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班竹村,屬新昌縣南明街道,位於天姥山主峰班竹山西山麓,104國道旁,距離縣城15公里,是唐詩之路的重要節點。山村座落在群山懷抱之中,狹長澗深,林森木秀,自然風光秀美;惆悵溪依村而過,沿溪粉牆黛瓦,山徑通幽,一派田園風光。區內沒有帶來污染的工礦企業,因而空氣清新,負離子含量高,氣候宜人,非常適合休閒度假,開展登山健身運動。班竹村地處中、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過渡區,溫暖濕潤,平均氣溫14°C,歷史最高溫度40°C,最低氣溫-7°C,無霜期約250天,年降雨量1500ml,春夏季盛行東南風,秋冬季盛行西北風。
古村歷史
班竹為古代天姥、天台和臨海古驛道上的重要村落,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村內古遺蹟眾多,古驛道、落馬橋、司馬悔廟、章家祠堂等標誌性古建築保存較好,仿佛穿越千年歷史的塵煙,散發著悠悠古韻。無數膾炙人口的詩文和美麗傳說,更有農家小院,舂米的石搗臼,耕田的犁耙,手搖的風車,至今猶存,使這個看似平常的小山村,詩情四溢,輕靈飄逸,顯露出難得的空靈之氣。山村生態環境優美,峽長澗深,林森木秀,特別是新開闢的一條“登天姥高峰、游桃源仙境”登山旅遊線路,以班竹村為起點和終點,從龍潭坑登天姥山最高峰班竹山,下桃源洞、楓香嶺、經採藥徑,過劉門山到劉門塢,沿惆悵溪古驛道南行至班竹,可以說是一條山水風光和人文景觀有機統一,現代人健身、探險、觀景、休閒的好線路。
自然資源
班竹村地域面積5000多畝,其中耕地440畝,茶葉65畝,桑葉2畝,山林4635畝,是典型的山區農村。全村共219戶、601人,農村經濟總收入440萬元,人均收入7035元,村民收入來源主要為外出務工所得,少部分為從事茶葉、蔬菜、養豬等第一產業所得收益。
村規民約
一、社會治安
1、每個村民都要學法、知法、守法、自覺維護法律尊嚴,積極同一切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
2、村民之間應團結友愛,和睦相處,不打架鬥毆,不酗酒滋事,嚴禁侮辱、誹謗他人,嚴禁造謠惑眾、撥弄是非。
3、自覺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不擾亂公共秩序,不阻礙公務人員執行公務。
4、嚴禁偷盜、敲詐、哄搶國家、集體、個人財物,嚴禁賭博、嚴禁替罪犯藏匿贓物。
5、嚴禁非法生產、運輸、儲存和買賣爆炸物品;經銷煙火、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須經公安機關等有關部門批准。不得私藏槍枝彈藥,拾得槍枝彈藥、爆炸物品,要及時上繳公安機關。
6、愛護公共財產,不得損壞水利、道路交通、供電、通訊、生產等公共設施。
7、嚴禁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非法侵犯他人住宅,不準隱匿、毀棄、私拆他人郵件。
8、嚴禁私自砍伐國家、集體或他人的林木,嚴禁損害他人莊稼、瓜果及其他農作物,加強牲畜看管,嚴禁放浪豬、牛、羊。
對違反上述社會治安條款者,觸犯法律法規的,報送司法機關處理。尚未觸犯刑律和治安處罰條例的,由村委會批評教育,責令改正。
二、消防安全
1、加強野外用火管理,嚴防山火發生。
2、家庭用火做到人離火滅,嚴禁在將易燃易爆物品堆放戶內、寨內,定期檢查、排除各種火災隱患。
3、加強村寨防火設施建設,定期檢查消防池、消防水管和消防栓,保證消防用水正常。
4、對村內、戶內電線要定期檢查,損壞的要請電工及時修理、更新,嚴禁亂拉亂接電線。
5、加強村民尤其是少年兒童安全用火用電知識宣傳教育,提高全體村消防安全知識水平和意識。
三、村風民俗
1、提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移風易俗,反對封建迷信及其他不文明行為,樹立良好的民風、村風。
2、紅白喜事由紅白喜事理事會管理,喜事新辦,喪事從儉,破除陳規舊俗,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大操大辦。
3、不請神弄鬼或裝神弄鬼,不搞封建迷信活動,不聽、看、傳淫穢書刊、音像,不參加邪教組織。
4、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不搞宗派活動,反對家族主義。
5、積極開展文明衛生村建設,搞好公共衛生,加強村容村貌整治,嚴禁隨地亂倒亂堆垃圾、穢物,修房蓋屋餘下的垃圾碎片應及時清理,柴草、糞土應定點堆放。
