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艮(1483~1540)
正文
中國明代思想家,泰州學派的創始人。字汝止,號心齋,泰州(今江蘇境)人。7歲在鄉塾讀書,11歲家貧失學,在家料理家務。後經商山東,家境漸漸富裕起來。在山東曾謁孔廟,有志“聖學”,誦讀《論語》、《孝經》,不懂之處逢人便問,不拘泥於傳注。聞王守仁巡撫江西,講良知之學,因與他的格物說有相似處,即往晉見。幾經辯難,終於折服,便傾心稱弟子。王守仁對門人說,往日擒宸濠,一無所動,今卻為斯人動矣!從此王艮在王守仁門下,並往陽明書院及附近各地書院講學。後來開門授徒,影響日益擴大。王守仁之學所以風行一時,與王艮的宣揚很有關係。王艮講學,肯於面向下層百姓,又敢作敢為,所以黃宗羲稱他這一派多能赤手以搏龍蛇,遍及樵夫、陶匠、田夫,傳至顏鈞、羅汝芳、何心隱、李贄等,已是“非復名教所能羈絡矣”。嘉靖十九年卒於鄉。著作有《心齋先生全集》。王艮多就百姓日常生活,闡發良知之學,他以為百姓日用條理處,即是聖人條理處,僮僕之往來,視聽持行,泛應動作處,不假安排,即是天理。在他看來良知原自分明停當,不用安排思索,小而至於百姓日用之事,大而至於參贊天地之化育,皆本於此,但聖人知之,故不失。百姓不知便易失。
王艮對格物有其獨特的解釋。他以格物之“格”就是格式之“格”,即所謂“絜矩”。我身是個矩,天下國家是個方,用身之矩量度天下國家之方,便知方之不正是由於矩之不正。所以只可去正矩,不必在方上求。矩正則方正,方正則成格,這就是格物的意義,要知道自身是天下國家之本,應該以天地萬物依於己,而不要以己依於天地萬物。本治而末治,正己而物正。這就是所謂淮南格物說。
他又將尊身與尊道結合起來,說身與道原是一體。至尊者此道,至尊者此身。尊身不尊道,不謂之尊身;尊道不尊身,不謂之尊道。須是道尊身尊,才叫做至善。因此他明確提出明哲保身論,為後來李贄倡導“人必有私”的思想開闢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