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髮[歷史人物]

王金髮[歷史人物]
王金髮[歷史人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金髮(1883—1915),字季高,浙江紹興人。18歲加入反清會黨,被舉為“龍頭”,畢生從事反清鬥爭。曾任紹興軍政分府都督、國民軍副司令、駐滬討袁軍總司令等,是辛亥革命時期的風雲人物,短短一生中充滿傳奇色彩,曾被孫中山譽為“東南一英傑”。 秋瑾遇害後,王金髮發誓要為烈士報仇。他率部眾深入浙東山林草澤之中,劫富濟貧,鋤強扶弱。他以暗殺叛徒、清吏而聲名大振,先後被他處決的有叛徒汪公權、秋案告密者胡道南等多人,且行動利落,蹤跡倏忽,被人喻為是“今之聶政”。 二次革命失敗後,王金髮遭通緝,1915年在杭州被誘捕,遇害於浙江陸軍監獄。

基本信息

人物概況

人物概要

姓 名:王金髮

性 別:男

民 族:漢族

籍 貫:浙江嵊縣

出生年月:1883年

犧牲日期:1915年

三十一年在紹興大通學堂加入光復會,為徐錫麟所賞識。同年冬,東渡日本,入大森體育學校,以第一名畢業。翌年夏回國,在秋瑾主持的大通學堂任體操教員,致力培訓會黨骨幹。三十三年,徐錫麟、秋瑾合謀在安徽、浙江同時起義,起義失敗後,遭清廷通緝,改名孑黎,潛居浙東山區,數月後由陳其美接應轉赴上海。

人物簡介

三十四年,以其母徐珍梅變賣家產所得錢財與陳英士、竺紹康等在上海建立江浙革命黨人秘密聯絡機關天保客棧。後因叛徒告密,機關破壞。旋奉命處決內奸汪公權,懲戒叛徒劉師培。此後兩年,奔走於香港、新加坡、廣州等地,聯絡同志,募集捐款,製造炸彈,設計除奸,追回被動搖分子吞沒的大筆革命經費,深得同盟會領導人的讚賞。宣統三年(1911)秋,組織敢死隊秘密赴杭,於九月十四日(11月4日)夜會合起義新軍攻克軍械局,為光復杭州立下“首功”。二十日,應紹興革命黨人邀請,率部光復紹興,自任紹興軍分府都督。主紹初期,軍政分府釋放獄囚,公祭先烈,厚恤烈屬,平糶倉賑,減除苛捐雜稅,興辦實業,嚴禁鴉片,籌辦越中習藝所,發展教育,並籌餉擴軍,準備北伐。以後受舊勢力包圍,生活作風開始逐漸腐化,竟對當年參與殺害秋瑾女士的兇手之一章介眉也“網開一面”。1912年軍政分府撤銷後,拒絕袁世凱“總統府顧問”之聘,攜40萬元庫銀赴滬購置別墅,過寓公生活。

1913年7月“二次革命”時,在上海招集舊部,任浙江駐滬討袁軍總司令。討袁失敗後,又遭懸賞通緝,亡命日本。1914年11月,以巨款賄賂段祺瑞親信,並由其母出面,向陸軍部投誠,準免通緝。但袁要求其必須殺死蔣介石才可以將他徹底赦免,王聽後憤然回到浙江。1915年5月,與同盟會會員姚勇忱到杭州活動,在章介眉的策劃下,遭浙江都督朱瑞軟禁,6月2日下午4時被槍殺於杭州陸軍監獄。在其被殺後浙江的反動勢力大喊其死有餘辜,但孫中山先生聞訊後感嘆到:“天地不仁,殲我良士”。

王金髮是辛亥革命時期功績卓越的人物,他短短的一生中,充滿著傳奇性的事跡。他在戰場上是英雄,在刑場上是好漢,稱得上是“磊落嫵媚,雄奇壯麗”。孫中山讚揚他是“東南一英傑”,黃興則稱他為“東南名士”。

