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必村

班必村

班必村歸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勐撒鎮管轄,地處勐撒鎮西南邊。國土面積27.09平方公里,鄉村人口為3450人。2008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2872元,農民收入主要以茶葉為主。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班必村全貌班必村全貌
該行政村隸屬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勐撒鎮,地處勐撒鎮西南邊,距勐撒鎮政府所在地5.00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耿馬縣30公里。東鄰耿馬鎮,南鄰耿馬鎮,西鄰城子村委會 ,北鄰芒茂村委會。轄下班必、浪壩、芒碑等1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762戶,有鄉村人口3450 人,其中農業人口 3450 人,勞動力 201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1862人。
全村國土面積 27.09 平方公里,海拔 1,400.00 米,年平均氣溫 17.20 ℃,年降水量 1,700.00 毫米,適合種植 茶葉、優質米、甘蔗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10,941.00 畝,人均耕地 3.2 畝,林地 29,697.00 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1404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872 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茶葉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941.00 畝(其中:田2,500.00 畝,地 8,441.00 畝),人均耕地 3.22 畝,主要種植 茶葉、優質米、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 29,697.0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461.00 畝,其中:茶園面積3712畝,(其中可採摘面積3712畝)、核桃面積49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2畝,主要種植茶葉經濟林果(其中:種植甘蔗3200畝,當年新種植核桃490畝)。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941.00 畝(其中:田2,500.00 畝,地 8,441.00 畝),人均耕地 3.22 畝,主要種植 茶葉、優質米、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 29,697.0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461.00 畝,其中:茶園面積3712畝,(其中可採摘面積3712畝)、核桃面積49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2畝,主要種植茶葉經濟林果(其中:種植甘蔗3200畝,當年新種植核桃49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 、通路,無路燈。全村有 238 戶通自來水,有 369 戶飲用井水,有 140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18%)。有747 戶通電,有 67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570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8 %和76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518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421 戶(分別占總數的 69 %和 56 %)。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 彈石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 5.00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5.00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4 輛,拖拉機 65 輛,機車 106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941.00 畝,有效灌溉率為 77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559.00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17 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144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30 戶。全村有 7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10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10 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7 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7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 5 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2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205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456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34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 、通路,無路燈。全村有 238 戶通自來水,有 369 戶飲用井水,有 140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18%)。有747 戶通電,有 67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570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8 %和76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518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421 戶(分別占總數的 69 %和 56 %)。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 彈石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 5.00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5.00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4 輛,拖拉機 65 輛,機車 106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941.00 畝,有效灌溉率為 77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559.00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17 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144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30 戶。全村有 7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10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10 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7 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7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 5 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52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205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456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34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1404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1027 萬元,占總收入的 73 %;畜牧業收入 123 萬元,占總收入的 8.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3067 頭,肉牛156頭,肉羊 725 頭);漁業收入 2 萬元,占總收入的 0.2 %;林業收入7萬元,占總收入的 0.5%;第二、三產業收入 73萬元,占總收入的 6.2%;工資性收入 36 萬元,占總收入的 2.6 %。農民人均純收入2872 元,農民收入以茶葉、稻穀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3 人(占勞動力的 0.00 %),在省內務工 3 人,無省外務工人員。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62 戶,共鄉村人口 3450 人,其中男性 1726人,女性1724人。其中:農業人口3450 人,勞動力2014人。該村以漢族、傣族、回族為主(是漢族、傣族、回族族混居地),其中:漢族 2396 人、 傣族 709人,其他民族 345 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3 人(人員名單附後),占人口總數的0.4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2538 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75 %;享受低保 183 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7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2 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5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工 1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1 個.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3 人(人員名單附後),占人口總數的0.4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2538 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0 %;享受低保 183 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7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2 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5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工 1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1 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6 所,校舍建築面積 1,800.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30 人,在校學生 531 人,距離 勐撒鎮中學 5.0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 572 人,其中小學生 531 人,中學生 41 人。 該村建有國小 6 所,校舍建築面積 1,800.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30 人,在校學生 531 人,距離 勐撒鎮中學 5.0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 572 人,其中小學生 531 人,中學生 41 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657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7,437.00 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 300.00 畝。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 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政務、財務。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657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7,437.00 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 300.00 畝。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 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政務、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1 個,下設 1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 36 人,少數民族黨員 14 人,其中男黨員33人、女黨員3人。該村建有團總支1 個,團支部33 個。
村委會由支書、副主任、文書等組成,下設16個村民小組,村內有 1 個婦女組織,1 個治安聯防隊。
該村建有黨支部 1 個,下設 1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 36 人,少數民族黨員 14 人,其中男黨員33人、女黨員3人。該村建有團總支1 個,團支部33 個。
村委會由支書、副主任、文書等組成,下設16個村民小組,村內有 1 個婦女組織,1 個治安聯防隊。

人文地理

班必村委會屬耿馬進入勐撒的第一個村委會,屬於壩區,有傣族、回族等少數民族,是漢、傣、回族雜居的村落。生產茶葉、甘蔗、優質米等作物,交通便利。 班必村委會屬耿馬進入勐撒的第一個村委會,屬於壩區,有傣族、回族等少數民族,是漢、傣、回族雜居的村落。生產茶葉、甘蔗、優質米等作物,交通便利。

新農村建設

2004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我市以"三村"工程建設為載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規劃方案,按"十四個一"的總體要求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新農村建設前農民人均純收入 2072 元,新農村建設後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872 元;人均有基本農田 0.69 畝;人均有經濟林果多少 1.46 畝;每戶有1個科技明白人、有 1 個以沼氣為主的潔淨能源,有 1 個新農村建設理事會.
計畫在2020年基本實現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與全省同步實現小康目標。
2004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我市以"三村"工程建設為載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規劃方案,按"十四個一"的總體要求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新農村建設前農民人均純收入 2072 元,新農村建設後農民人均純收入達 2872元;人均有基本農田 0.69 畝;人均有經濟林果多少 1.46 畝;每戶有1個科技明白人、有 1 個以沼氣為主的潔淨能源,有 1 個新農村建設理事會.
計畫在2020年基本實現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與全省同步實現小康目標。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文化教育問題:勞動者素質較低,農業的科技會含量不夠。2.飲水問題:3-5月自來水很難到家。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核桃特色產業,種植面積 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 頭、牛 頭、羊 只;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 人。同時大力發展茶文化,把茶產業做強做大,大面積的增加種植優質茶和生態茶。
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1936元增加到2872元。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文化教育問題:勞動者素質較低,農業的科技會含量不夠。2.飲水問題:3-5月自來水很難到家。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核桃特色產業,種植面積 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 頭、牛 頭、羊 只;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 人。同時大力發展茶文化,把茶產業做強做大,大面積的增加種植優質茶和生態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