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職稱 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職務 機械學院副院長
專業 動力機械及工程
主要學歷
1989 .9-1993.7 天津大學熱能工程系內燃機專業,獲學士學位
1993.9-1996.4 天津大學熱能工程系,獲碩士學位
2000.2-2002.12 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博士學位
2003.1-2004.12 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後
學術經歷
1996年4月-2000年1月, 天津市大港區教師進修學校,助教、講師
2003年1月-至今,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講師、副教授
2004年9月-2004年12月,英國BRUNEL大學機械系訪問學者(天津市人才發展基金資助)
2006年9月-2006年11月,英國SUSSEX大學設計系訪問教授(英國皇家學會資助)
研究方向
1、內燃機燃燒及排放控制
2、內燃機缸內空氣運動及混合氣形成
3、現代雷射診斷技術
4、清潔燃料及新型車用動力技術
講授課程
內燃機燃燒過程分析(研究生課程)
獎勵榮譽
(1)2010年獲得天津青年科技獎
(2)2009年被評為天津市優秀博士後研究人員
(3)2008年獲得史紹熙人才獎
(4)2007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
(5)2006年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一等獎,第2完成人
(6)2004年第一屆《霍英東教育基金》優選資助課題獲得者
學術成就
(1)採用雷射都卜勒測速儀(LDV)、數字式粒子圖像測速儀(digital-PIV)對內燃機氣缸內空氣運動進行了詳細深入的實驗研究,用低通濾波技術剔除了循環變動的影響,分別對低頻大尺度流動結構(滾流和渦流)和高頻小尺度湍流結構進行了詳細描述,分析了循環變動的影響,以及這些流動結構對混合氣分層和燃燒的影響
(2)創造性地運用原位合成新技術,合成出分子篩非貴金屬稀燃催化劑,對NOx進行選擇還原,實驗結果表明,配氣試驗條件下可對NOx轉化率達100%;在實際稀燃發動機排氣後處理情況下,不需額外添加任何額外還原物質,利用廢氣中的HC、CO等,可直接選擇還原NOx,最大轉化率達到70%以上。
(3)承擔“系列變壓差自動氣道試驗台”開發,項目產業化後,產品廣泛套用到東風汽車、上海汽車、中國重汽、上海比亞迪電動汽車、奇瑞汽車、中國船舶集團711所、山東濰坊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廣西玉林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發動機廠,天津一汽夏利轎車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缸蓋廠以及重慶志城機械廠等40餘家大型企業,直接服務於國民經濟的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約3億元。為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奇瑞汽車有限公司、長城汽車有限公司以及重慶長安汽車有限公司等研製和評估多種氣道,並在實際產品中得到套用。使我國內燃機企業擺脫了依賴國外技術的被動局面,顯著提升了我國內燃機在國Ⅲ、國IV、甚至國Ⅴ新一代產品開發中自主開發能力。研究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
主要科研項目及角色: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冷卻廢氣對小型強化直噴汽油機抗爆性及排放特性影響規律的研究(批准號51076114),2011.01-2013.12。負責人:王天友。
2、863項目,電控噴射單一燃料LNG汽車產品開發,2009.1-2010.12,國家高新技術發展計畫項目 (批准號 2008AA11A1545),負責人:王天友。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高效清潔直噴汽油機關鍵問題的基礎研究(批准號50876074),2009.1-2011.12。負責人:王天友。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無節氣門控制汽油機燃油霧化和混合及燃燒過程的基礎研究(批准號50576063),2006年1月 - 2008年12月。負責人:王天友。
5、863項目,電控噴射單一燃料CNG汽車產品開發,2006.11-2008.12,國家高新技術發展計畫項目 (批准號2006AA11A195),負責人:王天友。
6、霍英東教育基金優選資助課題,選擇還原淨化準均質稀燃汽油機氮氧化物的技術開發(批准號94016),2004年4月 - 2007年3月,負責人:王天友。
7、天津市科技發展計畫項目,選擇還原法降低稀燃汽油機NOx排放的研究(批准號05YFJMJC10600),2005年4月 - 2007年3月,負責人:王天友。
