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拐村

王拐村

王拐村,是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清水街道下轄村,東鄰勝和村;南接三友村;西隔扁擔河與官陡鎮;北與方局村毗連。該村總面2.8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70畝,人口1875人。經濟作物有:水稻、油菜、蔬菜、苗木。副業以經商、建築、勞務輸出為主。地方名特產有:王臭乾子、王雪裡蕻、王鹹白菜。

基本信息

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清水街道王拐村

王 村古地名叫“王石 ”。相傳光緒年間,江北移民王九田領頭在此地開荒種田,後業當地人們就把王九田等人開荒的地方,取名為“王 ”。
過去,位於村西南部,扁擔河邊的北陡門有一個小集鎮。建國後,鄉政府所在地設在王 ,北陡門集鎮才逐漸遷移到王 集鎮。
民國34年(1945)設植本鄉。翌年,植本、安流2鄉與軍北合併成安植鄉,是年9月併入萬安鄉。民國37年併入萬春鄉,屬萬春區。建國初,置植本鄉屬清水區。1950年撤鄉,建三友、北斗、方局、永鎮4個行政村。1952年劃建政,分設王 、永鎮、羅渡3鄉。1955年底並3鄉置王 鄉。1958年成立萬春人民公社,改為王 大隊。1961年建王 公社,是年劃入勝和、中心2個行政村。1962年2村劃屬祠山鄉。1974年屬萬春區。1984年復置王 鄉,轄三友、普慶、方局、富強、王 、紅聯、永鎮7個村民委員會。1992年撤萬春區,王 鄉併入清水,王 村歸清水鎮管轄。
王 村東鄰勝和村;南接三友村;西隔扁擔河與官陡鎮;北與方局村毗連。該村總面2.8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70畝,人口1875人。經濟作物有:水稻、油菜、蔬菜、苗木。副業以經商、建築、勞務輸出為主。地方名特產有:王臭乾子、王雪裡蕻、王鹹白菜。
如今,王集鎮和王住宅小區已初具規模。

江蘇省泗洪縣魏營鎮王拐村

魏營鎮王拐村距鎮13公里,屬於丘陵地帶,土地貧瘠,全村402戶中人均年純收入在720元以下的特困戶有53戶。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和魏營鎮王拐村結成幫扶對子後,安排專人駐村扶貧,多次組織人員深入乾群家中了解情況,商討脫貧致富對策。經過調查,扶貧隊員意識到,實物幫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民眾脫貧致富問題,必須採取措施增加民眾脫貧致富的自我“造血”功能。2005年底,省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員對幫扶村進行了調研,王拐村數十戶蛋雞養殖成功使他們看到了希望,民眾自發養殖能夠取得成功,幫扶民眾養殖也一定能夠取得效果。於是,他們決定從去年開始實行“以獎代投”方式扶貧,即變以前的現金、實物分攤為根據養殖規模獎勵“紅包”,以此刺激民眾發展養殖項目。他們規定,養雞500隻以上的,每隻獎勵農戶0.5元,養羊5隻以上的,每隻獎勵農戶20元;養豬5頭以上的,每頭獎勵農戶20元。獎金由省人大辦公廳提供。
獎勵政策出台後,幫扶隊員並沒有撒手不管,而是會同鎮村幹部,多次邀請相關專家來到民眾家中,分門別類地講解科學養殖技術,組織本村的“土專家”與養殖戶結成幫扶對子,從資金、技術上給予大力扶持。載至目前,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已經先後兩次向18戶養殖戶兌現了“紅包”,發放獎金近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