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莊園

王氏莊園

王氏莊園位於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腰山鎮,該莊園建築既不同於皇宮官府,又不同於一般民居,是我國北方居民建築的極品。

保定腰山王氏莊園

腰山王氏莊園腰山王氏莊園

腰山王氏莊園始建於清朝初年,位於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腰山鎮,是王氏先祖王錫袞所建,距今已有近400年歷史。腰山王氏莊園是華北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清代豪門巨宅,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莊園建築既不同於皇宮官府,又不同於一般民居,是我國北方居民建築的極品。故有“皇家建築看故宮,民間建築看王家(腰山)”之說。

腰山王氏莊園占地279畝,原有50多套宅院、500餘間房屋,房屋由北往南依次為北園、中園、南園和場園。腰山王氏莊園主要建築布局成四方形,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條直線上,內有東西排列四合院兩排,四合院各院前後貫通,左右相連。整座建築以灰色調為主,古樸大方,給人以莊重典雅的感覺。

夢和堂夢和堂

王氏莊園建築上最重要的特點之一是她精美的雕刻,這些雕刻有磚雕、石雕和木雕,內容全部以“福、祿、壽”為主題,通過所雕物體的諧音來組成吉祥的祝福。在王錫袞的住處仁和堂,二進院磚雕十分出色,正廳西墀頭磚雕是人物、牡丹、桂圓、獅子和金錢豹,營造的是動物和人和諧相處、大富貴、大團圓的極樂境界,下邊角柱雕刻有13個小動物,上部有“馬上封侯”、“輩輩封侯”,下部有老虎、金錢豹、壁虎、白菜、蟈蟈,意為傾國之財,松樹上雕刻出了質感,松針陰陽相背,異常講究;正廳東墀頭磚雕,有人正在拉弓射箭,有公雞正在打鳴,意為功成名就,下邊角柱石雕刻有“三羊開泰”。

後景小院後景小院

有關專家考察後認為,王氏莊園屬於北方四合院範疇,仿北京王爺府建造的,它既不同於山西喬家大院,又不同於廣東客家民居。王氏莊園建築技巧也很高超,譬如說磨磚對縫的運用,當年磨磚要求外大里小,裡面抹灰,外面嚴絲合縫,為了粘結牢固,白灰膏里還摻入了雞蛋清和糯米汁。仁和堂正門對面的大照壁,就全部是磨磚對縫的工藝,長約9米,這么大的照壁在中國北方的民居中十分罕見。這裡還是一部近代史的直觀教科書,王氏家族和莊園的興衰,折射了一個時代和一個民族的興衰;這裡還是一座不折不扣的民俗博物館,房屋建制、裝飾運用、生活場景,都凸顯了封建社會大家族的禮教習俗。

她不僅是研究清代民風民俗的珍貴實物資料,也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近年還成了影視拍攝景地,電影《風雲初記》、《大決戰》,電視劇《熱土》、《青春之歌》、《天下糧倉》中很多場景在此地拍攝。


大慈閣醬菜

大慈閣醬菜大慈閣醬菜

大慈閣醬菜始出於公元1638年(明崇禎十一年/清崇德三年),創始人是保定腰山王氏莊園第一代主人王錫袞。

王錫袞於公元1638年開始了在多爾袞軍中的生活,經過他的努力很快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清朝一名高級將領,無論他是普通士兵還是以後的高級將領,始終都保持著節儉的作風。為便於行軍攜帶又不易變質王錫袞經常自己醃製醬菜,除了自己食用還分給眾多的將士們食用。

清順治四年王錫袞受封於腰山定居,從此王錫袞帶領族人開始經商,他們創辦的“和”字號遍布全國,同時他們也把自己醃製的醬菜也一併通過“和”字號銷往各地。由於王錫袞為人寬厚又深諳商道,“和”字號的生意如日中天,但王錫袞卻始終保持著樂善好施和純樸節儉的生活習慣,他平日以素食為主,每日把醬菜作為自己用餐的主要菜品之一。

乾隆御題棉花圖乾隆御題棉花圖

乾隆年間,棉花的生產、紡織加工行業一直是腰山王氏莊園的棉行在壟斷著北方市場。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出巡至保定,特到腰山王氏莊園觀視棉花的種植及每道加工程式。時值天氣燥熱,在用餐時乾隆皇帝食欲不振,這時王氏族人拿出自己醃製的醬菜讓乾隆皇帝食用,乾隆皇帝食後感覺甚好,並對該醬菜獨有的鮮、甜、脆、嫩的口味大加讚賞,遂欽點王氏莊園的醬菜作為宮廷御膳。乾隆到大慈閣上香時,特將該醬菜作為素齋贈與僧眾。自此,腰山王氏莊園的醬菜名聲大振,世人逐漸把該醬菜稱為“大慈閣醬菜”、把該醬園稱為“大慈閣醬園”。

