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草魁

瑞草魁

瑞草魁產於安徽南部的鴉山,又名鴉山茶,屬歷史名茶。鴉山上有古鴉山寺和鴉山街遺址,鴉山寺為當時鴉山茶創製地。鴉山為天目山脈一支南北走向的余脈,海拔446米鴉山為天目山脈一支南北走向的余脈,東與廣德的相華尖並立,南與寧國的高峰山對峙,北與南漪湖相望,西連宣州的碧山龍泉洞,古屬宣城,今屬郎溪,處在郎溪與宣城交界處。

基本信息

名字的由來

瑞草魁瑞草魁
“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剖符雖俗史,修貢亦仙才”。這是唐代詩人杜牧《題茶山》詩中的精萃名句,以讚譽茶之佳品——瑞草魁。

歷史

(圖)瑞草魁瑞草魁

古宣州鴉山產茶,唐代陸羽《茶經》中就有記載。瑞草魁產於安徽南部的鴉山,又名鴉山茶,屬歷史名茶。鴉山上有古鴉山寺和鴉山街遺址,鴉山寺為當時鴉山茶創製地。鴉山為天目山脈一支南北走向的余脈,海拔446米鴉山為天目山脈一支南北走向的余脈,東與廣德的相華尖並立,南與寧國的高峰山對峙,北與南漪湖相望,西連宣州的碧山龍泉洞,古屬宣城,今屬郎溪,處在郎溪與宣城交界處。五代蜀毛文錫《茶譜》記載:“宣城縣有丫山,小方餅橫鋪苟牙裝面。其山東為朝日所燭,號曰陽坡,其茶最勝,太守嘗薦於京洛人士,題曰丫山陽坡橫紋茶”。北宋梅堯臣《答宣城張主簿遺鴉山茶次其韻》詩云:“昔觀唐人詩,茶韻鴉山嘉,鴉銜茶子生,遂同山名鴉,重以初槍旗,采之穿煙霞,江南雖盛產,處處無此茶,纖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競收青蒻焙,不重漉酒紗……”明代王象晉《群芳譜》指明:“丫山陽坡橫紋茶,一名瑞草魁”。明代曹學佺《名勝志》云:“鴉山在脊山北,產茶,充貢茶。經云:味與蘄州同。梅詢有茶煮鴉山雪滿甌之句”。到了清代,記述鴉山茶的史料就更多了。

瑞草魁因其茶樹品種主側脈交角偏大,形似橫向紋理,故名橫紋茶。又因產於鴉山,又稱鴉山茶。早在千年前就名噪全國,實屬我國歷史名茶中的奇葩。

鴉山為天目山脈一去南北走向的余脈,東與相華尖(廣德縣)並立,南與高峰山(寧國縣)對峙,北與南漪湖相望,西連碧山龍泉洞(宣州市)旅遊區。古屬宣城縣管轄,後曾幾度變動,現處郎溪縣姚村和宣州市水東之間的接壤地帶。鴉山茶產於該山東面陽坡郎溪境內,據近人實地考察發現,郎溪縣姚村鄉永豐村境內有古鴉山寺和鴉山待遺地,他們認為,鴉山寺為當時鴉山茶創製地。

清代寧國縣張所勉在《鴉山辨》中寫道:“按一統志,鴉山產茶舊常入貢,屬建平,故辨之”。郎溪縣古稱建平縣,始建於宋端拱元年(公元998年)。清代談遷《棗林雜俎》和阿世坦《清會典》都記有建平縣歲貢芽茶二十五斤,因郎溪縣無其他歷史名茶,這裡的貢茶即指瑞草魁。又據清《宣城縣誌》記載:“陽坡山下,舊產佳茶,名瑞草魁,一名橫紋”,“水東之東,有象山、獅山、石壁山、雙峰山(古名丫山)產橫紋茶。”這就把橫紋茶產地,由鴉山陽坡向西擴展到水東以東的山區。據宣州市有關部門在水東鎮碧山、汪村、前進等自然村調查,發現有樹齡50年以上的橫紋茶品種。

