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靖王

慶康王 慶莊王 慶惠王

人物簡介

明代藩王——慶靖王,名朱栴。 朱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洪武十一年(1378年)出生於京城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市),母親是明太祖的妃子余貴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栴被冊封為慶王,封地慶陽(今甘肅慶陽市慶城縣)。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受命西來”,之國慶陽。當年,又奉命“自慶陽徙居韋州”古城,“居之九年”。洪武三十四年(1401年),再奉命“移居寧夏(今寧夏銀川市)”,長住36年,正統二三年(1438年)病逝,終年61歲,葬於韋州羅山,謚曰靖,史稱慶靖王。其後代襲封慶王爵位,傳十世,慶王府在寧夏總共251年。朱栴曾受命主持寧、慶、延、綏、四衛軍務,統率數萬軍隊,負責邊鎮安危,實行軍屯,建王府莊田。以寧夏府公署改為慶王府,在寧夏城大造園林,廣修寺廟,興學。一生樂於吟詩填詞、選文撰志、成就斐然,被譽為“才子王爺”。撰修寧夏第一部方誌《寧夏志》開寧夏修志的先河。

人物生平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十三日,冊封為慶王。二十六年(1393年),本應移駐封地寧夏鎮城(今寧夏銀川),因為當時寧夏地近邊外,是一個新設立衛所的戰區,尚難保障親王的安全和承受王府龐大的經濟負擔。朝廷命令慶王暫時改駐韋州城(今寧夏同心韋州鎮),就近由延安、綏德的租賦供給,並授權慶王管理慶陽、寧夏、延安、綏德諸衛軍務,負責鎮守塞上疆土。二十七年(1394年)“冊指揮孫繼達女為慶王栴妃”。於是慶王在韋州成婚並居住長達九年的時間。在寧夏軍衛建制完善,屯墾經濟發展和邊塞大局穩固以後,於建文三年(1401年),朝廷命親王遷往寧夏鎮城,暫時以寧夏衛衙署作為臨時王府。永樂五年(1407年),朝廷派內官太監楊升,工部主事劉謙、王恪和欽天監陰陽劉俊卿到寧夏,共同負責籌備建造新王府事宜。但是慶王當時思親求返內地相當心切,自己阻止了建造王府工程。當南遷要求被朝廷一次次拒絕以後,他才對王府陸續進行擴建,使這座新王府成為當時塞上壯觀宏偉的建築群。
慶王府位於鎮城南薰門內大街西側,是一座坐朝南的龐大建築群大內之後為王府花園,園中有迎賓館、逸樂園。園中建有樓台亭榭,湖光山色,奇花異卉,奼紫嫣紅,是慶王把江南園林移植於塞北的一次嘗試,也是明朝塞上人工園林的代表之作。
慶王生於南國,十分眷戀江南的秀麗風光,為了消遣自娛,吟詩會友,他又把鎮城清和門(東門)外、紅花渠東畔的王府果園,改建成為一處大型遊樂園,並親自給這所新園命名叫“麗景園”。園內建有芳林宮、望春樓、群芳館、大覺殿和眾多水榭亭閣,諸如芳意軒、清暑軒、擬舫軒、凝翠軒,以及望春亭、水月亭、清漪亭、涵碧亭、湖光一覽亭與杏莊、菊井,桃蹊、月榭、碧沼、鳧渚、鴛鴦池、鵝鴨池等;園東有延慶寺;園南有小春園;園西臨紅花渠,過渠就是寧夏鎮城;園北建有青陽門,門外另闢大型水上樂園一處,名叫“金波湖”。大湖之西有臨湖亭,北有鴛鴦亭,南有宜秋樓,環湖“垂柳沿岸,青陰蔽日,中有荷芰,畫舫蕩漾,為北方盛觀。”慶王接待朝使欽差,宴請賓客,會友吟詩和春日尋芳,夏時避暑,秋夜賞月,冬令踏雪,無不在此園內。所以慶王和巡邊大臣,以及騷人墨客們在園中有許多吟對和美文產生。
