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權·威權·金權

內容介紹

《王權?威權?金權:泰國政治現代化進程》以“政治化社會利益集團”的視角,回顧了19世紀末到21世紀初的泰國政治現代化進程,探討了泰國政治從君主專制的王權時代,到軍入主導的威權時代,再到商人掌權的金權時代的發展動力與路徑。作為東南亞唯一的非殖民地國家,泰國政治現代化一方面頗具特色,傳統因素與現代理念在君主立憲框架下相互雜糅,構成了獨特的政治風景線。另一方面,泰國政治從傳統到現代的發展進程,也印證了外源型現代化國家的普適規律。觀察泰國政治現代化的特殊性與普遍性,有助於更深刻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作者介紹

周方冶,男,浙江杭州人,法學博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已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主要學術成果有《列國志?泰國》(2009)與《亞洲的發展與變革》(2007)。

作品目錄

目 錄
前 言 /1
第一章 泰國政治現代化的發展脈絡/1
第一節 歷史坐標:政治化社會利益集團 /1
一 基本概念與主要特徵 /1
二 泰國主要的利益集團 /2
第二節 發展階段:王權、威權與金權 /9
一 王權政治階段 /9
二 威權政治階段 /11
三 金權政治階段 /15
第三節 政治轉型的影響因素與作用路徑 /18
一 經濟發展因素/18
二 外部政治因素/20
三 文化傳統因素/21
四 諸因素的作用路徑/25
第二章 專制王權引領下的政治現代化起步 /27
第一節 朱拉隆功改革瓦解傳統封建體制 /27
一 “薩迪納”制與傳統權力二元結構 /27
二 朱拉隆功改革的動因與主要內容 /33
三 社會轉型與專制王權的興起 /39
第二節 專制王權的建構與立國三原則 /41
一 拉瑪六世所面臨的政治壓力 /41
二 “民族、宗教、國王”立國三原則 /44
三 專制王權建構中的制度缺陷/49
第三節 從“預備立憲”到1932年革命 /50
一 “親王主政”取代“國王主政” /50
二 改良主義“預備立憲”的失敗 / 52
三 1932年民黨政變埋葬君主專制 / 55
第四節 君主專制時代的歷史烙印 /61
一 曼谷王朝合法性得到有效承傳 /61
二 主流社會精英偏好於改良主義 /62
三 軍事政變成為理性的政爭手段 /63
第三章 憲政體制下的民族國家建構 /64
第一節 民黨憲政的“有限制民主” /64
一堅持精英寡頭的權力壟斷 /64
二強調國民議會的民主形式 /66
第二節 民黨軍官派權力壟斷的形成 /67
一民黨與王室-保皇派的政治對決 /67
二軍官派領袖披汶·頌堪的權力壟斷 /76
第三節 “泰人特性”民族國家建構 /82
一重塑社會風氣與禮儀習俗 /83
二推動國家認同與民族歸化 /85
三促進民族主義的經濟發展 /88
第四章 “泰式民主”取代憲政體制 /93
第一節 憲政體制的調適及其治理難題/93
一 民黨文官派與1946年“自由憲法” /93
二 王室-保皇派與1949年“保皇憲法” /102
三 政變團與1952年“保守憲法” /104
四 權力結構分化引起的治理難題/109
第二節 軍人集團權力壟斷地位的形成 /115
一 “民主改革”推動政治多元化發展 /115
二 從兩極格局到單極格局的政治轉變 /117
第三節 “泰式民主”的政治理念與實踐 /122
一 回歸傳統的“革命”觀念 /122
二 立足民生的“發展”觀念 /125
三 開明專制的“家長”政治 /128
第五章 “國王領導下的民主”的政治建構 /136
第一節 “泰式民主”面臨多元化政治壓力 /136
一 拉瑪九世的王權政治復興 /137
二 曼谷政商集團的政治獨立 /143
三 地方豪強勢力的政治崛起 /146
第二節 軍人集團權力壟斷地位的瓦解 /151
一 1968年“自上而下”憲政改革的失敗 /151
二 學生政治運動的興起 /156
三 1973年“自下而上”推翻軍人獨裁政府 /159
第三節 激進左翼與保守右翼的政治衝突 /164
一 從城市到農村:左翼革新力量的崛起 /164
二 從開明到反動:右翼保守主義的回歸 /169
第四節 “三元制衡”政治格局的形成 /175
一 “泰式民主”體制瓦解後的政治權力結構重建 /175
二 立憲君主:擁有“合法性授權”的拉瑪九世 /177
三 政府內閣:依託武力與執政能力的軍人總理 /179
四 民選議員:掌握農村庇護制網路的地方豪強 /183
第六章 “企業家政治”取代“政治家政治” /187
第一節 “政治家政治”的威權時代終結 /187
一 軍人集團政治影響力的衰落 /187
二 1991年政變:“政治家政治”的復辟 /190
三 “手機階層”推動1992年民主運動 /194
第二節 “企業家政治”的金權時代到來 /200
一 政治權力結構的“碎片化”格局 /201
二 庇護制政黨、賄選政治與弱政府 /204
三 泰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政治困境 /213
第三節 1997年“民主憲法”的政治改革藍圖 /217
一 深化民主選舉,擴大市民政治參與 /218
二 完善監察體制,加強反腐廉政建設 /219
三 促進政黨發展,建構大黨穩定格局 /221
第七章 “新商人”推動政治結構的分化與重組 /225
第一節 新資本集團的政治崛起 /225
一 新資本集團與曼谷政商集團的區別 /225
二 首富總理:他信·西那瓦警察中校 /228
三 泰愛泰黨“一黨獨大”格局的成因 /233
第二節 “反他信”政治運動的起因與根源 /239
一 “售股醜聞”導致他信政府倒台 /240
二 國家發展道路的保守與革新分歧 /242
三 政治權力格局的集權與分權矛盾 /248
第三節 政治結構重組面臨社會分化難題 /252
一 2007年憲法:政治結構重組的制度安排 /253
二 以城市中產階級為先導的“黃衫軍”運動 /259
三 以外府農民群體為依託的“紅衫軍”運動 /263
四 “後他信”時期的“碎片化”政治格局 /268
第八章 泰國政治現代化發展的特徵與趨勢 /271
第一節 泰國政治轉型的基本特徵 /271
一 政治格局趨於多元化 /271
二 政治發展存在方向性 /280
三 政治轉型具有自主性 /282
第二節 泰國政治發展的前景趨勢 /283
一 農民群體繼續政治化進程 /283
二 曼谷政商集團與新資本集團逐漸趨同 /284
三 王室-保皇派與軍人集團走向衰落 /285
參考文獻 /287
後 記 /29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