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蘇惠之夫竇滔因拒不服從軍令被前秦苻堅左遷至甘肅敦煌,竇滔在這段時光中結識了了善於歌舞的小妾趙陽台,並納趙陽台為妾。這令身為原配的蘇惠與趙陽台關係頓時緊張,兩人在竇滔面前相互詆毀,結果是竇滔對蘇惠日漸不滿。在蘇惠21歲時,竇滔獲令鎮守襄陽,從甘肅動身時也將趙陽台帶在身邊,對丈夫攜小妾動身的蘇惠甚為不滿,拒絕與夫君一同前往襄陽。這一舉動使竇滔與蘇惠之間的感情關係落入冰點,隨後竇滔斷絕了與蘇惠的聯繫。不久蘇惠就對與丈夫斷絕往來的事情悔不當初,獨守空房蘇惠將對丈夫的漫長思念之情寄托在自小的愛好——詩詞歌賦上,轉眼間已寫出幾百篇詩章。蘇惠將詩篇進行了絕妙的編排,這就是璇璣圖——以五色絲線在八寸見方的錦緞上繡下了句句回文的兩百餘首詩詞。璇璣圖無論正讀、反讀、縱橫反覆都可以是一篇詩章。堪稱是一篇巧奪天工的名作。
當《璇璣圖》見世時一段時間裡並沒有人能夠讀通全篇詩章,對此蘇惠笑答:“詩句章節徘徊宛轉,也依舊是一首詩賦。除了我的家人,誰也不會明白箇中三味。”於是蘇惠的家人將《璇璣圖》星夜送至襄陽竇滔手中。看到妻子詩文的竇滔感受到妻子蘇氏的愛意,最終決定將趙陽台送回關中,派出精心修飾的禮車將蘇氏接回襄陽。兩人恩愛如初。
此後璇璣圖被諸多名家解讀,其中唐朝武則天曾專門為蘇惠與《璇璣圖》撰寫序文。宋代才女朱淑真著有《璇璣圖記》,成為堪與武則天所撰序文媲美的研究文章。
讀法
《璇璣圖》最早是840字,後人感慨璇璣圖之妙遂在璇璣圖正中央加入“心”字,成為如今廣泛流傳的841字版本。璇璣圖最早的五色已不可考,後人通過顏色區塊的劃分來解讀《璇璣圖》。因而有七色讀法、井欄讀法等形形色色的方式。上面是一幅選自《鏡花緣》的璇璣圖的五色讀本。作序
前秦苻堅時,秦州刺史扶民竇滔妻蘇氏,陳留令武功蘇道質第三女也。名蕙,字若蘭。智識精明,儀容秀麗;謙默自守,不求顯揚。年十六,歸於竇氏,滔甚愛之。然蘇氏性近於急,頗傷嫉妒。滔字連波,右將軍於真之孫,朗之第二子也。風神秀偉,該通經史,允文允武,時論尚之。苻堅委以心膂之任,備歷顯職,皆有政聞。遷秦州刺史,以忤旨謫戌敦煌。會堅克晉襄陽,慮有危逼,藉滔才略,詔拜安南將軍,留鎮襄陽。初,滔有寵姬趙陽台,歌舞之妙,無出其右。滔置之別所。蘇氏知之,求而獲焉,營加棰辱,滔深以為憾。陽台又專伺蘇氏之短,讒毀交至,滔益忿恨。蘇氏時年二十一。及滔將鎮襄陽,邀蘇同往,蘇氏忿之,不與偕行。滔遂攜陽台之任,絕蘇音問。
蘇氏悔恨自傷,因織錦為回文:五采相宣,瑩心耀目。縱橫八寸,題詩二百餘首,計八百餘言,縱橫反覆,皆為文章。其文點畫無闕。才情之妙,超古邁今。名《璇璣圖》。然讀者不能悉通。蘇氏笑曰:“徘徊宛轉,自為語言,非我家人,莫之能解。”遂發蒼頭齎至襄陽。滔覽之,感其妙絕,因送陽台之關中,而具車從盛禮迎蘇氏歸於漢南,恩好愈重。
