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胎琺瑯彩鼻煙壺

玻璃胎琺瑯彩鼻煙壺是一種復全工藝,即將琺瑯釉繪於玻璃胎上,經焙燒而成。北京故宮與台灣故宮均藏有精美的玻璃胎琺瑯彩鼻煙壺。

概述

點擊查看大圖
玻璃胎琺瑯彩鼻煙壺是一種復全工藝,即將琺瑯釉繪於玻璃胎上,經焙燒而成。玻璃胎琺瑯彩鼻煙壺的製作,對技術要求較高,因玻璃與琺瑯釉熔點接近,溫度低了,呈色不佳,溫度高了,則胎易變形,故傳世的玻璃琺瑯彩鼻煙壺極為珍貴。
北京故宮與台灣故宮均藏有精美的玻璃胎琺瑯彩鼻煙壺。這類鼻煙壺以乳白色玻璃為胎,造型除扁瓶外,還有八棱形、葫蘆式、圓瓶式、燈籠式、橢圓形、四方形、南瓜式、圓筒式等,裝飾題材有四季花卉(如茶花、牡丹、月季、英蓉、桂花、桃花等)、花鳥(如荷花鴛鴦、石榴蝴蝶、菊花鵪鶉)、西洋女子、建築、母嬰圖、嬰戲圖、瓊台仙閣、仕女等。最早的玻璃胎琺瑯彩鼻煙壺是台灣故宮收藏的雍正年制款的竹節式鼻煙壺,這件作品曾在宮廷造辦處檔案中有過記載。存世較多的是乾隆款琺瑯彩鼻煙壺,其款識有楷書、篆書兩種,有陰刻、描金、描藍 3種。玻璃胎琺瑯彩鼻煙壺胎質細膩,色彩柔和,有不透明、半透明、透明 3種,所繪琺瑯釉色彩淡雅,清新亮麗,繪製精美,燒造優良,是鼻煙壺中最為惹人喜愛的作品。

其他資料

我們不知民間的鼻煙壺生產始於何時,最為確叨的記載是,康熙初期,我國官方便正式生產鼻煙壺。從此,中國工藝匠師們的聰明才智便在鼻煙壺的製造萬面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中國鼻煙壺製作之精美,品種之繁多,造型之豐富,均超過了歐洲和美洲,成為當之無愧的佼佼者。自康熙、雍正之後,鼻煙壺深入到中國人的生活中。那時,人們見面的第一件事,就是互相敬鼻煙,然後再互相鑑賞鼻煙壺。康熙時,傳諭旨清宮造辦處,生產鼻煙壺、典章用品、室內陳設品等,用以賞賜皇戚貴族、王公大臣及饋贈外國帝王和使臣。雍正年間鼻
煙壺生產進一步擴大,廣東生產的“廣式玻璃煙壺”也在雍正六年(1728)進入宮中。至乾隆盛世,鼻煙壺的製作在形式、工藝與質地等方面都較前期有了更大的飛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