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公元1972年的一天,北京文物管理處負責文物揀選的程長新、呼玉衡兩位先生,在北京市物資回收公司的廢銅倉庫內發現了一些帶有銘文的銅片。他們馬上認出,這是西周青銅器的銘文。 為了不讓珍貴的歷史文獻受損,兩位專家馬上發動人力,全面揀選。經過大家的努力,翻遍了像小山一樣的廢銅堆。終於,所有相關
的銅片聚在了一起。經初步的拼合比對,專家們驚喜地發現,失傳七十年的班簋出現在了眼前。雖然它已殘破不堪,但所幸的是,銘文不缺;口沿、耳、腹部尚存近半,以《西清古鑒》所載圖片為本可完全修復。這樣一件曾經的皇家珍藏,何以在失蹤七十年後以此面目重新面世呢?誰也說不清。有人猜測:班簋離開清宮後,一直由藏家密藏。直到文革期間,藏家被抄,班簋再次流失。可能此時班簋在“破四舊”的口號聲中已經殘損,一個破銅盆自然而然就到了物資回收公司。 班簋重現,驚動了整個考古學術界。興奮之最當屬郭老。雖然《兩周金文辭大系》中收錄了班簋,但郭老與班簋卻從未謀面,現在,見面的機會終於來了。為此郭老特撰《班簋再發現》以記。
班簋,西周穆王時器。高225mm;口徑257mm。器形為鼓腹;斂口方唇;具四耳,垂珥延伸成四足。器腹飾線描狀獸面紋。造型奇特,紋飾獨到。內底鑄銘文198字,記載了毛伯班受到周天子的冊封和賞賜,同時追述其父毛公生前平亂之功,並向周王請求追謚。
班簋修復後,為北京首都博物館收藏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