蘇氏所著文詞五千餘言,屬隋季之亂,文字散落,而獨錦字回文盛傳於世。朕聽政之暇,留心《墳典》,散帙之次,偶見斯圖。因述若蘭之多才,復美連波之悔過,遂制此記,聊以示將來也。大周天冊金輪皇帝制。
——武則天
成因
“璇璣圖”作者(古代)蘇蕙蘇蕙的“璇璣圖”轟動了那個混亂的時代,大家爭相傳抄,試以句讀,解析詩體,然而能懂的人寥若晨星。“璇璣圖”流傳到後世,又不知令多少文人雅士傷透了腦筋。唐代女傑武則天,就“璇璣圖”著意推求,得詩二百餘首。宋代高僧起宗,將其分解為十圖,得詩三千七百五十二首。明代學者康萬民,苦研一生,撰下《“璇璣圖”讀法》一書,說明原圖的字跡分為五色,用以區別三、五、七言詩體,後來傳抄者都用墨書,無法分辨其體,給解讀造成困難。康萬民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閱讀方法,分為正讀、反讀、起頭讀、逐步退一字讀、倒數逐步退一字讀、橫讀、斜讀、四角讀、中間輻射讀、角讀、相向讀、相反讀等十二種讀法,可得五言、六言、七言詩四千二百零六首;每一首詩均悱惻幽怨,一往情深,真情流露,令人為之動顏。
圖譜
《璇璣圖》,總計八百四十一字,除正中央之「心」字為後人所加外,原詩共八百四十字,縱橫各二十九字,縱、橫、斜、互動、正、反讀或退一字、迭一字讀均可成詩,詩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當前統計可組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詩。例如從最右側直行開始,隨文勢折返,可發現右上角紅色區塊外圍順時針讀為「仁智懷德聖虞唐,貞志篤終穹誓蒼,欽所感想妄淫荒,心憂增慕懷慘傷」,而原詩若以逆時針方向讀則變為「傷慘懷慕增憂心,荒淫妄想感所欽,蒼誓穹終篤志貞,唐虞聖德懷智仁」,堪稱迴文詩中之千古力作!沒有標點的“璇璣圖”,全文(月又生輯錄,取自《鏡花緣》)如下:(讀時須排列成橫豎各二十九行的方陣)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由發聲悲摧藏音和詠思惟空堂心憂增慕懷慘傷仁
芳廊東步階西遊王姿淑窕窈伯邵南周風興自后妃荒經離所懷嘆嗟智
蘭休桃林陰翳桑懷歸思廣河女衛鄭楚樊厲節中闈淫遐曠路傷中情懷
凋翔飛燕巢雙鳩土迤逶路遐志詠歌長嘆不能奮飛妄清幃房君無家德
茂流泉情水激揚眷頎其人碩興齊商雙發歌我袞衣想華飾容朗鏡明聖
熙長君思悲好仇舊蕤葳粲翠榮曜流華觀冶容為誰感英曜珠光紛葩虞
陽愁嘆發容摧傷鄉悲情我感傷情徵宮羽同聲相追所多思感誰為榮唐
春方殊離仁君榮身苦惟艱生患多殷憂纏情將如何欽蒼誓穹終篤志貞
牆禽心濱均深身加懷憂是嬰藻文繁虎龍寧自感思岑形熒城榮明庭妙
