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珀杜山](/img/b/8a7/nBnauM3X0ETN1gDM5MjM1MTOyITM4QTMyIzMwADMwAzMxAzLzI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所屬國:法國和西班牙
英文名稱:Pyrenees-Mont Perdu
編號:565551-001
相關聯接:http://www.unesco.org/whc/sites/773.htm
遴選標準:1997年,1999年根據自然遺產遴選標準N(I)(III);
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V)(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雄偉壯觀的庇里牛斯山脈,是法國與西班牙兩國的界山。以海拔3352米的珀杜山頂峰為中心,方圓30639公頃。在西班牙一側是歐洲兩個最大最深的峽谷。法國一側為更加陡峭的北坡是三個大片環形屏障,表現出典型的地質地形。除雄偉的山脈,這個地區還顯現出恬靜的田園風光,反映出地處歐洲高地的人們從前普遍的農業生活方式。進入到20世紀依然如故。只有在庇里牛斯地區,可以通過村莊、農場、原野、高地牧場和崎嶇的山路這些獨特的景觀,去回顧久遠的歐洲社會。
地理概貌
![珀杜山](/img/9/ce9/nBnauM3XzMDOyAzN5EzMwcDMzITM1gTM3AzMwADMwAzMxAzLxM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庇里牛斯山是歐洲西南部最大的山脈,是阿爾卑斯山脈向西南的延伸部分。山體的軸部是強烈錯動的花崗岩和古生代頁岩、石英岩;兩側為中生代和第三紀地層;北部山坡是礫岩、砂岩、頁岩。它西起大西洋比斯開灣,東迄地中海利翁灣南,按自然特徵分為三段:
西庇里牛斯山:自比斯開灣畔至松波特山口;大部分由石灰岩構成,平均海拔不到1800米,降水豐沛,河流侵蝕切割,形成山口,成為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的通道;
中庇里牛斯山:自松波特山口至加龍河上遊河谷;主要由結晶岩組成,最高點阿內托峰海拔3404米;
東庇里牛斯山:自加龍河上游至利翁灣南,亦稱地中海庇里牛斯山。由結晶岩組成的塊狀山地,有海拔較高的山間盆地。離地中海岸約48公里處有海拔僅300米的山口,為南北交通要道。
庇里牛斯山東西走向,長435公里,平均寬80~140公里,東段寬僅10公里,中部最寬達160公里。一般海拔在2000米以上,以海拔3352米的佩爾杜山(珀杜山)頂峰為中心。
氣候
![珀杜山](/img/9/059/nBnauM3X2MDO0YTM3IzMwcDMzITM1gTM3AzMwADMwAzMxAzLyM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庇里牛斯山脈是法國的阿杜爾河、加龍河(屬大西洋水系)和西班牙的埃布羅河(屬地中海水系)的分水嶺。河流一般春季融雪,為洪水期,冬、夏為枯水期。
在海拔400米以下,冬季氣溫是零下6度至零上2度,濕度小,有典型地中海型植物石生櫟、油橄欖、栓皮櫟等;海拔400--1300米,冬季氣溫零下6度至零下13度,降水較多,是落葉林分布帶;海拔1300--1700米,冬季氣溫零下13度至零下16度,降水多,是山毛櫸和冷杉混交林帶;海拔1700--2300米,冬季氣溫是零下16度至零下20度,是高山針葉林帶;海拔2300米以上,是高山草甸;海拔2800米以上,為冰雪覆蓋,海拔3000米以上,發育現代冰川。
它的地形起伏模式和地下結構模式都是呈北-南排列順序。這些排列模式與一些窪地交替相間,有些窪地是地殼內部變形而形成的,有些是侵蝕抵抗力較弱的上層沉積物形成的。從直接穿過中央區域(這裡構造運動曾達到最廣泛和最劇烈的程度)的橫斷面,可以看出--從北向南--兩條與軸向高山並列的比較近代的先庇里牛斯褶皺地帶,一條在西班牙,一條在法國。
自然資源
![珀杜山](/img/a/2c2/nBnauM3XzMjMwAjN5MzMwcDMzITM1gTM3AzMwADMwAzMxAzLzM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西班牙、法國雖以庇里牛斯山脈為界,但這一地區好似一座橋樑,溝通著西班牙和法國,在長期交往中,兩國在文化上具有極大的相似性,特別是在使用梯田的方式上更是相像。而現在,他們更是共同擁有這處美麗的世界自然文化雙重遺產。