大慈閣醬園的傳人醃製醬菜這個傳統歷經數代一直延續至今。每年他們都要帶著自己醃製的醬菜到位於保定城區內的大慈閣進行供奉,年復一年……

歷史上記載的乾隆御題棉花圖,該棉花圖便是由當時的直隸總督方觀承以乾隆此次觀視王氏莊園棉行的種植、生產、紡織加工程式為背景組創而出的。


邯鄲峰峰王氏莊園

王氏莊園坐落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西老鴉峪村西部,坐西朝東,呈坡勢狀。由9個主要院落組成,並有其它長工、倉庫等其它院落。整體設計為"九門相照"建築。但由於各種原因差一個院落的土地沒買成成為建築遺憾。截止目前,經過筆者偕同仁多次赴西老鴉峪村實地調查。其建築保護完好率在98%。其主要建築之一的"八角樓"南牆風化較為嚴重,需及時修繕。多年前,文物工作者曾進行過多次考查,計畫將"八角樓"防禦建築列入文物保護單位,但不知什麼原因,沒有列入。目前,原為王氏莊園客廳的院落居住著單身漢一人。王氏莊園倉庫院住兩位孤寡老人。原村辦公室轉賣給一戶村民居住。其房屋保存現狀完好。院落內磚雕木窗影壁圖案除部分在"文革"期間遭到破壞外,大部分被村民用黃泥糊住封存,清洗後即顯現。火燒炕、牆壁櫃等與建築一體的附屬物基本原樣留存著。村民房內原農耕工具,家用生活的用品、傳統家具等基本原樣原地保存完好。部分院落過道雖已堵住,但清理即可。遺憾的是院北村屬建築過街樓拆除。王氏莊園主要建築王氏莊園由於財大氣粗,在方圓很有名氣。其莊園建築也十分氣派,這在偏僻鄉村如鶴立雞群,十分顯眼,在各個院落中主要為清代和民國兩代建築。

1、八角樓:建於一九三零年坐落在莊園北院,主要功能為防禦土匪侵擾的建築,分上下兩層,頂上原為防禦檔牆。後被日本兵拆毀。此門口正對街中幾個主要街道。所以建築為八角樓式,便於抵禦。八角樓南北長15.5米,南牆寬5.85米,北牆寬2.91米。該樓有四個直角,四個鈍角,二個內直角。樓基高3米。大門雄偉高大,設有兩層木門,兩套串桿。為坐西朝東的東北門。對防盜防匪有很強的安全作用。八角樓北牆另有一磚砌樓梯。從美觀角度考慮二層朝西留有窗戶五個,南牆一個,朝東一個。東北、東南各有一個窗戶。大門正上方留有圓窗戶一個。每個窗戶底下約一尺,都留有槍眼孔。樓頂建有完善的防水工程。"八角樓"總高7米多。為石頭、青磚、白灰、木頭建成。所有異形磚均為直接燒制而成。建築時青磚全部由工匠清水磨麵後上牆。純石灰泥構縫。縫道僅有三毫米。使牆面光滑乾淨。除南牆厚有2尺,其它均為1.4尺。頂為磁州渣和白灰攪拌製成。八個水溝。三層的往下有落水管通到牆內流水孔流進二層的水溝內再流地面上。三層牆上有近三塊1.5平方米左右的正方形磚制如意圖案。有被採訪者說是"八角樓"的設計建築為王恩樹,北京國子監太學畢業,當過磁縣保全團團長,做過販槍生意。所以,在設計防禦工程上較為合理。根據時間年代推算,說法很不和悄理,說是王心銓較為合理,有待考證。 

 2、大券門:大券門原建在八角樓北十多米處。樓體與八角樓相連,為過街樓門。券上建成有二層樓,四方留有窗戶、槍眼,也稱炮樓的。站在樓上可以看到四面八方的情況,隨時做好戰鬥準備。到晚上掌燈時分就大門緊閉,禁止外村人入內。該樓為本村工匠王德付建造,是方圓聞名的能工巧匠。建造是莊主王恩樹的兒子王樾身材高大,力氣過人,所以建樓的磚全由王樾一人扔上。該樓建造時.包括八角樓的磚木全為就地取材,自家地的樹木,自己建磚窯燒制,取自己田地的土。 

3、元寶洞(金庫):在莊園建築的東南側建築物下有一偏僻院落,座西朝東砌有四條磚洞。一溜排開。南北各三間陪房,獨立門院。洞高3米,洞深8米左右。四條洞底頭都建有神龕位置。原為王氏莊園存放元寶、珠寶倉庫。王氏莊園旺盛時,進出元寶都用大糞筐抬進抬出。 

4、九間樓:九間樓為王氏莊園九門相照院落的最高主體建築。為上下兩層,原樓頂上邊有掩體式的防禦牆。"文革"中拆除。現僅南陪房上留有一排單人掩體,非常完整。九間樓整體建築結構保存完整,樓梯為寬敞的木製樓梯,樓高約10米。樓的窗戶和院落保存有"仁義""勤儉""石榴"等磚、木雕圖案。樓的建築為磚木結構,平頂。

5、五間樓:五間樓為北院,與九間樓相映,但略靠前。建築風格與九間樓相同,前與王氏莊園客廳、書房、客房院落相通。

6、過街樓:過街樓坐落於王氏莊園中間三叉路正中,為一個碉堡式防禦建築。券高3.5米,總高8米。上面三面留有槍眼,遇有來犯者,防禦時可以靈活掌握抵禦三個道口,又稱此樓可以"一槍鎖三眼"。此碉堡保存完整。

7、四方炮樓:四方炮樓坐落於王氏莊園南側,主要作用是防禦從村南開闊地來的土匪搶劫。樓頂設瞭望哨。樓上留2面槍眼可供抵禦射擊。炮樓為二層建築,朝北留有一圓形磚雕窗戶。高約8米左右,寬3.5米磚木結構。8、附屬建築:王氏莊園的所有院落都緊密相連,由多個四合院組成,建築風格一致。除整體建築外,其它附屬院落多處,有牲口圈、碾棚、羊圈、長工住房、草棚、閒雜倉庫等。基本保存完整。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