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
【處方】白朮(炒)1錢,人參5分,茯苓8分,陳皮1錢,黃連(炒)5分,藿香5分,半夏曲(炒)8分,厚朴(薑汁炒)8分,山楂肉1錢,甘草(炙)3分。【功能主治】小兒口涎多。
【用法用量】加生薑3片,水煎服。
【摘錄】《萬氏家抄方》卷五
中藥方劑之理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理脾卻涎散,出自醫學典籍《萬氏家抄方》卷五,主治小兒口涎多。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痰與口水。偏指痰。宋李綱《論治盜賊》:“治盜賊者,如醫之治痰涎。”明張介賓《景岳全書·論證》:“痰,即人之津液。無非水穀之所化,此痰亦既化之物,而非不化...
概述 源候總說 與五臟關係 成因 五痰六涎定氣散主要由高良姜半兩,草豆蔻(去皮)1個,定氣散甘草(炙)1分,木香(炮)1分等成分組成。處方來源於《聖濟總錄》卷二十五。方劑主治傷寒時多嘔噦不止等症...
處方來源 藥理作用 製備方法 功能主治 相關選方金箔散主要由金箔50片(細研),銀箔50片(細研),鐵粉2兩(細研),人參1兩(去蘆頭),龍齒1兩半,琥珀1兩(細研),犀角屑1兩,茯神1兩半,酸棗仁1...
簡介 鎮心 安神 祛風解表 處方來源來源於(《外科發揮》卷四)。
簡介 開宣肺氣 祛痰止咳 藥方來源 相關詞條脾陽虛又稱脾胃虛寒,病症名。脾陽不足,功能減退,溫煦無力,運化失職,並虛寒內生的病理變化。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勞倦過度、或久病或憂思傷脾等所致。症見食...
病症分析 辨證注意點 臨床表現 機理分析 體徵五苓散是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藥物,是一種常用中成藥。由豬苓、茯苓、澤瀉、肉桂、白朮共五味中藥組成,具有化氣利水、健脾祛濕的功效。適用於外感風寒、內停水飲所致...
出處 組成 用法 歌訣: 功用本書是一部中醫虛勞證治專著,該書理法方藥俱備,文字簡要而重點突出,對虛勞的病機闡發、論治大法和預防措施都子成體系,對中醫虛損學說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其...
簡介 節選《理瀹駢文》,外治法專著,又名《外治醫說》,清代吳尚先(師機)著。初刊於同治四年(1865年)。此書詳列古今醫家外治之法並結合個人外治經驗。初名《外治醫...
成書背景 流傳版本 作者簡介 書評、序言 章節目錄,病證名。 又名捏破涎渦兒。 ”治宜溫中健脾,用益黃散、理中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