革命活動

王金髮年近弱冠,始稍折節讀書。20歲時,居然青得一衿,實則是迫於母命,其志固不在此。時當庚子之變,有志之士均凜國亡之無日,瓜分之禍,迫在眉睫。以康、梁為首的改良派,倡維新之說;而以孫、黃為首的革命派,則認為非推翻清廷,無以救中國,革命反清空氣,播至山陬海隅。王金髮目睹清廷對內殘酷鎮壓,對外辱國喪權,每與朋輩談國事,握拳切齒,大罵清廷腐敗無能。時國內之民族革命運動,已風起雲湧,浙省各地山堂會黨之勢亦極盛,反清、仇洋、鬧教的反帝反清愛國鬥爭,如火如荼。嵊縣一隅,竺紹康所領導之平陽(洋)黨,即號稱萬人;裘文高、張雲岳等據山結寨,眾亦逾千;王金髮亦組織烏帶黨(會眾均腰系一黑帶,故人稱之為烏帶黨),與竺紹康、襲文高等互相呼應。曾經多次領導農民暴動,抗捐、抗稅、戕官奪械,清兵不能禁。又以保衛地方為名,倡辦團練,作為組織義勇隊的基礎,以團結地方上一部分士紳。1904年與周志由、胡士俊、趙伯棠、周錫庚、袁志清、張庭萱、張庭獻、胡競思、馮蘇、張斌甫、吳醉棠、屠世效、周杞園、謝震、張陔南、竺紹康、童德淼、胡春霖等數十人創辦大同學社,表面上是說購閱書報,研究學術,砥礪德行,實際上是一種政治上的秘密結社,藉以結納黨羽,厚聚士眾,圖謀舉事。

人物家族

王金髮十三代祖王禹佐

王金髮的第十三代祖王禹佐名氣更大。王禹佐幼小讀書鹿山,躬行實踐之學,於天啟元年領恩貢,選拔獲頭籌,任保定通判,駐守居庸關。據《明史·列傳》載:“(崇禎)九年七月,大清兵入喜峰口,肇坤激眾往御,不敵,退保昌平。被圍,與守陵太監王希忠,總兵官巢丕昌,戶部主事王一桂、趙悅,攝知州事保定通判王禹佐分門守。有降丁二千為內應,城遂破,肇坤被四矢兩刃而死。丕昌出降。一桂、悅、禹佐、希忠及判官胡惟忠、吏目郭永、學正解懷亮、訓導常時光、守備鹹貞吉皆死之。禹佐子亦從父死。”公元1636年,皇太極建國大清,命阿濟格率清兵入塞,侵犯京畿,在這場發生在昌平的抗清保衛戰中,王禹佐與其子王國宣守城不屈,雙雙殉難,可歌可泣。明朝廷贈光祿寺丞,謚“忠襄”,祀名宦祠,賜祭葬出生地嵊縣峨嶠山南,乾隆四十一年追謚“節愍”,後來族人在其出生地縣城貓耳嶺建專祠祭祀,清代嵊縣人魏敦廉有“王節愍公祠記”以記事。不累子孫,是古人做人的一個原則,王禹佐亦有文才,著有《蒞關集》二卷,生前常書寫一副對聯以自勉:“願持白節酬君父,莫玷污名累子孫”。

董郎崗的王氏家族

王禹佐有七個兒子,幼子理齋義不帝清,毅然從城裡搬到了嵊西董郎崗。王理齋便是王金髮家族在董郎崗的始祖。

從王理齋往後傳,一個叫王景風的人就是王金髮的祖父。祖父死的時候,王金髮已經22歲了,他請人為自己祖父寫墓志銘,曾簡潔地介紹說:“其為人也,大類余。”意思是:“我爺爺這人,脾氣和性格,都和我差不多。”董郎崗的《王氏家譜》記載王景風:“少豪俠,愛交遊而嗜飲,日常招致賓朋滿座。尤好學技擊,習戎馬,有整軍經武之志,以非其時,不敢發也。辛酉之歲,太平軍入浙,欲有所展布,毅然從之,得為偏稗,率隊駐寧波,已而太平軍敗,知事不濟,乃散歸,恣飲以終其身。”

父親啟孝,幼喜讀書,並精技擊,恥事清廷,未入仕途,中年即卒。母親徐氏很能幹,平日對金髮管束很嚴,特請塾師在家教金髮讀書。但金髮生性頑梗,不喜歡讀書,有時受到塾師呵斥,即憤而將書本摔到地上。喜與群兒毆鬥,群兒均畏之,稱他為“兒大王”,有一次發怒,將後園的牆壁都推倒了。王氏—脈,三世單丁,金髮也是獨養子,其母管之雖嚴,愛之亦深,衣服鞋襪經常換新的。惟事母則孝,當其在外與群兒毆鬥時,聞母呼立即奔回聽受母訓,不過屢誡不悛,訓後頑梗如故。母親不識字,為了幫助金髮革命,特地學著寫“花”字,為賣田畫押之用。金髮出生時,尚有田地100餘畝,其後家產都被金髮為革命花光,還欠債1000餘元,至金髮任紹興分府都督時才還清。

王氏家族深具先天遺傳優勢,且後天博覽群書,努力好學。這個家族兼有超凡的天賦,以驚人的記憶力自負,雖然科舉不利,沉淪下僚,但家族名聲賴以不墜,數世博學皆有著述。王金髮也像他祖先一樣,在特定的時代里,煥發出不同凡響的光芒。

