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勇

王繼勇

王繼勇,一位從黃河岸邊的貧瘠土地上成長起來的優秀農民企業家,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型衛材加工廠發展成為中國衛材之王。

基本信息

簡介

1954年4月,春暖花開,黃河兩岸柳枝吐綠,春意融融。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在長垣縣張三寨鄉馬安和村,王繼勇出生了。馬安和村是一個只有500口人的小村,土地貧瘠,窮的叮噹響。上面已有了哥哥、姐姐的王繼勇的出生並沒有給父母帶來多大的喜悅,他們為家裡又多一張吃飯的嘴而更加發愁。緊接著,兩個弟弟又相繼出世,使日子越發顯得艱難。終日面朝黃土背朝天辛勤勞作仍然食不果腹的日子在王繼勇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970年底,16歲的王繼勇參軍了,臨行前擔任村長、有著多年黨齡的父親語重心長地囑咐他:“部隊是個鍛鍊人的地方,你一定要好好乾,千萬不能丟咱鄉親們的人”。到部隊後,王繼勇被分配到無線電班,從小就有一股韌性和鑽勁的他為了苦練發報技術,指頭都磨出了血,直到現在有幾根指頭的關節還不時作痛。在此期間,愛動腦筋的他還搞了不少小發明創造,受到部隊領導的一致好評。由於工作出色,1974年王繼勇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同年入伍的戰友中第一個入黨的人。從此,王繼勇的人生信條開始變得更加明確清晰,他要以一個優秀黨員的言行去感召別人、帶動別人,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去彈奏更加美好的樂章!

1976年,王繼勇復員回鄉,成為鄉政府一名臨時幹部。一踏上家鄉這片貧瘠的土地,貧窮再一次深深地刺痛了王繼勇,部隊大熔爐鍛鍊出來的他怎么也按捺不住自己那顆急劇躍動的心。為了甩掉窮帽子,讓家裡人過上富裕生活,王繼勇竭盡所能,先後想了許多辦法。他曾經花400塊錢買下鄉里的舊放映機,利用下班時間挨村放電影,後來又靠推銷窗紗賺錢。儘管這么“不安份”,可王繼勇從來沒有因此耽誤過鄉里的工作,不管是他分管的工作還是所包的村子,各項工作都排在全鄉前面。

中國農民企業家

王繼勇一位從黃河岸邊的貧瘠土地上成長起來的優秀農民企業家,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型衛材加工廠起步,短短几年發展成為全國衛材行業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大型現代化企業集團,而且帶動了周邊近十萬農村人口走上了富裕之路。這之中,王繼勇經歷了怎樣的拼搏奮鬥和心靈磨洗?讓我們走進飄安,走進王繼勇的內心世界,尋找真實的答案。

地處黃河灘區的河南省長垣縣,過去十年九泛濫,黃河水一過莊稼顆粒無收,災民只好遠走他鄉,四處乞討,於是長期以來在人們的心中留下了“長垣要飯的多”的印象。

背井離鄉的生活讓長垣人嘗盡了苦痛,也造就了他們吃苦耐勞、見識廣博、頭腦靈活的良好素質。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市場經濟大潮湧起的時候,長垣人有了盡情發揮潛能的舞台,一大批能打敢拼、不甘貧窮的長垣人在經歷了一番痛苦、艱難、辛酸和創業歷程後蛻變重生,使長垣縣成為全國聞名的“醫用衛材之鄉”、“建築防腐之鄉”、“起重之鄉”和“烹飪之鄉”,而且在他們的帶動下,昔日“災多糧少花子多”的長垣縣,如今人均收入名列河南省前茅。

王繼勇—飄安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

王繼勇 王繼勇

王繼勇飄安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飄安基金創始人便是這批在奮鬥打拚中脫穎而出的優秀農民企業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

1989年,王繼勇,這個不安份的漢子頂住親朋好友的極力勸阻和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毅然籌資5萬元,自建廠房,自製設備,從四個工人開始,用了15年的時間,建成了一個集科研開發、生產經營為一體,總資產3.8億元,職工5000餘人的綜合性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這就是今天中國衛材行業的霸主——河南飄安集團有限公司。

王繼勇坦言:“同大多數民營企業起步的初衷一樣,我辦廠時想的只是如何使自己儘快擺脫貧困,過上富裕的生活”。但是隨著企業的發展,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他的思想產生了質的飛躍,“我早已摒棄

