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明朝嘉靖年間,浙江餘姚梁弄出了個屏山孝子,旌表為孝子裡。從此便有了孝子良嘉弄之說,良嘉弄為梁弄舊稱。孝子黃驥,字德良,號屏山,明嘉靖貢生。梁弄黃氏牌仙支二十世孫。事載《浙江通志孝行傳》:父黃肅,字敬夫,號靜庵,成化戊戌科進士,任湖廣兵備付使,贈通奉大夫。生四子,俱從學於王陽明先生,得良知宗旨。長子諱駿,三子諱驊,四子諱騮。仲子黃驥穎悟絕倫,氣質剛毅,博學善文。盡得“王學”精髓,雖科場失意,卻是“知行合一”之楷模。被譽為“聖世之真儒,滄海之遺珠”。
黃驥7歲喪母,畫像孝敬如生前,奉事繼母如生母。建造“天樂堂”、“翕和樓”,率庶第驊、騮承歡左右,使父母安度晚年,合家和睦。當86歲父親病重時,晝夜服侍。“湯藥親嘗,夜禱北辰,求以身代,嘗糞以驗甜苦。”父死後,“哀毀幾絕,勺飲不入口三日,夜則扶柩而寢,出則奉像而奠。”嚴冬修墓,親自挑土抬石,手足凍裂而不止。
黃驥輕財重義,樂於接濟鄉鄰。鄉閭爭訟不去官府,經他調解,數言而決,俱服之。受聘為劉、盛兩府教師,嚴立師模,而束修分文不取,備受讚譽。黃驥“長身善射,韜略夙嫻,志存報國。江西徭賊,孝豐湯冠織發,俱上書當道,區處兵機如神,卒符其言”。曾寫有“十二策”,縱論天下大計,為國除亂定邦作出了努力。可謂移孝廣忠,經濟天下,頗似陽明先生之風範。
鑒於黃驥“孝行純篤,志慮忠誠,風聲已樹”,浙江巡按陳世輔、少參龐造、紹興郡守洪珠,都派員攜羊灑牌額表彰其孝行。餘姚二任縣尹顧公薦、顧承芳先後給予表彰。巡按周汝員曾親筆題寫旌旗褒獎。餘姚縣尹左傑、署繩愆廳助教黃大廉、紹興知府湯始恩、浙江巡按監察衙史周汝發,俱呈表奏請黃驥為孝子。嘉靖二十二年(1543),由國子監祭灑徐文貞下達錄用孝子黃驥批示。餘姚縣誌載:“按明嘉靖間邑令顧承芳表梁弄為孝子裡,碑植武廟前”。“黃驥崇祀鄉賢祠。”由此可見,黃驥的孝子身份是經國子監批准的,梁弄為孝子裡的稱號則由余姚縣尹命名。黃驥以鄉賢身份享祀鄉賢祠亦是順應民心之舉。黃驥逝世後葬梁馮橋西南,墓占地約二畝。墓碑上直書三行大字:明黃公驥字德良之墓。墓前有石桌,墓道西側置石仲翁、石馬、石羊、石虎、石犬各一對。道口有石坊,兩柱0.4米見方,上置橫樑,書“孝道”兩大字,至解放初仍有人前去祭掃。在五桂樓西北面有黃驥故居。故居台門正面上書“南璧聯輝”四字,台門內側置“家傳詞翰”磚刻。進台門正廳三間朝南高平屋為黃氏五房祠堂,中間寬1丈8尺6,相傳為餘姚出南門開間最闊。上懸一匾曰:“滋德堂”,落款為“狀元及第韓應龍題”,系烏匾金字紅印。中間拔廊沿頭頂為拱棚。從外到里設門三道,第一道為木柵門,第二道為花格門,第三道為實板門。東西兩側各有廂房六間,比正廳低30厘米,為二層樓房。高2丈4,寬1丈2。進台門左邊坐西向東廂房,據考證為黃驥故居。正德八年(1513)王陽明與徐愛、蔡宗兗、朱節等人從上虞入四明,觀白水、尋龍溪之源,登杖錫,至雪竇,上千丈岩,望天姥、華頂。王陽明此次赴四明點化學生途中,曾夜宿學生黃驥家,寫下詩《四明觀白水二首》,並欣然為之題寫“家傳詞翰”四字。爾後黃氏便把它磚刻並置於台門之上,留存至今。
孝子祠堂
據《餘姚四明黃氏宗譜》記載:為祭祀黃驥,由黃氏二十七世孫黃霖在梁弄登明橋(今梁馮橋)西北,建造“孝子祠堂”,堂名為“敘樂堂,”面西三楹。遭燹後於清同治戊辰七年,三十世孫履謙和三十一世孫若賢重建,改面南三楹。光緒十六年庚寅祠西建側室五楹。民國十年辛酉三十一世孫日贊修葺並增建牆門三楹。
孝子祠堂位於今梁馮村,在集鎮上街頭,西靠鎮中路,坐北朝南。大殿為硬山單檐高平屋,三開間。明間為抬梁式梁架,次間為穿平式梁架,五柱八檁,前設廊。檐柱設十字拱承檐檁。兩側山牆上部施花卉靜物彩繪。中間上方懸掛一匾額,書“敘樂堂”三個大字,旁懸“兄弟登科”、“文魁”匾。
兩側立柱有楹聯三副。一為“學派接姚江出大賢門價增十倍,家風溯安陸尚書合儀式四明。”二為“廬三年墓堅持孺慕初衷誠為動物,草萬言書綜劃治安大計孝可移忠。”三為“列鄉賢祠酬功崇德,旌孝子裡激儒起頑。”系嗣孫黃廷范(守齋)所撰。
牆門三間,中間為通道進天井。
2010年11月餘姚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將它列為“餘姚市重點文物保護點。”孝為百行之首,為弘揚孝德文化,據悉梁弄有關熱心人士正在籌劃對孝子祠堂進行修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