面伯改漢物日我愁思何漫漫榮曜華雕頎孜孜傷情幽未猶傾苟難闈顯
殊在者之品潤乎兼苦艱是丁麗狀觀飾容側君在時岩在炎在不受亂華
意誠惑步育浸集悴我生何冤充顏曜繡衣夢想勞形峻慎盛戒義消作重
感故昵飄施愆殃少章時桑詩端無終始詩仁顏貞寒嵯深興後姬源人榮
故遺親飄生思愆精徽盛翳風比平始璇情賢喪物歲峨慮漸孽班禍讒章
新舊聞離天罪辜神恨昭感興作蘇心璣明別改知識深微至嬖女因奸臣
霜廢遠微地積何遐微業孟鹿麗氏詩圖顯行華終凋淵察大趙婕所佞賢
冰故離隔德怨因幽元傾宣鳴辭理興義怨士容始松重遠伐氏妤恃凶惟
齊君殊喬貴其備曠悼思傷懷日往感年衰念是舊愆涯禍用飛辭姿害聖
潔子我木平根嘗遠嘆永感悲思憂遠勞情誰為獨居經在昭燕輦極我配
志惟同誰均難苦離戚戚情哀慕歲殊嘆時賤女懷嘆網防青實漢驕忠英
清新衾陰勻尋辛鳳知我者誰世異浮奇傾鄙賤何如羅萌青生成盈貞皇
純貞志一專所當麟沙流頹逝異浮沉華英翳曜潛陽林西昭景薄榆桑倫
望微精感通明神龍馳若然倏逝惟時年殊白日西移光滋愚讒漫頑凶匹
誰雲浮寄身輕飛昭虧不盈無倏必盛有衰無日不陂流蒙謙退休孝慈離
思輝光飭粲殊文德離忠體一違心意志殊憤激何施電疑危遠家和雍飄
想群離散妾孤遺懷儀容仰俯榮華麗飾身將與誰為逝容節敦貞淑思浮
懷悲哀聲殊乖分聖貲何情憂感惟哀志節上通神祗推持所貞記自恭江
所春傷應翔雁歸皇辭成者作體下遺葑菲采者無差生從是敬孝為基湘
親剛柔有女為賤人房幽處己憫微身長路悲曠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釋析
“璇璣圖”這八百四十一個字排成的“文字方陣”,竟然能衍化出數以千計的各種詩體的詩來,讀法更是千奇百怪。今天我們要想徹底讀懂,縱使花上幾年工夫,也不是人人能做到的;而當初蘇蕙僅用了幾個月時間,不但構思好,還要織在錦緞上,靠的除了她的一腔深情外,也絕對少不了她的絕世才情。
這裡僅選擇幾首從“璇璣圖”中整理出來的詩,以體現蘇蕙情意之一斑:蘇作興感昭恨神,辜罪天離間舊新。
霜冰齋潔志清純,望誰思想懷所親!
這是一位被“新人”取代的“舊婦”唱出的幽怨和不平,但對於遠方的夫君她依然懷著“霜冰”般純潔的一片真情。
傷慘懷慕增憂心,堂空惟思詠和音。
藏摧悲聲發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這首詩正讀、反讀皆可,描述了滿懷悲思的人兒,獨自坐在空寂的堂上撫琴,琴聲時而嗚咽如泉,時而激越如風,傾訴著撫琴人翻卷漲落的心聲。
嗟嘆懷所離徑,遐曠路傷中情。
家無君房幃清,華飾容朗鏡明。
葩紛光珠耀英,多思感誰為榮?
周風興自后妃,楚樊厲節中閒。
長嘆不能奮飛,雙發歌我袞衣
華觀冶容為誰?宮羽同聲相追。
悽愴的六言詩,訴說著女主人公在空寂的“房幃”中對鏡梳妝時的幾多哀嘆,她縱然有著“葩紛”、“耀英”的容顏,但韶光易逝,夫君難回,這如花的年華,又“治容為誰?”