了‘小我’的概念,我現在所思考的是怎樣才能更好地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怎樣才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飄安集團是從廢舊鋼材堆里撿出來的”,王繼勇如是說。有著超人膽識的王繼勇象滾雪球一樣把一個不起眼的小小醫用衛材廠發展成為全國衛材行業的霸主企業。

王繼勇創業經歷

星移斗轉,幾年時間轉眼過去了,王繼勇手裡有了一點小小的積蓄,有點“野心”的他總覺得這樣小打小鬧掙不了多少錢,解決不了大問題,心裡總覺得應該乾點大事,這樣才不白在世上活一回。王繼勇在等待,等待著掙大錢、發大財的機會。機遇對每個人來講都是平等的,但聰明的人決不會放過任何機會。一天,當王繼勇與當地一個搞衛生材料銷售的業務員在一起聊天時,聽說醫用衛生耗材市場需求很大,很有發展前景,王繼勇立刻興奮起來。在對衛材市場進行了調查、對行情進行深入地了解之後,

放棄鐵飯碗,開創新事業

可辦廠談何容易!王繼勇先後到周口、鄭州、焦作及山東曹縣等廠家考察,都吃了閉門羹,別說技術,連車間都不讓進。生性有一股倔勁的他認準了的事情決不輕易放棄。最後,他乾脆在一廠家附近的一家簡陋店鋪住下,每天往廠里跑三次,踢爛了門檻,磨破了嘴皮,由於天氣變化,加之多日勞累,他發起了高燒,當他踉踉蹌蹌最後一次來到廠長辦公室時,一下子暈倒了。他的真誠和執著感動了廠長,感動了在場的人,廠長當即決定派技術員幫他建廠。

為了省錢,他帶領自家弟兄自己打坯燒磚並用石棉瓦建起了簡易廠房(至今在飄安集團的大門口還留有幾座當初自製的磚建起的最早的廠房,它向人們昭示著王繼勇創業的艱辛,又無時不刻不在告誡著職工:企業發展起來不容易,每個人都要珍惜今天所擁有的)。沒有設備,王繼勇騎著腳踏車一趟趟往鄰縣的一個舊鋼材市場跑,發現有用的配件就馱回來,心靈手巧的他利用這些舊鋼材自己組裝了一套設備。廠里的第一輛車——一台手扶拖拉機也是王繼勇自己組裝的,王繼勇常同村里當國小教師的妻子開車上縣城拉原料,一路上這台四周沒欄、底下只有幾根牚的“拖拉機”總會引來無數雙“關注”的眼睛,人們邊走邊看,可妻子心裡很自豪,她說:“不管好看不好看,這是王繼勇做的,我為他驕傲!”夫妻倆正是靠著這種樂觀的心態相扶相攜度過了這段創業時的艱難時光。那時王繼勇經常用這樣一段順口溜安慰自己和妻子:“身在糞堆頭頂瓢,老天不住下鵝毛,我在這裡享清福,不知窮人怎么熬。”他說你看人家叫花子大雪天在糞堆里取暖還這么樂觀,咱不比那強多了。

就這樣,王繼勇以最低的成本建起了手工漂洗脫脂紗布生產線,飄安集團的雛形——長垣縣醫用衛生材料廠誕生了。1990年春,該廠生產出了第一批醫用衛生材料,並且順利通過了省級鑑定。

王繼勇的產品以其質優價廉迅速在市場中占領出一席之地,而且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好勢頭。細心的王繼勇在蒐集分析業務員反饋的市場信息的過程中,萌動了更大雄心,他以超人的膽識開始向更高的台階邁進。1993年初,王繼勇利用企業積累資金加上銀行貸款,投資近300萬元,引進了當時在國內具有先進水準的氯氧雙漂脫脂紗布生產流水線設備,年產紗布能力一下子由原來的300萬米增至2500萬米,產品質量也有很大改觀,各家商戶雲集購貨,有的甚至不惜等上十幾天,也要用王繼勇的貨。1994年,王繼勇創辦的醫用衛材廠註冊成為新鄉飄安衛材集團總公司,企業以強勁的發展勢頭成為衛材行業中的一支生力軍。

1996年7月,王繼勇又建成投產了飄安萬錠紗廠,實現了產品全線自控多目標,使企業初步形成了由原棉、紡紗、織布、脫漂、深加工、消毒、滅菌一條龍式的衛材生產線。

高科技,促進企業新發展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買方市場的形成,王繼勇又有了危機感,他認識到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不被吞噬掉,必須打破單一的產品結構,提高企業的科技含量。

