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驥

斫琴師王忠驥,現任中國琴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傳統民樂學會古琴製作改革委員會理事,揚州幸韻古琴坊特聘古琴監製。 90年代初期,王忠驥離開揚州漆器廠,回到老家南通斫制古琴,其間與多名古琴演奏家共同研製、推敲古琴製作。 十餘年來,王忠驥製作了各種式樣的古琴約千床,因製作精良,音色純淨、優美,被海內外琴友珍藏。

斫琴師王忠驥,現任中國琴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傳統民樂學會古琴製作改革委員會理事,揚州幸韻古琴坊特聘古琴監製。
80年代初,王忠驥在揚州漆器廠工作,專門做大漆處理工作。
80年代中期,一個偶然的事情,使他接觸到古琴灰胎處理,在此時,他深深的被古琴這個古老而又富有民族特色的樂器聲音所吸引,讓他對古琴一直戀戀不忘,從此以後,他一直利用業餘時間琢磨古琴的製作,遇到問題,就到市圖書館借閱古琴方面的古典書籍,常常是一去就是一整天,邊研究古人書上記載的古琴斫制方法,邊實踐,在蚊蟲叮咬的夏季,也沒有間斷過古琴實踐研究,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以後,終於做出來自己的一張琴,伏羲款式的。已故廣陵琴派傳人梅曰強當時彈到這張琴,是愛不釋手,並題字留念,以資鼓勵。後來這張琴,一直陪伴在王忠驥身邊,直到前年,一個台灣的琴友,到揚州來投資實業,看到這張琴 ,音色做工非常喜歡,最終在揚州政府領導的協調下,古琴去了台灣。
90年代初期,王忠驥離開揚州漆器廠,回到老家南通斫制古琴,其間與多名古琴演奏家共同研製、推敲古琴製作。並曾修理過宋、元、明、清古琴約三十張,從中吸取了歷代古琴製作長處運用到古琴製作上,並先後師從兩位琴家學習古琴,使古琴製作與演奏相合,不斷提高 製作水平。
王忠驥斫琴,木坯、油漆等工作都由自已親手製作,琴材選用古材,有出土千年漢木及古代建築房梁等。經處理待完全乾燥變形後,方用來製作古琴。油漆完全用傳統的生漆,用生漆伴鹿角霜做底胎,堅固耐用,琴面長期演奏不會磨損。
十餘年來,王忠驥製作了各種式樣的古琴約千床,因製作精良,音色純淨、優美,被海內外琴友珍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