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鈞

王衛鈞

王衛均,字和村,又名王安祥,清朝宣宗皇帝(愛新覺羅旻寧)的老師,生卒年不詳,祖籍江蘇泗洪縣孫園鄉小梁莊,王衛鈞在京為官期間,因博學多才,剛直不阿,很受仁宗皇帝的青睞,特聘王衛鈞為御師,精心培訓皇太子,專職教授皇太子愛新覺羅旻寧即清宣宗皇帝。

人物介紹

王衛鈞 王衛鈞

王衛均,又名王安祥,字和村,自幼苦讀詩文,聰慧過人,清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以鄉貢中順天舉人,又學習於成均(即清代最高學府國子監),深受尚書汪瑟庵賞識,被選入國子監任教,清朝宣宗皇帝的老師(愛新覺羅旻寧)祖籍江蘇泗洪縣孫園鄉小梁莊。

個人履歷

嘉慶九年(公元1804年),仁宗命王衛均為欽差,往山東征糧。當時的山東災荒連年,民不聊生,"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飢餓病死者不計其數。此情此景,引起了征糧欽差王衛鈞的極度同情。人命攸關,事關緊急,心情十分沉重的王衛鈞甘冒風險,決定將已徵得的3000石糧食,全部分給災民,而後回京面奏。當他看到-位衣不遮體的老人時,急忙脫下自己的衣服,送給這位饑寒交迫的百姓。

回到京城後,王衛均準備好兩份奏摺,-份是山東災情實況和用公糧賑濟災民的情況和清單;一份是未經奏請、擅自動用公糧賑濟災民、請求皇帝降罪的奏摺。當時,他的手下人都為他捏著-把汗,害怕這樣的好人受到處罰。而王衛鈞卻神情自若,情真意切地向皇帝匯報了山東的災情,並拿出山東災民吃的草根、樹皮給皇上看。在朝的官員們都驚嘆不已,皇帝也很受感動,仁宗不僅沒有降罪王衛鈞,反而大發憐憫之心,降旨免去山東征糧,同時加封王衛鈞為都察院副都御史。時隔不久,又提任王衛鈞為禮部左侍郎、文淵閣直閣事。幾次科考,都任命王衛鈞為主考官。

成就及榮譽

仁宗為了鞏固大清的統治,精心培訓皇太子愛新覺羅旻寧,特聘王衛鈞為御師。專職教授皇太子。

王衛鈞奉命任教後,精心輔教,嚴格要求,將太子當學生對待,嚴以師道。-次旻寧違反學規,被罰跪在孔子像前。恰巧此時仁宗從御花園途經學館,看見太子直挺挺地跪在孔聖人像前,一時心疼,衝進學館內,拉起太子,並責問王衛鈞說:"太子讀書是皇帝,不讀書也是皇帝,你怎敢罰他跪在地上?"王衛鈞神情嚴肅,不僅不起立迎駕,甚至連眼皮也沒有抬-下,他坐著回答說:"服聖規者堯舜之君。不服聖規者桀紂之君也!"說罷仍然紋絲不動。仁宗聽後,猛吃-驚,意識到自己的魯莽,急忙又將太子按跪在孔子像前,急匆匆離館而去。從此王衛鈞倍受尊重。

由於王衛鈞的嚴格要求,原來十分驕橫、放肆的太子-改過去的樣子,整日手不釋卷,同時對老師也愈加敬重了。

隨著太子的思想改變和長進,仁宗十分高興,對御師王衛鈞也更加器重,經常與他談天、論事、同膳。

王衛鈞 王衛鈞

個人其它信息

相傳有-日皇帝宴請大臣,在宴席上,王衛鈞從飯中吃到一顆稻粒,便若無其事地從嘴裡吐出來,放在桌上。不料這個細小的動作被仁宗皇帝發現,只見他眉頭一皺向座旁的內侍看了-看。-會,就見一名侍衛用托盤捧上-顆血淋淋的人頭,眾臣驚恐不已,王衛鈞也難解其中之謎。

席散後,王衛鈞心中不安,迫不及待地問參加宴會的太子旻寧:"席上的人頭是什麼人?他身犯何罪?為什麼要把人頭捧到宴席上來?"此時太子平靜地回答說:"這是御廚的頭。因為他玩忽職守,米中的稻粒沒有撿淨,讓您吃到了稻粒,故將他殺了,將頭捧到席間,特向您致歉。"王衛鈞聽罷,只覺得天旋地轉,那顆血淋淋的人頭,睜著冤屈的眼睛,時時閃現在他面前。這件事使王衛鈞真正體會到"伴君如伴虎"的含義。由於刺激極深,王衛鈞整日魂不守舍,覺得往日的待遇榮耀分文不值了。不久,他驚悸鬱悶成疾,無法繼續任教,就告病還鄉了。

回到家鄉後,王衛鈞雖然不再"伴君",但御廚之事久久不能忘懷。久而久之,神經失常。一天他到村頭土地廟敬香、祈禱,向御廚懺悔,突然-只惡狗,口叼兔子跑了過來,王衛鈞-見,大叫-聲"我命休矣!"因為他是屬兔的,在他心中,狗叼兔子預示著他向御廚償命的時候到了,三天后王衛鈞就因驚悸病逝了。

評價

清嘉慶二十五年,仁宗病故,太子愛新覺羅旻寧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即清宣宗皇帝。旻寧即位後,仍念念不忘教育自己成長的御師王衛鈞,儘管恩師已逝,仍命欽差至王家慰問致意,並命有司修築官道直通小梁莊,同時在莊頭設上馬台、下馬台,規定文官到此下轎,武官到此下馬,以示對恩師的尊敬。

時間已過去190多年了,王御師不畏皇權、嚴謹治學、體恤人民的歷史佳話仍在民間流傳。

王衛鈞由於文才超群,生前被幾位主考官譽為"文元"。至今在泗洪縣孫園鄉小梁莊的王氏家族中,還保存著一塊清代三位主考官立的匾額,該匾為棗木刻制,匾的中央刻著"文元"二字。

在2004年夏收時節一夜晚,王衛鈞墓被鄰村人盜掘,第二天早上第八代孫發現有遺骸露於墓外,後整理遺骸埋入墓中,重新添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