綜上所述瑞草魁作為古代貢茶,產於鴉山陽坡,應是無疑的。但由於自唐以來盛名不衰,其產區不限於鴉山也是順理之事。至於水東橫紋茶和鴉山橫紋茶,孰先孰後,尚無史料可查證。而鴉山陽坡橫紋茶之佳名,卻是不能否定的史實。現今之瑞草魁即為1985~1986年間於郎溪縣姚村永豐村境內的鴉山所創製。

產地

(圖)瑞草魁瑞草魁

茶中奇葩瑞魁產於皖南山區郎縣以南姚村鄉白陽崗,在省級風景區石佛山的南邊與舉世聞名的黃山、九華山在同一緯度線上,這裡旅遊資源豐富、植被率高、溫濕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條件有利各類動植物沙生長。

唐朝貢茶“瑞草魁”就生長在白陽崗景區里,鴉山陽坡白陽崗海拔高度487米,古樹參天、林蒼竹翠、溪水叮咚、雲霧繚繞,茶地黑色礫砂土,特別適宜茶生長,茶樹為自然野生,十分獨特,可采鮮葉面積8千餘畝,成品茶形射扁挺直如雀舌,大小勻齊、色澤翠綠、白毫隱現、香氣高長、清香持久、湯色淡黃綠、清澈明亮、滋味鮮醇爽口、回味雋厚、實為名茶中精品,自唐至宋、明、清“瑞草魁”史料記載詳實,唐代詩人杜枚贊其“山實東吳秀,茶稱瑞魁”,

採摘與製作

(圖)瑞草魁製作瑞草魁製作

瑞草魁於清明至穀雨間開採,開始采一芽一葉,芽長於葉,制一等茶;中期采一芽二葉初展,芽葉基本等長,制二等茶,後期一芽三葉,制三等茶。要求不採魚葉,不採病蟲為害葉,不採紫色芽葉,不採不符標準的芽葉。採茶時應輕采輕放,防止損傷芽葉。一般上午采,及時送回,攤放4~6小時即可付制。

瑞草魁的製造分殺青、理條做形、烘焙三道工序。

理條做形:鍋溫70~80℃,開始以抖為主,適當失水,約炒2分鐘,含水量下降到40%左右,茶條不粘手時,邊理邊搓邊抖散,三種手勢交替進行。搓條手法以雙手合抱茶葉向前單向搓滾,搓滾數次,隨著茶條逐漸乾燥,理條、搓滾用力應靈活掌握,保持茶條完整、挺直、帶扁。當茶葉含水率降到25%左右,即可出鍋烘焙。

烘焙:分頭烘、二烘。頭烘要求一隻鍋配四隻烘籠,烘溫由90℃→80℃→70℃→60℃依次降低,每隻烘3~4分鐘,全程約12~16分鐘。烘到茶葉刺手,即可下烘攤涼,剔除劣異,再行二烘。二烘採用文火低溫慢烘。以發展茶香,烘溫60℃左右,投葉量0.5公斤,烘到足乾,即中攤涼,即可攤涼裝罐。

瑞草魁的品質特點是,外形挺直略扁,肥碩飽滿,大小勻齊,形狀一致,色澤翠綠,白毫隱現,香氣高長,清香持久,湯色淡黃綠,清澈明亮,滋味鮮醇爽口,回味儀雋厚,底嫩綠明亮,均勻成朵。

品質特點

(圖)瑞草魁瑞草魁

瑞草魁的品質特點是,外形挺直略扁,肥碩飽滿,大小勻齊,形狀一致,色澤翠綠,白毫隱現,香氣高長,清香持久,湯色淡黃綠,清澈明亮,滋味鮮醇爽口,回味儀雋厚,葉底嫩綠明亮,均勻成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