徹底併入國王領地。波旁族的領地也因1523年波旁的叛變而被沒收了。至此,法國領土上就幾乎不再存在能對王權產生嚴重威脅的半獨立的大領主勢力了。

另一個促使王權加強的因素是弗朗索瓦一世於1516年和羅馬教皇利奧十世簽訂了 波倫亞宗教協定。協定使法國獲得教會自主,弗朗索瓦一世得到了任命法國高級神職人員的權利,雖然這要有羅馬教皇的批准,但國王可以把職位恩賜給他的親信,也可使需要替補的宗教職位長期空缺,而把他們的收入據為己有。就這樣,國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統治教會的權力,而且控制了教會的部分財產。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弗朗索瓦一世最終使國王的權威凌駕於一切之上,控制了地方行政、封建領主、教會、等級代表機構,甚至巴黎高等法院。君主專制制度大大加強。

在國內政策上,弗朗索瓦一世還對法國文藝復興運動起到了一定的推進作用。義大利戰爭使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新文化傳入法國,已經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法國很容易接受這種新的文化潮流。這位酷愛文學和藝術的國王鼓勵藝術和科學的發展,宮廷一時成了文藝復興時期新文化的中心。國王的姊姊瑪格麗特就是一位積極參加人文主義運動的詩人,在她周圍集結著一批人文主義的文學家、詩人和藝術家。國王本人不僅是該國人文主義者拉伯雷的保護者,還和義大利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達·芬奇,本維努托·傑里尼等有交往,並曾把他們請到巴黎。他的一項最值得稱頌的措施是於1530年創辦了一所世俗的人文主義大學“法蘭西學院”。它的任務是傳播人文主義的科學。國王熱衷於新的建築藝術,即把古希臘羅馬的建築術和具有法國民族傳統的建築術結合起來,在他統治時期,建造了羅浮宮西南部以及尚波爾、楓丹白露、布洛瓦等城堡。

弊政

法蘭西斯的對內政策並不都是值得稱道的,隨心所欲的國王所推行的財政政策就給法國社會帶來了災難。為了支付戰爭和宮廷的費用,原有的稅收已完全不夠用,為此,他採取了臨時措施。一是發放公債,即由資產階級向國家貸款。1522年,巴黎市政府發行了第一次公債,以後,其他一些城市相繼效法。公債利息由政府支付。國王認為這種借款方法非常方便,借款數目便日益增多。二是推廣了以往已經存在的鬻賣官職的做法。弗朗索瓦一世於1523年設定了一個專門機構,負責公開出售官職。為解決財政拮据的問題,他甚至設了許多新的官職。買到官職的人不僅可領取薪俸,索取賄賂,而且可享有各種特權和提高社會地位。然而由於冗職的增加,國家機構臃腫,貪污賄賂盛行。三是實行包征間接稅制度,即包稅人預先把規定的稅額一次向國庫交清,然後再向納稅人收回,這些人大都是大銀行家,他們不僅控制了國庫,而且還可向納稅人牟取暴利。

這些措施增加了國家收入,貴族和資產階級更富了,然而卻加重了廣大人民的負擔,因為除了包稅人的直接盤剝以外,公債的利息,官吏的薪俸都從國家預算中支付,而國家預算的來源主要是城鄉勞動人民的稅收。當時法國是歐洲國稅最重的國家。不少農民在地租、債務、賦稅的重壓下,只得出賣納貢地,農村中出現了赤貧階層,抗稅運動時有發生。城市中的工場手工業者是靠工資來源維持生活的僱傭工人。由於價格革命,物價飛漲,工人的實際工資價值下降,又加上稅收的負擔,境遇十分悲慘。集中勞動使他們有可能秘密地組織幫工聯合會以維護自身的利益。1539—1542年,巴黎和里昂的印刷工人曾舉行大罷工。弗朗索瓦一世對勞動民眾的反抗採取殘酷鎮壓的手段。1539年的維勒科特萊法令還明文規定工人不得成立自己的組織。