6、建房應服從村莊建設規劃,經村委會和上級有關部門批准,統一安排,不得擅自動工,不得違反規劃或損害四鄰利益。
違犯上述規定的給予批評教育,出具檢討書,情節嚴重的交上級有關部門處理。
四、鄰里關係
1、村民之間要互尊、互愛、互助,和睦相處,建立良好的鄰里關係。
2、在生產、生活、社會交往過程中,應遵循平等、自願、互惠互利的原則,發揚社會主義主義新風尚。
3、鄰里糾紛,應本著團結友愛的原則平等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可申請村調解委調解,也可通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樹立依法維權意識,不得以牙還牙,以暴制暴。
五、婚姻家庭
1、遵循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尊老愛幼的原則,建立團結和睦的家庭關係。
2、婚姻大事由本人作主,反對包辦干涉,男女青年結婚必須符合法定結婚年齡要求,提倡晚婚晚育。
3、自覺遵守計畫生育法律、法規、政策,實行計畫生育,提倡優生優育,嚴禁無計畫生育或超生。
4、夫妻地位平等,共同承擔家務勞動,共同管理家庭財產,反對家庭暴力。
5、父母應盡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禁止歧視、虐待、遺棄女嬰,破除生男才能傳宗接代的陋習。子女應盡贍養老人的義務,不得歧視、虐待老人。
領導班子
村黨支部書記: | 章金富 |
村委會主任: | 章必才 |
村黨支部委員: | 盛仁燦 |
村黨支部委員: | 桂洪文 |
村委會委員: | 章必武 |
旅遊開發
班竹村山多地少,傳統的農業經營模式已難以維續,村委會打算充分利用班竹村區位優勢與景觀環境優勢,積極打造休閒旅遊特色古村,發展鄉村旅遊。
班竹旅遊
班竹村是天姥山唐詩之路的一個重要節點,使遊客能更好地體會唐詩文化,探究天姥山深厚的歷史積澱。宜設定項目:修復原古建築、古驛道及相關旅遊服務設施,豐富唐詩之路與天姥之夢的游線內容。
景點介紹
惆悵溪
惆悵溪是源自天姥山麓的一條小溪,流經班竹、桃源、央於等村注入新昌江。惆悵溪之名,出自古代劉阮採藥遇仙的故事。相傳,劉晨、阮肇入天姥山採藥在溪畔相遇仙女並結為伉儷,後來劉阮歸家後復到溪畔尋覓仙女,已渺無影蹤,徘徊溪畔惆悵不已,溪名由此而來。惆悵溪水質清洌,濃蔭掩映,小流擊石,野趣天成。
落馬橋
落馬橋,又叫司馬悔橋,是一座位於班竹村口古驛道上的石拱古橋,為清代時重建。橋上野藤纏繞,古樹覆蔭,古樸雅致。相傳唐代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師司馬承禎隱居天台桐柏山,無心仕宦之途,因唐玄宗數詔出山,至此而悔,故稱之“司馬悔橋”。橋東原有司馬廟,據說凡官員至此都要“武官落馬文官下轎”,以示敬仰,故名“落馬橋”。
謝公道
古代從新昌越天姥山入天台的驛路,據傳是在南朝元嘉六年(公元429年)由著名詩人、永嘉太守謝靈運率眾開拓的,故稱“謝公道”。班竹村中的古驛道,是新昌縣境內古驛道保存最為完好的一段,長約一千米,寬二米左右,由鵝卵石鋪成,飽經滄桑,歷久彌新。
斑竹鋪
班竹村因古代盛產斑竹而名之“斑竹”,今已寫作“班竹”。橫貫班竹村的長街,是一條由鵝卵石鋪成的古驛道,古代是由越入台的交通要道,歷史上有名的“斑竹鋪”就設於此,當年臨街兩側店堂、客棧林立,人來人往,甚是繁華。據記載,明代著名旅遊家徐霞客、清代詩人袁枚、現代文學家郁達夫等名人雅士或在班竹投宿,或在班竹駐足。
狀元祠
章家祠堂是班竹村中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建築,大堂檐柱、戲台藻井等雕刻工藝十分精緻,頗具民族特色。清代班竹村遷居鄞縣的章氏後裔章鋆中狀元後曾回故里祭祖,後來他的子孫還重修了這個章家祠堂,因此後人也稱之“狀元祠”。
天姥岑
班竹村背靠的山峰,當地村民稱之班竹大山,也有人稱班竹峰,峰嶺相連,山勢險峻,綠樹蒼然,頗為壯觀。據竺岳兵先生所著《天姥山研究》記述,天姥山主峰天姥岑(即班竹峰)海拔899.7米,六朝至唐稱天姥岑。由此可知,古詩文中所述登“天姥岑”,就是登今日之班竹大山。
龍潭坑
從班竹村沿古驛道向南走500米左右,從左側沿龍潭坑而上,一路可見瀑布深潭,溪石靈秀,澗水潺潺,別有一番詩情畫意。
和尚岩
徒步攀登班竹村後的班竹大山,行至半山會突然發現一座峻峭的山峰,狀如火山口,從蔭天蔽日的樹叢中望去,格外顯得清幽拔俗。當地村民稱之“和尚岩”,細思之也頗覺有趣,似乎是一位脫俗的出家人,矯之於塵世之外,或聽松濤,或看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