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光禪寺因塔而名,俗話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東吳赤烏四年(241),自西域康居國來了個僧人性康,史書亦未載他究竟現了如何的神通,不過就奉了舍利,孫權就建一座普濟禪院讓他定居下來,赤烏十年(247),孫權為報母恩又建了浮屠十三級,這就是瑞光禪寺的前身了。靖康兵毀後,瑞光寺幾復幾毀,最終毀於鹹豐十年(1860)太平軍克蘇州之役.
自清同治十一年後,瑞光寺塔失修100多年,殘損日甚。為防傾圮,1954年對底層壼門、佛龕砌磚加固,長期封閉。1963年對全塔作調查測繪,在塔內發現佛像和銘文磚。1978年4月,在第三層塔心內發現真珠舍利寶幢等一批晚唐、五代和北宋時期的佛教文物。當時,塔壁裂縫縱橫,磚體坍落,塔頂洞穿,木構檐椽、平座、斗拱脫落殘朽甚多,各層樓面、梯級嚴重毀壞,塔剎、副階蕩然無存,基台為浮土所掩。遂於1979年先行修補塔頂和破壁,排除險情,並砌築院牆保護,同時進行詳細測繪,延請專家研究,反覆論證,確定重修設計方案。1987年動工全面整修加固,包括大修塔頂和重安塔剎,修復各層外壁、塔心、壼門、佛龕、腰檐、平座、樓面、扶梯和塔內外木構件,加固塔基,修復基台須彌座、月台,重建副階等。工程歷時三年余,耗資127萬元,於1990年完成,宋塔風貌得以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