自然風光
![珀杜山](/img/d/252/nBnauM3X1ATN1UDO4IzMwcDMzITM1gTM3AzMwADMwAzMxAzLyM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奧爾德薩峽谷在阿拉扎斯河谷綿延約16公里。上游是礫石處處的牧場,夏日清爽的山風把青草間的高山薄雪草、龍膽、銀蓮和蘭花吹得搖曳生姿。
阿拉扎斯河谷的源頭是瑰麗的索阿索冰斗,河谷峭壁上有馬尾瀑布傾瀉而下。索阿索冰斗是一個巨大的天然圓形窪地,於15000年前由佩爾杜峰山坡上的冰川侵蝕而成,很多人都喜歡步行七小時去欣賞這個迷人景觀。再往上走是更富挑戰的小徑,沿山谷的岩壁通向更荒涼的地方,登山者要藉助打進岩石里的鐵釘,才可通過險峻山路。
漫長的侵蝕作用蝕掉崖頂上一排排狹窄的石灰岩岩架。弗洛雷斯沿著阿拉扎斯河延綿近三公里,高達2400米,令人目眩。冒險登上去可欣賞令人心曠神怡的山谷全貌。山谷像條綠色飄帶從公園的嶙峋地貌中穿過。
山區自然景色絢麗,是重要的旅遊勝地和登山滑雪活動場所。來此參觀旅遊的人絡繹不絕,其中西班牙的托爾拉和法國的加瓦爾尼村莊是兩處最吸引人的亮麗景點。位於加瓦爾尼的古羅馬圓形劇場看上去格外幽雅,有登山愛好者所厚愛的岩石表面以及壯觀的瀑布。
自從舊石器時代,人類就已經開始在庇里牛斯地區居住。所以這裡在歷史文化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價值。
歷史
西班牙和法國分別於1918年和1967年在各自的轄區內建立了國家公園。
法國於1971年為庇里牛斯山國家公園發行了郵票。
1988年9月,法、西兩國簽訂了共同保護這一地區文化與自然遺存的合作協定。
1997及1999年,世界遺產委員會公布庇里牛斯山脈—珀杜山評為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重遺產,由西班牙與法國共有。
前景
![珀杜山](/img/1/b09/nBnauM3X4ETN4IDN0UzMwcDMzITM1gTM3AzMwADMwAzMxAzL1M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雖然早在1300年至1860年氣候變化以及冰層鬆動的信息加以總匯,對包括庇里牛斯山脈在內的諸多著名冰川景觀進行了研究,最後得出的結論顯示,可以說其他山脈以及著名自然景觀的的冰層目前來說比較“牢固”,尚沒有消失殆盡的趨勢;然而庇里牛斯山脈冰川鬆動現象卻十分明顯,科學家們再匯總0.9度變暖的數據後,無不遺憾的向外界表示,也許最快僅僅就在30多年左右,人們也就只能通過以往的明信片以及其他圖片資料來回顧庇里牛斯山脈的冰川歷史了。此外,它也是歐洲大陸與伊比利亞半島的天然屏障,是歐洲最為重要的山脈之一。可以確定的是,該冰川2050年融化殆盡的訊息一出,其必將在整個歐洲範圍內引起一輪震動,人們必定會探討如何挽救庇里牛斯山脈冰川,此外一輪新的庇里牛斯山脈旅遊熱也將興起,人們必定不願意放棄最後一次目睹庇里牛斯山脈冰川美麗景色的機會。
其它
![珀杜山](/img/8/0e7/nBnauM3X2cDM3IjM5QzMwcDMzITM1gTM3AzMwADMwAzMxAzL0M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庇里牛斯國際藝術節的原創目的在於重建Bearn與Aragon 二省間的正常關係。兩省都分別產生了一位各自國家的國王,及Jaca與Oloron Sainte Marie兩城市的姐妹關係。二城之間擁有超過十個世紀之久的歷史關係,這兩地的緊密關係因西班牙內戰(1936年-1939年)及繼之的獨裁統治而被迫中斷,基於兩城人民的自然情感,及地理環境的聚合,當地百姓自發地想要打破這種阻隔兩地情感交流的限制。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庇里牛斯國際藝術節誕生了,並成為法、西兩國建立合作互信的第一個大規模活動,進而成為激勵性的、追求真實的、創新的活動。當地居民包括後來的觀眾甚至願為保留這一活動進行公民表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