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解放後,周村師範建立,遵海先生被聘任該校的國文、歷史教員。1962年至1966年連續三屆任周村區政協駐會副主席。1977年退休回臨淄家鄉,1986年9月9日因病逝世。他前後在周村工作了近30年,接觸面廣,和各界人士都有很深的交往,特別在任周村政協副主席期間,為貫徹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團結各階層人士,為社會主義建設獻計出力方面,確實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凡與王遵海經常接觸和在一塊工作的人,說起他的為人處事、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嚴謹的治學精神、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無不交口稱讚,出自內心的敬佩。思想覺悟
王遵海是從舊社會過來的知識分子,解放後在黨的長期教育下,思想覺悟不斷提高,通過新舊社會的對比和切身體驗,他認識到只有跟著共產黨,走社會主義道路才是自己的唯一出路,因此,他熱愛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逐漸加深。最使他終生難忘的是,1964年(60歲時)他患了食道癌,是黨組織千方百計求醫尋藥為他治病,最後省政協出面安排他在省立二院開刀,為他根除了病患。病癒後,他不忘黨的恩情,更加積極參加各項社會工作。他利用自己是市政協常委和周村區政協副主席的身份,廣泛深入地做各界人士的思想工作,組織他們參加政治學習,用自己的切身經歷和體會,聯繫實際解決他們思想深處還存在的許多疑慮問題。如區政協委員任銘福(周村區付家莊人),也是舊社會過來的知識分子。1962年蔣幫叫囂反攻大陸,曾一度動搖,心存疑慮,怕蔣介石一旦回了大陸,自己存的幾千元人民幣會不值錢了,便買了十幾台二三百元一台的收錄機存起來。王遵海了解後,便以他的親身體驗,現身說法,一次一次地做他的思想工作,最後終於使他改變了觀點,消除了疑慮,把收錄機又變賣了,換回了錢。任銘福雖有兒子兒媳,但他們都不孝順,他不相信他們,並要求王遵海把錢存在統戰部(政協),並說:“唯有共產黨最可靠。”還囑咐王遵海說,我死後請把這筆錢獻給政府。此事當時的政協、統戰部的多數人員都知道。愛黨情節
有兩件小事說明王遵海是一心向著黨和黨有著深厚感情的。一是“文化大革命”後期,他已年逾古稀,就要準備退休了,他說:“我老了,為黨不能做些什麼工作了,我看到報上登載日本田中首相訪華時,毛主席把一部很珍貴的《楚辭集注》送給了田中,這本書肯定很有用處,我手抄一部送給統戰部吧!於是他用了近一年的時間,用工工正正的小楷字,抄寫了一部《楚辭集注》迭給了統戰部,共六本。抄得一筆不苟,寫錯或漏掉一個字這頁就作廢重寫。寫好後拿到印刷廠裝幀時,工人師傅疑為是石印的,可見其字跡端正的程度。另一件,是他退休後回到家鄉,把十年浩劫中倖存的一部分文物、古籍、字畫無償地贈送了淄博市博物館,受到市領導的表揚。他就是這樣地把自己能貢獻的部貢獻出來了。性格品行
王遵海一絲不苟,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是令人敬佩的。他當時是周村區政協唯一駐會的黨外副主席,分工員責抓工商聯、宗教界、教育界、社會知名人士的中心小組的學習。每次學習他都提前到會,從不遲到早退,也從不間斷學習。他不隱諱自己的觀點,帶頭聯繫實際,帶頭髮言以啟發別人。他常說:“知錯認錯,黨不會虧待我們這些從舊社會過來的如識分子。”所以他在的學習小組,學習氣氛總是很熱烈的,都能敞開思想談問題。為了把學習搞得更好,他總是先一步認真學習。他的學習資料除了組織上發的以外,還另外自己買了一些,經常進行學習。所以不少人遇到問題都去向他請教。“文化大革命”開始了,他本人也受到了衝擊,從政協住處(現在的工商聯地址)被趕到區黨校一間小屋裡,他還是堅持組織學習,直到被趕到林場勞動改造為止。他每次走訪政協委員,主動了解他們的思想情況,回來後都及時向領導如實匯報;每做一項工作,都是先爭取領導的指示意見,如實認真貫徹,從不自作主張。他勤懇工作,沒有因個人事情請過一天假。1968年冬,他回家過春節,在辛店站下車,路上雪深過膝,他肩背行李,步行而回,幾次滑入深溝,到家時已成了一個雪人。因此春節後上班,人們認為他70多歲了,路又難走,頭一天開會他可能趕不到,誰知他竟第一個來報到了。中午飯時,因為他剛上班,自炊不便,被別人強邀至家吃了一頓飯。按照習俗,主人想留他喝幾盅,多坐一會兒,他說啥也不肯,說不能耽誤了下午開會。表現了很高的組織紀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