弗朗索瓦一世的宗教政策也極為殘忍。他曾被文藝復興思想所吸引,又受到主張教會改革,並把很多新教徒置於自己保護之下的姊姊瑪格麗特的影響,此外,出於外交上的需要,他曾和德國新教諸侯聯合起來反對查理五世和教皇,因此最初他對各種新思想並不加以制止,容許宗教改革思想的傳播。然而隨著宗教改革的思想越來越普及和深入,法蘭西斯對新教徒的態度也逐漸改變。固因他已控制了法國的教會,不必象德國新教諸侯那樣地反對羅馬,得罪教皇,更由於他成了教會的實際首領,而新教徒在當時又被認為是共和主義者,所以新教徒對天主教會的猛烈抨擊,使他認為他們想傾覆政府,奪取王權。於是他決心對異教徒實行殘酷迫害。僅1535年,被燒死的新教徒達35人,被逮捕的有300多個。1540年,宗教裁判在法國實施。當時一些著名的激進的人文主義者,如語言學家埃·多雷因參加宗教改革而被處火刑,有些逃亡國外,有些託庇於主張對新教徒和自由思想代表採取寬容態度的瑪格麗特。宗教迫害政策並未達到撲滅異教的目的,相反,宗教改革更加發展起來,最後被主張分立主義的地方貴族所利用,藉以反對中央集權。因而宗教分裂是十六世紀下半葉法國君主專制制度出現危機的潛在原因之一 。

生平評價

弗朗索瓦一世 弗朗索瓦一世

弗朗索瓦一世的戰爭野心從未成功,政治生涯也少有驚人建樹。他對藝術的熱心有時也顯得過於奢侈。弗朗索瓦的岳父和前任路易十二在晚年時曾對自己的繼承人可能會“把一切都弄糟”表示擔憂。路易十二給法國留下了一筆不小的財富:地方封建領主的割據現象基本被消滅,經濟蒸蒸日上並且預算平衡。而弗朗索瓦一世在繼續加強法國的王權時卻大大損害了法國的經濟。大興土木是巨額浪費的重要因素,與哈布斯堡王朝的鬥爭更是一個毀滅財政的陷阱。結果弗朗索瓦一世便企圖通過徵稅來解決問題:對農民徵收的賦稅增加了一倍,鹽稅更是上升到原來的三倍,導致人民怨聲載道。弗朗索瓦一世還發明了一些其他途徑獲得收入:變賣王冠珠寶,出賣王室領地。為了快速得到回報,弗朗索瓦又開始出賣官職,成為這一毒害法國政治的慢性毒藥的始作俑者。客觀地說,弗朗索瓦一世是一個有功績也有錯誤的國王,他在發展文化和提高法國國際地位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這些成就是以法國的經濟健康為代價的。

弗朗索瓦一世於1547年在朗布伊埃城堡去世。他被安葬在聖德尼修道院,與他第一個妻子法蘭西的克洛德葬在一起。他的次子亨利二世繼承了王位。包括維克多·雨果、朱塞佩·威爾第在內的許多文豪和劇作家的作品中都出現過弗朗索瓦一世的形象。

家庭成員

婚姻

第一個妻子:法蘭西的克洛德( 布列塔尼女公爵),1514年5月18日結婚

第二個妻子:奧地利的埃利諾 ,1530年8月7日結婚

子女

1.路易絲 (1515年8月19日—1517年9月21日)

2.夏洛特 (1516年10月23日—1524年9月8日)

3.弗朗索瓦 (1518年2月28日—1536年8月10日)

4.亨利二世(1519年3月31日—1559年7月10日)

5.法蘭西的瑪德琳 (1520年8月10日—1537年7月2日),與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五世結婚

6.夏爾 (1522年1月22日—1545年9月9日)

7.瑪格麗特 (1523年6月5日—1574年9月14日)