寒歲識凋松,真物知終始。
顏衰改華容,仁賢別行士。
這首可回讀的五言詩,用歲寒後凋的松柏作比,吐露了她對夫君矢志不移的貞情;倒轉來讀,則表現得更加激揚蓬勃,感人至深。
讒佞奸凶,害我忠貞;
禍因所恃,滋極驕盈。
這裡又對那位奪她夫君的趙陽台進行了痛斥,喻她為“讒佞”,蘇蕙之所以被丈夫拋在長安,全因了那位趙陽台讒媚進言,恃寵邀情,怎不讓蘇蕙憤恨至極。
一副深情玄妙的“璇璣圖”的意韻,決不是一篇短文章能講得清楚的,若想領會其中奧妙,只有自己會心品味,方能漸至佳境。它實在是中國文字深奧、古奇、優美與藝術化的最佳詮釋。
一副“璇璣圖”使才女蘇蕙名聲大噪,千古稱奇。洪亮主編《璇璣辭》中說:當時南方因天時地利,才知才女多如過江之鯽,然而北國僅以一個才貌俱佳的蘇蕙,就足以使他們黯然失色,真可謂是月明中天,群星失燦。
傳說
天水傳說天水市西關務農巷東端和育生巷南端交界處,從東起南北走向的第二條小巷叫二郎巷,相傳是前秦才女蘇若蘭織《璇璣圖詩》的地方。在1949年前這個巷口還有一座牌樓,懸有內外各書“古織錦台”和“晉竇滔里”的兩匾,兩邊則懸掛一副對聯:“鶯花古巷秦州陌,雲是蘇娘舊時宅”。這是清代詩人楊蓉裳古風中的句子,是他憑弔這一古蹟之作。可惜後來拆除門樓時,匾聯全部被毀,織錦台舊址也蕩然無存。
在天水民間至今仍流傳著蘇若蘭巧織璇璣圖的傳說。相傳竇滔早在東晉時即任秦州刺史。苻堅攻占秦州後,聞知竇滔深為百姓擁戴,為安撫民心,便委任竇滔為秦州刺史。但竇滔畢竟是前朝之臣,苻堅總有些放心不下。幾個曾被竇滔申斥過的下屬便趁機聯名誣告竇滔密謀造反(另一說是“忤上”),秦王苻堅下令將竇滔抄沒家產,並將他發配至沙州(今敦煌)服苦役。過了七八年,竇滔依然杳無音信。蘇若蘭對丈夫的思念與日俱增,但也無可奈何,便將無限情思寫成一首首詩文,並按一定的規律排列起來,然後用五彩絲線繡在錦帕之上:
去日深山當量妻夫歸早咐真思又
公雀同初叫寡思回婦囑不身情貴
陽婆結夫配早織垂時恩上何米語
侶發年夫與錦歸去雙少深柴夫誰
好伴奴邁回要淒可寒淚中久料我
豈赦尋文身孤本衣憐家上至別月
早知朝能受靠野歸想天今枕日離
子天冷淡尚鶴誰更不久地同鴦鴛
這就是迄今仍流傳在天水民間的通俗《回文圖詩》。詩圖排列縱14行,橫8行。起止二字在橫首行正中。讀法只能依行字斜橫迴環吟誦,不能倒文回讀。雖然格調俗淺,但韻味淒婉,切中情理。天水婦孺皆能琅琅上口。至今,天水市的一些工藝品攤點仍然有“迴文詩帕”的小工藝品出售。
蘇若蘭織了一幅又一幅,托人上街叫賣,“璇璣圖”遂傳布開來。開始時人們茫然不解,後來有人從第一行“夫”字開始,向右下方斜著念,再按網狀順序轉念下去,一左一右,一上一下,至第一行“妻”字止,居然讀成了一首十六行的七言詩:
夫婦恩深久別離,鴛鴦枕上淚雙垂。
思量當初結髮好,豈知冷淡受孤淒。
去時囑咐真情語,誰料至今久不歸。
本要與夫同日去,公婆年邁身靠誰?
更想家中柴米貴,又思身上少寒衣。
野鶴尚能尋伴侶,陽雀深山早叫歸。
可憐天地同日月,我夫何不早歸回?
