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荊公

王荊公是指北宋傑出的政治家王安石,字介甫,晚號半山 ,世稱臨川先生。

人物介紹:

王荊公是指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的王安石(1021-1086)。的封號王安石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故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諡號“文”,又稱王文公。其政治變法對宋初社會經濟具有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並稱“唐宋八大家”。
《王荊公》:梁啓超編撰的一部為北宋政治家、變法家王安石及其變法辯護的書。書中收錄了許多史實,駁斥、抨擊了地主階級保守勢力的論點和做法,為研究“王安石變法”提供了許多寶貴的資料。
《王荊公》,是梁啓超於光緒二十年(1904)著成。他針對自宋以來,歷代政客、俗儒對王安石的攻擊,參閱正史及百家雜說數千卷,經慎密考證,祛疑辨妄,不阿流俗,不附眾說,採用按年系事的方式,就荊公的人品、抱負及熙寧變法的真相和變法所採取的措施進行辯誣,為後人研究王安石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資料。

原文:

王荊公性簡率,不事修飾奉養,衣服垢污,飲食粗惡,一無有擇,自少時則然。蘇明允著《辨奸》,其言“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以為“不近人情”者,蓋謂是也。然少喜與呂惠穆、韓獻肅兄弟游。為館職時,玉汝嘗率與同浴於僧寺,潛備新衣一襲,易其敝衣。俟其浴出,俾其從者舉以衣之,而不以告。荊公服之如固有,初不以為異也。及為執政,或言其喜食獐脯者,其夫人聞名而疑之,曰:“公平日未嘗有擇於飲食,何忽獨嗜此?”因令問左右執事者曰:“何以知公之嗜獐脯耶?”曰:“每食不顧他物,而獐脯獨盡,是以知之。”復問:“食時置獐脯何所?”曰:“在近匕箸處。”夫人曰:“明日姑易他物近匕箸。”既而果食他物盡,而獐脯固在。而後,人知其特以其近故食之,而初非有所嗜也。人見其太甚,或者多疑其為偽雲。

譯文:

王安石(荊公是他的爵位)生性簡樸率真,不講究吃飯、穿戴,衣服滿是污垢,飲食粗糙難咽,都不計較,從小就是這樣。蘇明允《辨奸》寫的“不近人情”的人,大概就是他這樣的。王安石少年時喜歡和呂公弼(惠穆是他的諡號)、韓絳(獻肅是他的諡號)、韓縝兄弟交遊,在學府里任職的時候,魏完(字玉汝)曾經和他在寺院裡沐浴,暗地準備了一套新衣服,更換了王安石的破衣服,等他洗完了,囑咐王安石的從人拿新衣服給他,並不告知他。王安石穿上衣服依然以為是他從前的,始終沒有看出來。後來做了宰相,有人說他喜歡吃獐的胸脯肉。王安石的夫人聽說後疑惑的說:‘大人平時不曾在飲食上有所挑食,怎么會單單有這個嗜好呢?’就詢問身邊執事的人說:“憑藉什麼知道大人喜歡吃獐的胸脯肉呢?”下人回答說:“大人每頓飯不吃別的食物,卻只吃完獐的胸脯肉,憑藉這個知道的。”又問下人王安石吃飯時獐肉放在哪個位置,下人回答說:‘在靠近大人筷子的地方。’夫人說:‘明天你換別的菜放在這個地方試試看。’果然王安石把放在那個位置的菜都吃光了,而獐脯肉依然沒動,這之後人們才知道王安石只吃他夠得著的食物。其實並沒有什麼嗜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