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義

王鳳義,教授,生於1958年02月07,雞冠區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王鳳義為雞冠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選舉呂富為區人民政府區長。

基本信息

雞冠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11月30日,雞冠區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王鳳義為雞冠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選舉呂富為區人民政府區長。

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

個人簡歷

出生年月 1958年02月07日
性別 男
碩、博導 博士生導師
名族 漢
學科領域 作物遺傳育種
職稱 教授
研究方向 作物遺傳資源、馬鈴薯育種、資源創新、種薯生產以及馬鈴薯生產管理體系等
學位 博士
王鳳義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12年7月4日17時20分與世長辭,享年54歲。
王鳳義教授1958年2月8日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1982年畢業於東北農學院,獲農學碩士學位;1983年1-8月呼盟農科所技術員;1983-1986,東北農學院獲農學碩士學位;1996-2002,東北農業大學獲農學博士學位。1986年開始在東北農學院從事教學和馬鈴薯科學研究,先後參加了“七五”至“九五”國家攻關計畫、“十五”的“863計畫”研究工作。曾主持了黑龍江省教育廳課題1項,黑龍江省科技廳課題2項。主持了國際馬鈴薯中心“朝鮮馬鈴薯生產恢復與發展”(2004-2008)項目研究。兼任中國作物學會馬鈴薯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馬鈴薯》雜誌責任編輯;黑龍江省馬鈴薯協會副秘書長;世界馬鈴薯大會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參與育成新品種6個,優良雜交種籽組合4個。曾獲黑龍江省農業科技進步一等獎、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公開發表論文30餘篇,參編專著3部,編撰學術論文集10部。指導研究生已獲得博士學位2人,碩士學位13人;在讀博士研究生3人,在讀碩士研究生5人。
王鳳義教授從事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的教學以及馬鈴薯作物的科學研究工作近三十年。在馬鈴薯育種資源材料的創新、種薯生產技術、以及馬鈴薯栽培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是馬鈴薯界公認的資深專家,為中國馬鈴薯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桃李滿天下,共培養碩士研究生24人,博士研究生5人。
王鳳義教授的突然離世,不單是中國馬鈴薯界的重大損失,也必將影響他作為CIP科學家服務的朝鮮、蒙古等東亞國家的馬鈴薯發展。

教學情況

開設課程:有機農業規程與認證(雙語課程),本科生;作物起源與品種資源利用,碩士生;作物起源與品種資源利用研究進展,博士生;作物高級育種學(馬鈴薯),碩士生;作物育種學Seminar,博士生。

科研項目

在研項目7項,其中主持3項,參加4項
[1]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土肥栽培研究室,東北馬鈴薯機械化栽培崗位科學家
[2]馬鈴薯產業發展關鍵技術引進創新與示範推廣,農業部948項目子課題,2006-2010年,主持人
[3]馬鈴薯種薯標準化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黑龍江省科技計畫項目子課題,2009-2011年,主持人
[4]高產優質專用馬鈴薯育種技術研究及新品種選育,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子課題,2006-2010年,參加人
[5]馬鈴薯旱作節水栽培技術研究與集成示範,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東北區二級子課題,2007-2010年,參加人
[6]優質馬鈴薯專用品種資源創新和新品種選育,黑龍江省科技計畫項目,2009-2011年,參加人
[7]高澱粉馬鈴薯品種的選育,黑龍江省良種化工程種植業育種項目,2010-2012年,參加人

成果、專利及獲獎

審定品種5個
[1] 馬鈴薯品種東農306,新品種,2006年,第2名,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2] 馬鈴薯品種東農307,新品種,2007年,第5名,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3] 馬鈴薯品種東農308,新品種,2009年,第6名,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4] 馬鈴薯品種東農309,新品種,2010年,第9名,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馬鈴薯品種東農305,新品種,2010年,第6名,農業部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論文、著作

發表主要論文10篇,其中第1作者和通訊作者8篇(標註“*”的為通訊作者)
張春寶,王鳳義. 馬鈴薯作為生物反應器的研究進展[J]. 中國馬鈴薯,2007,21(3):167-169.
武新娟,魏峭嶸,石瑛,王鳳義. 馬鈴薯在不同水分脅迫下的生理反應[M] // 陳伊里屈冬玉. 馬鈴薯產業與農業現代化. 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7:148-152.
于海洋,王鳳義. 馬鈴薯加工性狀親子代間表現型差異的研究[J]. 中國馬鈴薯,2008,22(1):17-20.
加加,徐建飛,李穎,王鳳義,黃三文. 馬鈴薯抗晚疫病主效基因R10的RGA-CAPS標記的開發. 園藝學報,2008,(6):885-890.
武新娟,魏峭嶸,石瑛,王鳳義. 馬鈴薯抗逆基因Fe-SOD的克隆與序列分析[J].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9,40(4):17-20.
魏峭嶸,石瑛,武新娟,王鳳義. 中國、加拿大馬鈴薯新型栽培種群體主要農藝性狀的差異. 中國馬鈴薯,2009,23(3):139-142.
盛萬民,王鳳義,寧海龍,等. 馬鈴薯野生種S.demissum與普通栽培品種Katahdin回交一代材料主要產量性狀細胞遺傳效應分析.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9,(9):10-15.
謝開雲,David Tay,王鳳義,王曉雪. 國際馬鈴薯中心(CIP)馬鈴薯種質資源及其在中國的利用. 馬鈴薯產業與糧食安全,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9,201-208.
主編和參編著作6部
[1] 馬鈴薯產業與冬作農業,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6年,副主編
[2] 馬鈴薯產業與現代農業,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7年,副主編
[3] 馬鈴薯產業——更快 更高 更強,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8年,副主編
[4] 馬鈴薯產業與糧食安全,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9年,副主編
[5] 中國人如何吃馬鈴薯,八方文化創作室,2008年8月,參編
中國馬鈴薯產業十年回顧,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5月,參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