朱元璋死後,因太子朱標先他而去世,皇位便由皇長孫朱允炆繼承。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即朱栴的四哥)不服,發動一場所謂的“靖難”革命,從侄兒手中奪取帝位,改元永樂(1403年)。朱棣為了防止其他藩王效仿他的手段,威脅他的權力,一上台就把父親原定的“以同姓治異姓”(封皇子皇孫為藩王)的基本國策,改變為“以異姓治同姓”(把貼身太監分別派到全國各地對宗室和鎮守文武大員進行監督)。所以慶王此時的處境大不如以往,權力被削奪,失去了往日的威風,僅僅只是個擺設而已。晚年的慶王曾一再要求回歸家鄉,而每次都被朝廷以“不違祖訓”加以拒絕。這時他的內心非常痛苦,加之思念親人,懷望故土和病魔纏身,情緒非常鬱悶,幾乎絕望了。如他在《長相思·秋眺》一詞中寫道:“水悠悠,路悠悠,隱隱遙山天盡頭,關河又阻修。古興州,古靈州白草黃雲都是愁,勸君休倚樓。”《搗練子》又寫道:“風陣陣,雨潺潺,五月猶如十月寒,塞上從來偏節令,倦遊南客憶鄉關。”尤其是從《行香子》一詞中,更可以看出,這時的慶王已僅僅把自己當作一名富家翁了。詞曰:“五十之年,華發盈顛,得平安,感謝蒼天。無憂無慮,即是神仙。有數廚書,萬鍾祿,萬丘田。光陰似箭,冬冷春暄。盡今生,所事隨緣,從他汗筒芳臭流傳。但飢時飯,渴時飲,困時眠。”
正統三年(1438年),慶王鬱郁成疾,一病不起,於八月初三日(8月23日)病逝在慶王府。享年60歲。謚“靖”,史稱“慶靖王”。慶王歷經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6朝,享藩47年。次年五月十三日,葬在韋州蠡山之陽,後來這裡就成為明朝宗室慶藩一支的宗陵區。嫡長子朱秩奎繼承王位,封為康王。
慶王朱栴正妃孫氏、次妃湯氏(後扶正)、妃魏氏等。共有6個兒子,都被封為郡王。慶藩一支封國寧夏長達251年,傳親王位歷10世,冊封親王11人,世子1人;受封郡王爵位20人,傳王42人;授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者,百人之多。宗族支脈繁衍,子孫蕃眾,盤根錯節,形成明代塞上龐大的封建特權集團。崇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農民軍攻占寧夏,末代慶王朱倬漼(未冊封)和宗室成員都被處死,慶藩覆滅。
慶王朱栴“天性英敏,問學博洽,長於詩文”,著作有《寧夏志》2卷、《凝真稿》18卷、《集句閨情》1卷,自編的《文章類選》、《增廣唐詩鼓吹續編》等共5種。另外,慶王的書法也是名聞遐邇,“其草書清放訓雅,絕無俗礙,海內傳重,視為珙壁”,可惜現今只有《寧夏志》和《文章類選》、《增廣唐詩鼓吹續編》等書傳世,其餘都已失傳。

朱栴諸子

長子 朱秩煃 慶康王
次子 朱秩燽 靖寧王
三子 朱秩爃 真寧莊惠王
四子 朱秩炵 安化惠懿王
五子 朱秩煉 岐山悼莊王
六子 朱秩炅 安塞宣靖王

慶王世表

慶靖王 朱 㮵
慶康王 朱秩煃
慶懷王 朱邃坎
慶莊王 朱邃塀
慶恭王 朱寘
慶定王 朱台浤
慶惠王 朱鼒枋
慶端王 朱倪𤏳
慶憲王 朱伸
慶 王 朱帥鋅
慶 王 朱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