1997年王繼勇上馬第二條由電腦控制的脫漂生產線,不僅使產量擴大了3倍,產品一級品率也提高了20%;同年,又上了一套脫脂棉生產線和醫療器械生產線。

與此同時,飄安投資7500萬元與上海東華大學(原中國紡織大學)共同開發研製了以純棉纖維為原材料的可降解純棉無紡布——E·P-A項目,並為此成立了河南飄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E·P-A項目在生產過程中不進行化學反應,不產生廢氣、污水,經過物理處理,廢棄物可自然降解,是典型的環保材料。該項目被列為河南省進口設備免稅項目和國家重點發展項目,已於2002年11月8日正式建成投產。E·P-A項目的落戶飄安,不但填補了國內空白,而且標誌著我國衛材行業已步入國際先進行列。

目前,飄安已形成擁有醫紗、織布、脫漂、深整、非織、醫療器械、無紡布等15個分公司及消毒、信息中心和衛材研究所的大型企業集團,“飄安”牌系列產品發展到五大類、50個系列、500多個品種。

2002年,完成了體制改革的飄安集團更名為“河南飄安集團有限公司”,成為飄安集團騰飛發展征途中的又一新的里程碑。

求發展,唱響質量主鏇律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王繼勇狠抓質量管理,使飄安集團成為國內同行業中首家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認證的企業

一個農民創辦的企業,能夠在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獨占鰲頭,立於不敗之地,王繼勇認為,這是他們注重產品質量的結果。

是的,在企業的所有管理中,他始終貫穿著“質量第一”的宗旨。

1995年下半年,飄安生產的一批產品投放市場後,不斷有用戶投訴產品質量有問題,有些消費大戶甚至開始停止與飄安的合作。一直都非常注重產品質量的王繼勇對此非常重視,他親自組織技術人員對產品進行深入細緻地調查、研究、分析,最終發現質量問題出在原材料上。醫用紗布要求原料必須是純棉製品,可是購買的原材料里發現含有化纖,從而使產品質量受到了影響。雖然此次損失最後由原材料供應商進行了補償,但卻引發了王繼勇的深層思考,他覺得,要想保證質量,唱響“飄安”品牌,必須從產品源頭上加以控制。於是,王繼勇大膽決定:自己辦紗廠!對他的想法,當時有許多人不贊同:“飄安又不是雜貨攤,上什麼紡織廠!”於是王繼勇召集全體職工開了個會,會上,他這樣問大家:“如果不控制原材料,質量上不去,就會失去市場,我們的企業就會滅亡。你們說,是從源頭上杜絕不合格原料,搞好產品質量,還是維持現狀,一天天等死?”整個會場鴉雀無聲。接著王繼勇又從各個方面向大家論證上紗廠的優勢,終於做通了職工的思想工作,使萬錠紗廠順利建成並於1996年7月正式投產。事實證明王繼勇的這步棋走得非常對,隨著紗廠的建成投產,飄安的產品質量得到了有效地保證,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為了強化質量管理,公司成立了以總裁王繼勇為首的全面質量管理辦公室,組建了質量管理領導小組,成立了質量監督部和質檢中心。各分公司、車間、工段都設立了專職質檢員,實行各分公司、各工段、各崗位、人人負責、層層把關的質量監督管理網路,推行“三檢驗”、“四把關”、“五落實”的全面質量管理模式,大家既是用戶,又是質量監督檢驗員,提出“下道工序就是上帝”的口號,不合格產品不能進入下道工序,使質量管理貫穿於設計、開發、採購、生產、銷售、服務的全過程。

為了使質量管理落到實處,1998年,公司進行了工資分配製度改革,實行質量效益工資制,質量工資占工資總額的40%。質量工資的發放按照質檢中心的檢驗結果和質量部的抽查結果為依據,使質量直接與工資掛鈎,極大促進了員工搞好質量管理的自覺性。在實行質量工資制的同時,還施行質量崗位責任追究制,即扣發有關人員工資的同時,還要追究有關領導的連帶責任。