肖像名畫

名稱

弗朗索瓦一世 弗朗索瓦一世

《法蘭西斯一世肖像》類別:木板油畫

作者:讓·克魯埃

創作時間:1535年

尺寸:96×74cm

現藏地

巴黎羅浮宮

畫面描述

畫上的法王法蘭西斯一世穿著豪華,儀態瀟灑,尤其是他的兩隻手,作成騎士般的風度(法王被號稱“騎士國王”)。華麗的綢緞大袍加強了形象的華貴氣度。色彩較精細,衣服的綢緞質感畫得很出色,銀灰色調子上又添深紫、深黃、深藍,衣服上的光澤給人以一種寒冷感。法王長著一對細小的眼睛,斜視畫外,尖尖的下巴頦,使他的長相與身上的寬袍極不協調。表情更顯得奸詐有餘,仁厚不足。據歷史記載,百姓對這位國王沒有好感。他有多種綽號:陰謀家、沽名釣譽之徒、登徒子、野心家等等,不一而足。畫家著力於現實主義的描繪,形象的真實性格自然躍於畫上。

畫家簡介

讓·克魯埃生於1485或1486年。有關他的生平史料很有限。對他的一些作品,迄今仍有爭議(這幅畫也屬爭議範圍)。因他的父親也是著名的宮廷畫家,故這幅畫的作者常被稱為讓·小克魯埃。他從 1516年起來到圖爾,1529年到巴黎,擔任了法王法蘭西斯一世的宮廷畫師。這一幅肖像是在他任職期間畫的(不同意這一說法的學者認為此畫是由楓丹白露畫派中一位畫家所作,但反對此說的多數學者仍認為這幅肖像具有讓·克魯埃的藝術特徵)。

讓·克魯埃約死於1540年(又一說1541年)。此畫作於1525—1530年間。是作於板上的油畫。約96×74厘米大。現藏巴黎羅浮宮。

背景說明

法國文藝復興時期,一般說,比歐洲其他國家更晚些。它是在義大利諸國的文化影響下, 直至15世紀中葉才姍姍而來。而且它在文藝上所負的任務也與義大利等國不同,早期的法國文藝主要是力求擺脫哥德式藝術的神秘主義影響,正視為西歐諸國早已覺悟了的現實主義藝術的價值。1494年,法國向義大利多次發動軍事遠征,給法國帶來莫大的利益。法王查理八世以及後來的法朗西斯一世先後為法國的中央集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由於法國是統一的民族國家,從中世紀市民階層中形成的新興資產階級,還未能達到與封建王朝抗衡的地步。因此法國從15世紀至16世紀初,在文學藝術上所反映的文藝復興觀念中,一個中心思想就是歌頌王權與統一。在藝術上,出現了諸如建築家比埃爾·勒斯拉(巴黎羅浮宮的庭院與一部分廂房的設計者)、菲·德洛姆、雕塑家讓·古戎、日爾曼·彼隆、畫家讓·富蓋、讓·克魯埃與弗朗梭瓦·克魯埃等名噪一時的大藝術家。

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所反映的宗教改革運動,是一種極不統一的文化意識潮流:有的是代表法國鄉村與城市平民的利益來反抗封建教會;有的僅表現了某一地區城市資產階級與少數顯貴的要求;其間還夾雜著反對進步的社會力量。如此複雜的宗教改革,最後不能不遭致失敗。天主教卻仍保持著其領導地位。究其實,法國的文藝復興,除了部分地與宗教改革有聯繫外,很大程度上是確立人的理性價值,它有助於推動古代文化與學識的研究。至16世紀,法國的王宮藝術基本上體現了義大利風格主義的傾向,竭盡裝飾之能事。16世紀30年代,法國出現的楓丹白露畫派就是這種風格主義在法國的翻版(法王聘請了許多義大利藝術家入法國宮廷,達·芬奇就在法王手下度過了他一生最後的三年)。這裡的一幅肖像畫《法蘭西斯一世》就是這一時期法國最著名的肖像畫大師之一讓·克魯埃的一件代表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