織錦回文朝天子,早赦奴夫配寡妻。
詩謎解開,人人稱奇,爭相購買。而秦王苻堅正因竇滔被解職後,秦州政務混亂,百姓紛紛為竇滔叫屈,懷疑所謂謀反乃子虛烏有;錦帕傳至長安,苻堅派人調查,真相大白,立即赦免竇滔並官復原職。蘇蕙夫婦始得團聚。
扶風傳說
在蘇蕙的家鄉武功和竇滔的家鄉扶風也有關於璇璣圖的傳說。
當地老百姓傳說,若蘭容貌秀麗,自小聰穎過人,三歲學畫,四歲作詩,五歲撫琴,九歲便學會了織錦。十歲剛過,即可描龍繡鳳。十六歲時隨父進香法門寺,巧遇彎弓射鳥的翩翩少年竇滔,兩人一見鍾情,不久結為連理。婚後相敬如賓,舉案齊眉。竇滔任秦州刺史時因“忤旨”而被流放流沙。兩人依依惜別。時日已久,若蘭思夫心切,織錦回文,遙寄情思。
據當地地方志等資料記載,在法門寺西北的法門鎮,有一座矗立的照壁,中央是一塊青石板,上刻一個縱橫各29字合為841字的文字方陣。當地百姓為了紀念蘇若蘭,將位於法門寺塔西側的巷子改名織錦巷。明神宗萬曆十八年(1590年),當地人民為了紀念蘇蕙創作織錦迴文詩,在巷北城門上方鑲嵌上磚刻的“西望綾坑”四個大字和“蘇氏安機處”五個小字,離城門約十多米處還建立了一座照壁,照壁上有磚刻“武鎮秦國”四個大字和“安南將軍遺址”六個小字。可惜這些遺蹟解放後被毀。當地人稱作洗錦池的繚綾坑,在織錦巷北城門外西側百餘米處,據說是蘇蕙織錦時洗錦的地方,如今已變成一塊低凹的莊稼地。
與織錦台相關的遺蹟是竇滔墓。竇滔墓位於扶風縣城門外漆水河東岸周秦坡村南。這座墓解放後平整土地時被毀,清乾隆時陝西巡撫畢沅書寫的“前秦安南將軍竇滔墓”石碑也被埋於地下,只露碑頭在地面。1983年寶雞市政府在原地恢復了墓堆,並把石碑周圍的土挖開,露出了碑身,同時在原石碑旁加立了書有“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竇滔墓”的水泥碑。
竇滔蘇若蘭夫婦離合悲歡曲折感人的愛情故事影響十分深遠。周原一帶,甚至關中西部各縣,男女青年結婚,女方要織許多三色以上的花手帕,贈送給新郎的親友,用意在於警惕男方不要三心二意,愛情要專一。此事已經形成了傳統的地方婚姻禮俗。如今女方已不用土法織手帕了,多購買機織巾。
影響
後來,歷代不少有才之士紛紛想模仿“璇璣圖”創作詩歌,以與蘇蕙平分秋色;但最終除了作出一些“迴文詩”外,僅有宋代大學士蘇軾創造的一種“反覆詩”,尚有一些“璇璣圖”的意韻,全文排列如下: 煙
雨 冷
藏 雲 襯
山 紅
遠 望 花
水 流 春 老 吟 殘 蕊
窪 斗 遠
東 含
隱 叉 香
筍 吐
尖
“反覆詩”的字排成一菱形,外圈任取一字開始,左鏇右鏇,讀之皆可,能得五言絕句三十首;圈內十字交叉的十三個字,順讀、橫讀、逆讀,可得七言絕句四首;以中間的“老”字為樞紐,左右上下鏇讀,又可得詩若干首;若將所有二十九字任取一字隨意迴旋,取其壓韻,還能得詩若干首。據說以這二十九字反覆變化,可讀出七、八十首詩來,可以說是神奇巧妙,與“璇璣圖”異曲同工。然而,從氣勢上,變化的花樣和難度上,它仍與“璇璣圖”難以相提並論。蘇蕙用一腔幽情創製的“璇璣圖”真能稱得上千古之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