由於王繼勇對質量管理的重視和員工的共同努力,公司的主導產品“飄安”牌脫脂紗布和脫脂棉系列產品,被河南省技術監督局、省質量管理協會評為“河南省鄉鎮企業名優產品”,榮獲全國第二屆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金獎,成為河南省技術監督局推薦的97、98“質量免檢產品”。99年以來連續被評為“河南省重點保護產品(企業)”,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監製產品”。飄安集團被評為“河南省百強企業”、“全面質量管理達標企業”、“榮獲質量管理達標金杯獎”。

強管理,實現跨越式發展

隨著企業一步步的發展壯大,王繼勇已不再是當年那個為了發家致富而發奮努力的青年農民,他已經在多年的摔打磨鍊中成長為一個成熟的企業家,他的目光盯向了前方更廣闊的天空。他說:“要乾,就要爭第一,我們要做第一個敢於吃螃蟹的人。”為此他提出了立足中原,面向全國,輻射亞洲,走向國際的奮鬥目標。

面對中國加入WTO,為了使飄安與國際接軌,王繼勇瞄準了ISO9002的認證工作。思維活躍,意識超前的他早在1996年就派人去上海等地考察學習,1998年元月,公司成立了質量體系認證辦公室,同年4月質量管理的檔案彙編出台,開始在全公司試運行。認證辦的工作人員和質檢中心的工作人員全部下到基層,根據檔案彙編和認證標準進行逐項考核,廣泛聽取一線操作工的意見。由於這些工作在全國衛材行業還是第一家,沒有可參照性,沒有成熟的經驗,一切都在探索中。他先後派人到邯鋼、上海等地進行學習,但由於行業不同,只可借鑑,不能模仿,只能靠自己在實踐中完善。

而要落實ISO9002認證體系的各項規範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它需要與傳統觀念、傳統的管理模式徹底決裂。由於多年來形成的習慣,在貫徹實施體系標準的過程中,操作工乃至管理人員,都對大量的報表和考核指標難以接受,認為按程式操作很麻煩,普遍是抓的緊了就好些,抓的鬆了工作就下去,有的甚至產生牴觸情緒。面對這種局面,王繼勇果斷決策,出台了“兩個三分之一”的政策,即質量上不去、不能按體系標準運行、有阻礙標準貫徹執行者,不惜下崗三分之一的操作工,不惜降、免職三分之一的幹部。

當時主抓質量的副總,年齡比較大,進廠時間長,是廠里的元老了。在認證過程中,由於思想認識不到位,工作積極性不高,工作力度也不大,致使認證時間的推遲,王繼勇嚴格按照制度對他予以降職處分。元老都給免了,可見王繼勇認證決心之大,公司上下受到了極大的震動,有力地推動了認證工作的正常運行。

通過強化管理,認證工作在軟體編制方面和實際操作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工人素質、產品質量等也都有了很大提升。1998年9月,正式向國家醫療器械認證中心遞交了認證申請。1999年月12月份進行了正式審核;2000年元月14日,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被正式通過;元月27日,主導產品脫脂紗布、脫脂棉送上海檢驗,質量全部合格,也取得了質量認證資格。

至此,飄安集團在全國醫用衛生材料中第一家取得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第一家取得了脫脂紗布、脫脂棉系列產品質量雙認證。2000年4月28日頒證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布赫、國家衛生部副部長曹榮桂、原衛生部副部長孫隆椿等國家領導人親臨會場,以示祝賀。王繼勇不僅為自己公司的產品向國際市場打通了一條綠色通道,也為全國衛材行業提供了ISO9002國際認證和脫脂紗布、脫脂棉雙認證的成功經驗,為我國衛生材料行業的健康發展做出了永載史冊的貢獻。

目前,飄安又通過了新版的國際質量認證體系,王繼勇又走在了前面。為使產品順利打入國際市場,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CE、CIS等認證工作正在緊張地進行中。

企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

“飄安不是航空母艦,它是一支聯合艦隊,這裡的每個人都是舵手”。王繼勇的人才觀使每個員工都能夠各盡其才,各顯其能,從而體現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

從建廠初期,王繼勇就敞開襟懷,廣納人才,他說:“只要是人才,這裡都會給你發展的機會。”然而由於飄安地處偏僻的農村,自然條件差,高素質人才都不願意來,所招的工人大多是當地農民,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沒有人才,企業便無法長久發展,王繼勇一急,痛下決心:“從企業內部選拔培養,自己塑造人才,為農民爭口氣!”為了培養人才,王繼勇可以說是不惜任何代價。他通過思想品德、文化、技術等方方面面的考核,選拔出一批素質相對較高的工人,支付高額的培訓費,送他們外出學習,使之一個個成為廠里的技術、管理骨幹;每上一個新項目,他總是首先派人出去參觀學習,毫不吝嗇。

