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人物
王祥,字休徵,東漢末年琅琊臨沂人。晉人乾寶所著《搜神記》中,記王祥在嚴冬季節臥冰求鯉奉母的故事。《晉書·王祥傳》亦記其“風雨守柰”、“黃鳥入幕”等孝行。元郭居敬將王祥列為“二十四孝”之一。其異母弟王覽以友於兄弟聞名,官至太中大夫。王覽之孫王導,為東晉開國功臣。其曾孫王羲之,系蜚聲海內外的“書聖”。
孝行故事
王祥以“孝”著稱。有三個故事是讚揚他的孝行的。其一是臥冰求鯉,據說王祥生母薛氏早逝,父親王融繼娶朱氏為妻。朱氏心地偏狹忌刻,虐待王祥,王祥卻一直對父母非常孝敬。據晉乾寶《搜神記》記載:王祥繼母生病,想吃鮮魚,時天寒地凍,捕魚困難。王祥來到河上,解衣,欲臥冰求鯉,冰忽自解,有雙鯉躍出;其二是黃雀入幕,是說王祥繼母想吃黃雀肉,讓王祥去捉黃雀,捉多日不得,繼母嚴笞王祥,受王祥孝行感動,突然黃雀數十隻飛入室帳,讓王祥捉來做食供母;其三是風雨守柰,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說:王祥家有一柰樹,結子殊好,後母朱氏讓王祥看守,風吹柰落,朱氏就鞭打王祥。此後,每當風雨來臨,王祥就抱樹痛哭,而風雨很快停歇。這三個故事,是對王祥孝行的高度讚揚。
為官清廉
由於行孝,王祥被選官任職,歷仕漢、魏、西晉三朝,晉代魏後,拜太保,進封為公爵。晚年辭官,晉武帝司馬炎詔以睢陵公就第,並賜安車駟馬,府第1區,舍人6人,官騎20人,可謂恩崇有加,權位至為熾盛。但他臨終前,卻諄諄告誡子孫說:“生之有死,自然之理。”因此,死後不要鋪張,不要用珍貴器物陪葬,墓穴不用石砌,不起墳壟,不作前堂,不布几筵,親屬不要送葬。在漢、魏、西晉時期,厚葬之風盛行,王祥能不為時俗所染,實行薄葬,應當說是比較開明的。
歷史人文
孝河
孝友村前有一小河,自東向西流過,稱為王祥河或孝感河,習稱“孝河”。《臨沂縣誌》記載,其發源於茶山南麓之桃花嶺,東南經孝友村,至諸葛村入於沂。寒冬季節,小河上下冰封如玉,稱為“孝河凝冰”,列“琅琊八景”之一。明人有“銀屏皎潔連川合,碎玉樓層映月寒”詩句予以讚美。偏西有一處河床,泉水上涌,水面從不結冰,據說,這裡就是當年王祥臥冰求鯉的地方。南岸原有石碑,上題“晉王祥臥冰處”。北岸原有孝友祠,正殿三間,端莊古雅。殿內供有王祥、王覽和王羲之的塑像,院內古槐參天,別有幽趣。上個世紀90年代初,當地政府曾對王祥故里進行過初步開發。在原址上恢復了孝友祠,並對王氏宗祠進行了規劃,在河邊開闢了孝園,修建了孝河廣場。此處現已成為臨沂旅遊的重要景點。 孝河水清澈甜潤,河底為黑紫淤泥,盛產白蓮藕、紅蓮藕、茭白、菱角、魚蝦等,尤以白蓮藕最為出名。它與沙溝芋頭,塘崖大米並稱臨沂市的三大土特產,素有“沙溝芋頭孝河藕,塘崖大米香滿口”的美譽。
孝河文化節
2008年10月25日,蘭山區白沙埠鎮孝河文化廣場上,鑼鼓喧天,彩旗飄揚,人潮如涌,萬眾期待的首屆中國臨沂孝河文化節在這裡隆重開幕了!
首屆孝河文化節劃分為若干個系列活動,除開幕式外,還包括由王羲之銅像揭幕儀式、萬名民眾同書萬“孝圖”、孝河蓮藕品藕大賽、荷花筆會、孝文化研討會、大型文藝演出等8個主題活動和14項配套活動組成,共設立一個主會場4個分會場,各項活動創意新穎,異彩紛呈,吸引了許多省內外的嘉賓和各界人士前來觀看。此次孝河文化節將持續2天,10月26日舉行閉幕式。
本次孝文化接以“書聖故里、魅力孝河”為主題,以“文化活動、經貿活動、旅遊活動”為主要內容。白沙埠是書聖王羲之、孝聖王祥的故里,這裡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濃厚的孝德文化氛圍。孝子王祥臥冰求鯉、侍奉繼母的故事感動和教育著一代又一代的後人,王祥臥冰求鯉的孝河也成了歷史敬仰的孝賢聖地。本次文化節的舉辦重新挖掘王祥的親孝故事,並以此為契機,打造孝河文化,振興旅遊產業,從而帶動白沙埠鎮各項經濟的快速發展。
俗話說:“百行孝為先,孝為德之本”,走進白沙埠,你會感覺到處處都洋溢著孝文化的氛圍。白沙埠中心國小就把“孝文化”搬上了課堂,把一個個感人的孝子故事編成教材、印成壁畫,從小培養孩子們孝敬的美德,讓孩子們從小知孝、懂孝、做孝,用一顆感恩的心來對待周圍的人,白沙埠國小的辦學特色也值得推廣。在此舉辦的“孝河荷花書畫筆會”也讓參加文化節的人大開眼界,來自省內外47位書畫名家當場揮灑筆墨,紛紛留下自己的墨寶,文化節期間共展出200餘件書畫作品,給文化節增添濃濃的文化特色的同時,也讓我們感受了孝文化的魅力。
走出“書畫筆會”走進孝園,這邊的“蓮藕品藕大賽”更是給文化節增添了幾分樂趣。來自孝河周邊4個村子的藕民,紛紛拿著自己最大最脆的藕寶來參加比賽,評審更是忙的不亦樂乎,根據藕的重量和口感緊張的評選,最終東孝友村的王氏後裔王友緒以單只藕2.365公斤的重量和脆甜的口感,摘得了本次“藕王”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