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思維的轉向:從實體到過程

(一) (一) (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山東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0月1日)
平裝: 18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209046039
條形碼: 9787209046039
尺寸: 22.6 x 16.4 x 1.4 cm
重量: 299 g

作者簡介

張香蘭,1969年生,山東金鄉人,教育學博士。學士、碩士、博士階段就讀丁山東師範大學,現任魯東大學心理與教育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教育學原理、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等領域的研究和教學,在《課程·教材·教法》、《中國教育學刊》、《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已主持完成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辦重點項目和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辦重點項目各一項,現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一五”規劃教育學青年課題一項。曾獲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獎二等獎、山東省優秀博士論文獎等獎項。

內容簡介

《現代教育思維的轉向:從實體到過程》以影響教育改革的“阿基米德點”——教育的思維方式為切人點,在全面審視現代教育“科學化”特徵的基礎上,指出現代教育即是實體思維方式下的教育,提出“變革現代教育也即變革實體思維”的命題。《現代教育思維的轉向:從實體到過程》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目錄

序言
導論 現代教育改革是教育思維方式的變革
一、問題的提出-
二、從實體思維到過程思維:現代教育思維方式的轉向
三、過程視野中的教育圖景
第一章 實體思維中的現代教育圖景——科學化
一、何謂實體與實體思維
(一) 實體
(二) 實體思維
二、實體思維促成的現代科學概念系統
(一) “簡單位置”概念
(二) 實體與屬性的範疇
(三) 物性世界觀
(四) 機械論世界觀
三、現代教育的科學化圖景之一——教育思想史的考察
(一) 教育科學品性的發端
(二) 教育科學地位的確立
(三) 教育科學品性的極度張揚
四、現代教育的科學化圖景之二——教育形態學的考察
(一) 現代教育中的“唯物”傾向
(二) 現代教育中的秩序法則
(三) 現代教育中的機械論
第二章 過程思想:超越現代教育的一個理論選擇
一、“過程”理解:懷特海的過程思想分析
(一) 過程原理
(二) 創造性原理
(三) 關係原理
(四) 過程哲學的有機體思想
二、從現代實體論走向過程思想
(一) 從現代世界觀到過程世界觀
(二) 從現代實體人學觀到過程人學觀
(三) 從現代知識論到過程知識論
三、過程世界觀:教育可選擇的一個思想背景
(一) 過程哲學與中國傳統哲學
(二) 過程世界觀:教育的一個新選擇
第三章 過程思維中的教育存在論
一、重新思考教育存在
二、過程思想與教育存在的合理性
(一) 教育的工具性是其存在的基礎
(二) 教育或學習是人類的本性需要
(三) 教育自身也是其存在的根據
三、過程思維中的教育存在樣態
(一) 教育以“過程”形態存在
(二) 教育以關係形態存在
第四章 過程思維中的“教育”詮釋
一、過程視野中的教育之義
(一) 教育不可定義
(二) 過程視野中教育的理解
二、教育特性的“過程”式闡釋
(一) 教育的創造性和生成性
(二) 教育的不確定性和嘗試性
(三) 教育的情境性和經驗性
(四) 教育的複雜性和開放性
(五) 教育的有機統一性和多樣性
第五章 過程思維中的教育目的論
一、實體教育目的論的謬誤
二、過程視域中的教育目的取向:超越知識,生成智慧
(一) 知識與智慧
(二) 追求智慧是人類的本性
(三) 從智慧降格為知識成為西方教育目的論的傳統
(四) 回歸本真的教育目的:超越知識,生成智慧
第六章 過程思維中的教育過程
一、智慧與生成
(一) 個體智慧生成的原理
(二) 平衡:教育生成智慧的唯一選擇
二、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教育節奏
(一) 合生與經驗的生成:學生的學習過程
(二) 懷特海的教育節奏觀
三、自由與紀律的平衡
(一) 過程哲學的自由觀
(二) 自由與限制的平衡
四、主體與客體的同一
(一) 教育中的主體與客體
(二) 教育中主體與客體的同
第七章 過程思維中的課程觀
一、課程的價值取向:創造性和諧
二、從實體課程觀到過程課程觀
(一) 現代實體課程觀
(二) 過程哲學觀照下的課程觀
三、過程視野中課程設計的思維方式
(一) 突出課程的過程思維,保持教育的活力,以問題而非以知識為基礎設計課程
(二) 凸顯課程的關係思維,超越學科限制,以生活為主題整體架構課程
(三) 強調具體思維,克服課程評價中“具體性誤置的謬誤”,轉變課程設計主體
結束語 走向教育新思維
一、過程性思維:教育思維的基本趨向
二、關係性思維:教育思維的必然選擇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