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慶

王天慶,63歲,津南區鹹水沽鎮人,原市第五電錶廠退休幹部。王天慶小時候,被奶奶的剪紙技藝深深吸引。那時家裡每逢過年,小天慶都湊在奶奶跟前,出神地看著一張張大紅紙經奶奶隨意剪幾下,花鳥魚蟲便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後來,6歲時他又迷上繪畫、刺繡。後來又喜歡動手做些布藝、草編、泥塑、木刻等小物件。自己還會扎燈籠,描臉譜。算得上十里八村頗有名氣的巧手少年。這些技藝也是他主要的娛樂活動。王天慶所到之處,總少不了小夥伴的圍追堵截,孩子們最喜歡這位巧手少年給他們做出好玩的玩具。16歲那年,王天慶因生活艱辛而輟學,當上了“船腿子”,內河航運的工作,使他常年漂在水上,接觸最多的是水上蘆葦,那也成了他與穀草結緣的開始。

基本信息

研究穀草作畫

1990年,在解決了防蛀、防腐、軟化、增白、染色、拼接等一系列技術難題後,王天慶開始用麥秸稈創作鳥獸、建築微縮模型、擺件、掛件等立體麥秸工藝品。小到把玩於掌上的十二生肖首飾盒,大到頤和園佛香閣、黃鶴樓微縮模型,總共做了300多件。初嘗成功喜悅的王天慶對穀草藝術依然不滿足,總想推陳出新。1993年從立體轉向平面,麥秸畫應運而生。他參照樹皮畫、布貼畫、木板烙畫、剪紙等技藝,解決了麥秸畫的顏色過渡、貼上、護膜、裝裱等難題,總結出花卉、動物、人物等畫面特殊的處理方法,麥秸畫工藝日趨完善。創作出“富貴和美”、“南疆春早”等經典作品。近年來,他又開始嘗試用玉米皮作畫。可是玉米皮與麥秸稈質地迥異。乾時易破碎,濕後紋絡深,皴皺凹凸,貼上後易變形。倔強的王天慶反覆嘗試,最終採用托、烘、熨等方法,做成了濕而不捲、燥而不裂的玉米皮浮雕畫。他的穀草畫作讓人稱奇。

感慨生活變遷

首屆中華民博會上,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馮驥才看過王天慶的穀草作品後,興奮地握住老王的手說,這些東西太好了,一定要再創新提高,可別讓它們失傳了。這幾年,王天慶的麥秸畫、玉米皮畫多次在中國民博會上獲獎。受到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友人的青睞。麥秸畫、玉米皮畫獲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中國之最。作品被作為禮物送給國外友人。天津市郵政局還發行了《王天慶麥秸藝術》個性化郵票一套。他本人也成為市文博學會民間收藏專業委員會委員,被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師。央視七套還播出了他的專題片。談及這些,淳樸憨厚的王天慶感慨地說:“我不是什麼天才,我就是愛這鄉土氣息濃郁的穀草藝術品創作,我愛我祖輩生活的這塊土地。”如今,王天慶正在嘗試用高粱稈、向日葵秸稈作畫,他信奉一句老話:“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忌是庸才。”他要繼續用心血汗水與穀草對話,賦予穀草新的生命,那是他一生最大的快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