在人才的使用上,王繼勇有一句名言“你能翻多大跟頭,我就給你多大舞台。”

1995年,高中畢業的張軍勝來到飄安,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王繼勇了解到這個小伙子愛鑽研、好學習、有上進心,而且接受能力強,便開始留心培養。他安排張軍勝到省委黨校、邯鋼、海爾集團、華新集團等單位參加培訓班、研討會,不管費用多高,廠里多困難,每年都給他六、七次外出學習的機會。張軍勝深有感觸地說:“在飄安,絲毫沒有私營企業的感覺,你會覺得自己就是企業的主人。”現在,他已成為飄安主抓生產、質量的一名副總,業務精通,工作勤懇,受到全廠上下的一致好評。

宣傳部長於成更是隨著飄安的發展一步步成長起來的。1991年,這個25歲的東北小伙子來到王繼勇麾下,由於能寫會唱,被安排主抓宣傳工作。1993年廠里上第一條生產線時,舉行了一個剪彩儀式,儀式上的橫幅的製作任務便交給了於成。當時的於成還根本不知道美術字是怎么個規範寫法,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字雖然寫成了,但於成自己看了都覺得不好意思。這么大的活動,卻掛一條字號不一、筆劃粗細不均的條幅,豈不有損公司形象嗎?於是他誠懇地對王繼勇說:“咱還是請個人寫吧”。可王繼勇堅持就掛這幅,他認真地說:“不管字寫得好壞,它是我們自己的職工寫的,看著舒心!”。一席話讓忐忑不安的於成心裡暖洋洋的。打這以後,於成發奮練字,終於練出一手好字,現在廠里不但大小活動都是他組織開展,而且所有活動用的標語、條幅都是他親手製作。

王繼勇的“內部人才培養”機制使企業充滿了活力,全廠上下形成了一種共識:只要加強學習,努力工作,就會有更好的工作舞台,就會有更好的工作待遇。因此,大家都覺得在飄安有奔頭,工作學習熱情高漲,從而使企業擁有了一種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在堅持內部人才培養的同時,王繼勇從不排外。商海搏擊幾年,他深知,某些較高層次的專業型人才不是一朝一夕就是能夠培養造就出來的。為此,他高薪聘請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戴伍茜為主管市場行銷的副總。戴伍茜進入飄安之後,發揮所長,制定了科學的行銷策略,對企業的銷售工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飄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後,王繼勇又委他以重任,聘其為飄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在飄安向高科技邁進的步伐中,戴伍茜盡情地施展著自己的才華,目前飄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準備工作正在緊張的進行中。

王繼勇用人還有一個獨特之處,那就是別人不敢用的他用,別人不想要的他也用,犯了錯誤的只要改了他還用。

附近農村的一些刑滿釋放人員,回鄉後被人歧視,整天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王繼勇大膽地招他們進廠,對他們說:“只要好好乾,飄安給你們重新做人的機會。”這些人上崗後,無不珍惜這難得的機會,工作都非常賣力。王繼勇不管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中都對他們一視同仁,使當地的社會治安有了很大好轉。高科有個工作人員,曾經為求職跑了好多地方,可是由於貌不驚人,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他來到飄安時對王繼勇說:“我長得不好,在外面到處碰壁。聽說飄安不拘一格降人才,我就來了。想在這裡施展一下自己的才能。”王繼勇聽他講完自己的情況,毫不猶豫地留下了他,安排在飄安高科做計算機工作,這個人在高科的建設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馬安和村有個女孩,家裡非常貧困,王繼勇安排她到銷售部工作,有一次因為一件小事這個女工和客戶吵架,影響了一個契約的簽訂,自己覺得不好意思,主動離開了飄安,可是後來因為家庭實在困難,她又想回來工作,王繼勇不計前嫌,重新接納了她,這個女孩在工作中再也沒有意氣用事過。

為更好地使用和留住人才,王繼勇還制定和完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政策。對來本公司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在工資上、福利待遇上、住房、用車、節假日、親情服務、子女就業、求學等方面給予不同程度的支持,薪酬與績效掛鈎,多方位吸引社會人才,對貢獻特別重大的給予股份等特殊獎勵……這些措施有力地激發了大家心繫飄安的情感,極大地鼓舞了士氣。

