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王錫榮出生在山東省威海市郊區,抗日戰爭時期她當過五年地下交通員,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八路軍傳送情報,歷盡艱難險阻。新中國成立後,她離開家鄉來到大連,過上了默默無聞的平民生活。周圍沒有人知道她過去那段光榮的歷史。後來她的一位抗日時期的戰友,與別人合作將王錫榮的事跡創作成劇本,這才有了《女交通員》這部影片。
生平事跡
2005年7月初的一天,在大連市銅鑼灣電影城的一個放映廳里,工作人員無償地為一位老人放映了一部電影。這部名叫《女交通員》的影片拍攝於1977年,講述的是60多年前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時期,一位地下女交通員為抗日組織傳送情報、掩護戰友安全轉移、最後獻出寶貴生命的動人故事。享受這次專場電影的老年人名叫王錫榮,今年88歲。這部電影正是以她的親身經歷為原型拍攝的。六十多年前出生入死的場面重新出現在眼前,老人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
六十多年人世滄桑,老人始終將過去的那段往事埋藏在內心深處,如今一部老電影又勾起了她的回憶。
“那時日本鬼子來掃蕩,我家鄉有一個叫兔子窩的地方二十多戶人家被趕到場院上,被日本兵用機關槍全都打死了。日本兵把兔子窩的房子全都給燒了。老百姓沒有不恨的。”
王錫榮回憶說,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時候,她已經結婚成家。丈夫為了養家餬口常年在天津務工,她帶著一個四歲的女兒和婆婆相依為命。儘管她一個大字不識,卻知道國讎家恨,她參加了民兵,當過婦女隊長,為八路軍抬擔架、運送軍糧。23歲那年,王錫榮被抗日組織發展為地下交通員,她唯一的想法就是要把組織上交給自己的任務完成好,早一天把日本侵略軍趕出中國。
“我那時主要是往威海送信。上邊的信交給我,我就往下送,下邊的信交給我,我就往上送。”
當時,王錫榮所在的敵後工作站下轄五、六個情報點,每次送信都會經過敵人的幾個哨卡。
在電影《女交通員》里,有一個鏡頭是女交通員為了甩掉追趕的日本兵,不得已從陡峭的山坡上翻滾下來。這個情節就是直接從王錫榮的經歷中移植過來的。當時王錫榮在送情報時被日本兵追趕,她在無路可跑時,就用衣服下擺大襟蒙住頭部,毅然從陡峭的山坡上滾落下去,才躲過一劫。
“上威海的刁配賈家裡,他打了一個鐵桶,在裡頭裝了一把手槍,上邊裝了一些大醬,叫我提著走。走到南大橋這一崗,日軍哨兵喊‘你提的什麼?’‘我提的大醬呀。你吃嗎?’哨兵說‘不要,叭嘎!’我就趕緊地走了。 ”
有一次送情報時,王錫榮為了轉移敵人的視線,特意提了一兜子肥皂,半路上碰上了日軍的巡邏隊。當日軍逼到眼前要對她進行搜查時,王錫榮假裝捨不得肥皂,在爭奪中肥皂被“搶”走了,卻機智地保住了藏在身上的信件。影片《女交通員》中的這個情節,也是根據王錫榮當年的親身經歷改編而成的。
按照組織上的要求,王錫榮對任何人都沒有透露過自己的身份,就連父母、婆婆和丈夫也不例外。王錫榮的丈夫常年在天津做工,她和婆婆、女兒生活在一起。由於王錫榮的工作出色,敵後工作站經常把一些來往的戰友安排到她家裡暫住。每逢有人來,王錫榮便向婆婆謊稱是娘家來的表哥、表弟。隨著“表哥”、“表弟”的不斷出現,王錫榮便千方百計地編出其他的“娘家親戚”。隨著時間的流逝,王錫榮的婆婆對她的疑心越來越重,以為她耐不住寂寞,不守婦道。終於有一天,婆婆將自己的誤解和疑慮讓人寫信告訴了王錫榮的丈夫。丈夫遠在天津,不了解事情的真相,而王錫榮也無法坦露自己的委曲,就在抗日戰爭勝利不久,丈夫一紙休書宣告了他們的婚姻破裂。
王錫榮一邊和鄉親們分享著新中國成立的喜悅,一邊默默忍受著失去家庭的傷痛。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她帶著唯一的女兒離別了養育她三十多年的故土,來到了大連。王錫榮直到今天仍然和她的女兒生活在一起。她的女兒李慶華現在已是67歲的老人,提起往事,李慶華朦朧之中還有些記憶。
“我印象中記得有這么幾次,我媽晚間開會,把我放在桌子上睡覺。到晚上我媽不回來,我就爬在橋頭上等,不知道我媽乾什麼,也不知道我媽上哪兒。” “我去送信,孩子站在大橋頭上哭。”
說起過去,說起自己的生身父親,李慶華百感交集。
“我長這么大小,從我記事起我的生身父親長得什麼樣我沒見過,我失去了父親。抗日戰爭勝利了,這是我所希望的,也是全國人民所希望的。我的奶奶和我的父親都屬於誤解,我想我媽不能和他們解釋清楚,我媽撇家撇孩子所有的一切全都舍上了。”
現狀
王錫榮和女兒在大連生活了半個多世紀,一直將自己的過去和感情的傷痛埋藏在內心深處,沒有向任何人說起過。這些年來,她先是在街道幹了一段時間,後來又進了大連第二製藥廠。由於她工作出色,工廠領導讓她做車間主任,可她說什麼也不答應。她說自己沒文化,還是當工人心裡踏實。退休後,王錫榮依靠微薄的退休金,過著清貧淡泊的生活。直到二十多年前,她當交通員時的老戰友輾轉找到她,王錫榮的女兒以及鄰居們才知道她的過去,王錫榮本人才知道有一部根據她的經歷拍攝的電影《女交通員》。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年後的今天,人們從這部影片中不僅看到了一位普通的中國婦女不平凡的經歷,還看到了那場戰爭,以及為那場戰爭付出生命和眼淚的中華兒女,他們將永遠留在中國人民的記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