人物墓地

王金髮墓 王金髮墓

王金髮,1883年4月3日出生,早年投身辛亥革命,1915年6月2日慘遭軍閥殺害。原墓在杭州西湖臥龍橋畔,上香古道旁。後遷西湖龍井村。1992年2月,烈士魂歸故里,墓地遷回嵊州鹿山公園內。墓地位於嵊州市烈士陵園西側 。

人物軼事

1908年,王金髮隨陳其美去上海,同年夏回到董郎崗變賣家產,所得款項買下上海天保客棧,作為革命聯絡站。爾後手刃劣紳胡道南,剪除內奸汪公權,懲戒叛徒劉師培,營救戰友張伯岐,追回被變節分子侵吞的革命經費……他出入虎穴,神出鬼沒,仿佛整個上海灘都由得他縱橫馳騁。因此,被人們稱作“中國的羅賓漢”。

1911年11月3日上海舉義,王金髮率敢死隊“一行三十人奔殺製造局”,為光復上海打頭陣。11月5日,蔣介石、王金髮、張伯歧等又率領敢死隊100餘人抵達杭州,參加浙江起義。關於杭州光復,當年11月9日的《民立報》,以“浙江敢死隊之壯觀”為題,作了生動的報導:

浙江革命軍之編制,皆以敢死隊為先鋒……第四隊由王金髮為隊長,攻擊軍裝局。其實為天然之形勝,守易而難攻……凡察杭垣陣地者,無不以此為最險、最難之區,乃敢死隊竟自起點以至軍裝局頭門,直前衝鋒,勢如霹靂。

杭州光復後,革命黨人推舉“於光復無寸功”的湯壽潛為光復之後的第一任浙江都督。王金髮對此十分憤怒,梗著脖子嚷:“予等拼性命,炸軍庫,而湯某坐火車來,為現成都督,奈何坐視不管?”這位嵊縣強盜搞不懂革命兄弟用血換來的成果,緣何拱手讓了人家。不過他機頭靈,也乘機撈了一個紹興都督的官銜。

從1911年11月到次年7月份,王金髮到紹興當都督,前後不過八個月。剛上任時,是很有一番雄心的,他是“綠林大學”出身,辦起事來也頗有綠林味。上任伊始,他就學古代清官那一套:開倉放賑,豁免一年的錢糧,減除苛捐雜稅,飭令富商糶平價米,平抑市場糧價。他還出資金讓魯迅辦報,辦學堂。

當然,於王金髮來說,督紹最揚眉吐氣的莫過於轟轟烈烈地祭奠恩師徐錫麟和秋瑾,厚恤革命先烈家屬,懲治與秋案有關人士。秋瑾一案,據說系叛徒章介眉告密,而彼時的章介眉,早已嗅出形勢不對,搖身一變成為“鹹與維新”者,和王金髮站在革命的統一戰線上。王金髮當然曉得章介眉的小九九,便以“有要事商量”為由,將章介眉誘至府衙門猝然逮捕,在逮捕章的同時,還派兵出其不意地封鎖了章宅,然後調齊章告密的案卷,準備舉行公開會審。在那段日子裡,章介眉被戴上紙糊的高帽,遊街示眾,並跪在秋瑾烈士就義處的古軒亭口。他的頭頂套上一隻火油箱做的桶,邊上放著棍子和小石塊,供路人經過時敲打和投擲……王金髮做都督亦如做強盜,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章介眉是後來因為黃興、陳其美出面求情,王金髮才放了他。然而做官畢竟不同於打仗,更不同於快意恩仇的綠林生涯。於王金髮來說,武略固然有,文韜終究欠缺些,所以到後來督紹竟被劣紳攻擊成“禍紹”。

後來王金髮死於章介眉和朱瑞之手。王金髮就義前,昂頭挺胸,神情從容,嘴角還帶著笑紋,仿佛他並不是去赴死,只是去走一趟遠門而已。王金髮這樣的莽男兒,從來是不怕死的,他從18歲入烏帶黨開始就把腦袋系在褲帶上。然而他應該死於光復時的槍林彈雨,歷史卻讓他死在小人手裡。王金髮死時年僅33歲。

孫中山生前曾稱王金髮為“東南一英傑”,黃興稱他為“東南名士,英雄豪傑”。聞王金髮犧牲,孫中山沉痛地說:“天地不仁,殲我良士”;蔡元培為王金髮寫了傳,稱他“磊落嫵媚”。王金髮戰友將他葬在西子湖畔,蔡元培還為墓題了詞:生死付常,湖山無恙,智勇俱困,天地不仁……只可惜王金髮再也聽不見這些悼詞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