創品牌,銷售網路遍布全國

銷售是企業極為重要的一環。王繼勇十分重視國內外市場行銷網路的建設,適應現代醫用的市場需求和政策管理的要求,通過國外公司的代理機構,參加國際性的會議,積極將經營網路發展到國際市場中。在建立形象市場的同時,飄安組建了網路信息公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了市場信息快速反應機制,通過多渠道收集各種信息,為企業及時跟上市場,了解行情、掌握變化和發展動態趨勢,作到耳聰耳明,心中有數,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到1999年,飄安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已達40%以上,成為同行中的佼佼者,市場越做越寬,“飄安”品牌響徹全國。王繼勇提出的口號:“‘飄安’伴您走遍萬水千山”,“哪裡有醫療機構,哪裡就有‘飄安’”正逐步成為現實。

王繼勇經常與下屬交流思想,商討飄安發展大計,鼓勵他們多提意見和建議。他推心置腹地說:飄安是一支聯合艦隊,你們每個人都是舵手,飄安要不斷前進,靠的是大家的智慧和努力。他正是以這種以人為本的人才觀,尊重、寬容每一位員工,才使得飄安這支聯合艦隊能夠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勇往直前,“直掛雲帆濟滄海”。

塑文化,實現企業長遠發展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王繼勇重視文化建設,嚴格管理制度,為飄安塑造了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

在有些人的意識里也許會覺得,對一個民營企業來說,賺錢應該是最主要的目的,企業文化似乎無足輕重。但王繼勇始終認為:“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凝聚人心的氛圍,那么它便是一盤散沙,它就不可能長遠發展。”

從1997年開始,他逐漸把企業文化建設放到了企業發展的重要位置。當年,由於受東南亞經濟危機的影響,市場疲軟,企業陷入低谷,廠里人心浮動。怎么才能讓這種因逆境而產生的不良情緒不再進一步蔓延,王繼勇把自己關到屋裡,苦思冥想。忽然,他看到牆上掛的那幅毛主席畫像,心情豁然開朗。毛澤東是王繼勇最崇拜的人,多年來,他的衣服上始終別著一枚毛澤東象章,辦公室也一直掛著毛主席的畫像。是啊,毛澤東思想曾經是怎樣震撼和鼓舞了他們這一代人,成為他們這代人不斷攀登高峰的動力,今天為什麼不利用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來激發大家幹事業的勁頭和共闖難關的決心呢?於是他親自布置,在全廠開展了學習“老三篇”活動,後來針對職工思想渙散,又加進去《反對自由主義》一篇。對此,人們曾議論紛紛,認為這是走形式,出風頭,職工開始也不理解。王繼勇結合工作實際,開展演講賽,編排文藝節目,把學習娛樂融合到一起,很快便被職工接受,極大地扭轉了瀰漫在職工中的那些不良的思想狀態。緊接著,他又於4月25日適時召開增收節支大會,以班組為單位開展“撿起一根紗、節約一滴水”等宣傳動員活動,對職工進行勤工儉學教育,員工們稱之為“4·25”精神。一直到今天,飄安人都牢記著“4·25”精神,珍惜著企業的一草一木。就這樣,在企業困難時期,善於思考的王繼勇用他獨特的方式留住了人,凝聚了人心,不但使企業順利渡過了難關,而且工人素質也有了質的飛躍。

為加強企業的凝聚力、戰鬥力,新工人進廠,王繼勇都要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軍事化訓練及崗前培訓,尤其重視新工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走好進廠的第一步。

為塑造高素質的飄安人,王繼勇為企業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規章制度,堅持用規範的制度約束人,用嚴格的管理塑造人。在制度執行上,他毫不含糊,甚至六親不認。有一年秋收時,他的本家兄弟沒有請假就回去收秋。十幾天后回去上班,王繼勇按照曠工一天罰款100元的制度罰了本家兄弟一千多塊錢。當時有許多人認為罰的太重,紛紛講情,他一概置之不理,他說:“家裡有困難我可以幫助解決,但是飄安的‘遊戲規則’不能被破壞了”。企業發展到今天,王繼勇認為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自己“無情的管理”。然而職工們都知道,他們的王總其實更注重的是“有情的領導”,任何一個職工有困難,他都會伸出援助之手。宣傳部長於成的父親去世時,於成剛成家並有了孩子,正是經濟困難時期,他知道後二話不說,撥了三千塊錢給於成,讓他回去給父親奔喪,於成和妻子感激得熱淚盈眶。

隨著飄安一天天發展壯大,招收的年青工人越來越多,年青人充滿活力,思維活躍,針對這一狀況,王繼勇投資200多萬元,建成了多功能俱樂部,內設各種活動室。他還提出了“五個一”的活動安排,即每天早上廣播一次;每周六下午搞一次義務勞動或調研活動;每月15號黨團員分別召開一次民主生活會;每月一次升降旗儀式;每月末舉辦一次由職工自編自演的月末晚會。其中最有特色的要屬飄安的文藝晚會與升降旗儀式。由於平時經常排練、演出,飄安的文藝晚會還真像那么一回事,2001年,他們的元旦晚會就曾代表長垣縣在省電視台播放,很出了一迴風頭。而飄安的升降旗更是吸引人,每月舉行儀式時都吸引了周圍許多民眾前來觀看,王繼勇專門成立了國旗排,定期訓練,定期組織他們到北京參觀天安門升旗儀式。飄安的國旗排還受到了河南省軍區、濟南軍區等部隊領導的參觀和好評。

在廠區環境文化建設上,王繼勇投資數十萬元綠化廠區道路,使之四季常青,綠草如茵,整個飄安道路整潔,環境幽雅好像一座美麗的公園。

在車間的內外牆壁上,“用公德規範言行,用美德美化心靈”、“質量在我手中,市場在我心中”、“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我為飄安添光彩”、“做合格飄安人”等標語隨處可見,無時不刻不在鼓舞、提醒著員工勤勤懇懇工作、踏踏實實做人。

在這樣一種氛圍里,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是不難理解的。

王繼勇致富不忘鄉鄰。他說:“飄安企業的財富就是私有公用,我活著就是要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王繼勇富了,而且不是一般的富。2000年,北京名牌資產評估事務所對“飄安”品牌進行資產評估作價3.36億元。貧窮早已變成了遙遠的記憶,但王繼勇說:我仍然是一個農民的兒子。是的,他不但保持著農民的質樸本色,而且從來沒有忘記過仍然掙扎在這片黃土地上的鄉親們。

致富不忘本,回報眾鄉鄰

他所生長的馬安和村有500口人,1991年人均純收入還不到400元。為了帶領鄉親富起來,他把村民分成三類:一般青年男女招聘到公司上班,給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和場所,並根據個人的素質進行相應的培訓,使他們到關鍵性的崗位上去;對於那些頭腦靈活,勤懇好學的青年,為他們提供繼續學習的機會,送他們到各高校學習深造,為公司培養後繼人才;中老年人,讓他們到公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幾乎吸納了全村所有願意為社會為企業出力流汗的剩餘勞動力。

村民王紀合是村裡有名的貧困戶,王繼勇把他兄妹三人安排到飄安上班,每月收入2500多元;村民王紀俊右腿受過重傷,失去重體力勞動能力,一家四口人全靠妻子操勞,生活艱難。王繼勇先後把一家四口都安排在飄安上班,月收入達到3000多元。如今的馬安和村,有一半以上的人在飄安上班,年人均純收入達8000元以上,昔日有名的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目前,王繼勇直接和間接轉移周圍鄉村剩餘勞動力10萬多人。他還熱衷於支持公益事業,不惜捐款數十萬元修路、建學校,僅向災區和希望工程捐款就達數十萬元,他用自己的殷殷深情,溫暖了一方土地,托起了一片藍天。

隨著企業的成功,王繼勇的頭上擁有了一道道的光環,“鄉鎮企業家”、“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青年企業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獲得者,各種稱號紛至沓來。但王繼勇並沒有在榮譽面前迷失自己,他依然是一身樸素的衣著,依然是那份憨厚的笑容。他說,我永遠都是農民的兒子。

永遠都是農民的兒子的王繼勇有著農民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和百折不撓的韌性,但更有著一個成熟企業家的大將風範。“十五”期間,飄安計畫投資25.6個億,用於上新項目,擴大產品結構。到“十五”末,企業產值將達到60個億。

王繼勇還有更宏偉的目標。那就是“樹百年飄安,建世界衛生耗材基地”。王繼勇和他的員工們正在為這一目標而不懈努力著,我們相信,飄安的明天一定會更加輝煌。

中國攝影師(一)

攝影師是使用照相機、感光片、光源和造型技藝在室內外拍攝人像、風景、產品及生產或生活圖像信息的人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