8、天津市人才發展基金 2004年9月-10月,負責人:王天友。
9、中英科學家網路新基金 無節氣門控制汽油機VVT/VVA下燃油霧化和混合過程的基礎研究(批准號 JEB/CHINA -R4B7)2006年9月-10月,負責人:王天友。
10、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選擇還原降低汽油機準均質稀薄燃燒排放的研究,2004年1月-2004年12月,負責人:王天友。
11、國際合作項目(新加坡、英國),降低重型柴油機微粒排放的技術開發,2006.7-2007.6,負責人:王天友。
12、2006年度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學校配套獎勵-科技創新平台自動化內燃機穩流試驗系統建設,2007年3月-2008年3月, 負責人:劉書亮。
13、八五”攀登計畫子課題,火花點火式內燃機缸內橫軸三維流動及其對燃燒過程影響 的研究,1992年 - 1997年,負責人:劉書亮。
1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內燃機新概念燃燒(批准號59906300),1999年 - 2002年,負責人:劉書亮。
15、天津市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夏利轎車發動機稀混合氣燃燒系統的開發研究,1998年 - 2000年,負責人:劉書亮。
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國家高新技術發展(863)計畫2項,霍英東教育基金優選資助課題1項,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1項;國際及企業橫向合作40餘項,累計實到科研經費近1800萬元。同時也是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計畫骨幹成員。
專利情況:
申請並獲得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4項,外觀專利1項,軟體智慧財產權登記3項。
1. 便攜更換式孔板流量計,實用新型,授權專利號:200820143515.7
2. 扭矩感測器式渦流角動量流率測試儀,實用新型,授權專利號:200520025782.0
3. 內燃機氣道流動性能穩流試驗台用的氣缸蓋定位花板,實用新型,授權專利號:200520025783.5
4. 汽油機塑膠進氣歧管,實用新型,授權專利號:03252825.6
5. 進氣管(465),外觀專利,授權專利號:03334382.9
6. 氣道穩流試驗台校準裝置,發明專利,授權號:200910069538.7
7. 氣道試驗台測試缸蓋與模擬缸套準確定位系統,發明專利,授權號:200810153372.2
8. 可精確控制不同氣門角度下移的氣門壓緊機構,發明專利,授權號:200810153373.7
9. 用於氣體測量的高靈敏渦流動量計,發明專利,授權號:200910069737.8
10. 便攜更換式孔板流量計,發明專利,公開號:CN101408440A
11. 快速檢測內燃機氣道流動性能參數的實驗裝置,發明專利,授權號:200910070710.0
12. 對汽油機缸蓋進氣道流體參數進行測量的裝置,發明專利,公開號:CN101929920A
13. TjUEngine內燃機進排氣流動特性測試分析系統 V1.0,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號:2009SR10736
14. 內燃機缸內壓力分析程式V1.0,計算機軟體著作權
15. 內燃機缸內流動特性PIV測試與分析軟體V1.0,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號:2009SR032266
代表性論著:
發表期刊文章42篇,SCI檢索5篇,EI摘要檢索30篇,ISTP檢索3篇。論文列舉如下:
1、 T. Wang. A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Thermal Exhaust Heat Recovery with Rankine Cycle.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15, 2011: 2862?2872
2、 王天友,張運泉,王利民,吳慶敏,劉大明,趙華,劉書亮. 無節氣門負荷控制策略對汽油機性能影響的研究.內燃機學報. 26(3),2009:224-230
3、 王天友,劉大明,張學恩,張東明,劉書亮,趙華. 可變氣門升程下汽油機缸內氣體流動特性的研究. 內燃機學報.26(5),2008:420-428
4、 王天友,劉大明,沈捷,韓義勇,金成吉,朱傑,谷峪,劉書亮,劉錦池. 四氣門柴油機進氣道開發. 內燃機工程.29(2),2008:51-55
5、 王天友,劉大明,沈捷,韓義勇,金成吉,朱傑,谷峪,劉書亮,姜澤軍. 內燃機氣道及缸內氣體流動特性研究. 工程熱物理學報. 29(4),2008:693-697
6、 張群,王天友,劉書亮,趙華. CuAgLa多組分鈦矽分子篩/堇青石整體式催化劑降低稀燃發動機NOX排放的試驗研究. 燃燒科學與技術. 14(3),2008:265-268
7、 李建文,王天友,徐正飛,劉宏威,劉伍權,劉書亮. 外加電場對火花塞離子電流的影響. 內燃機學報. 26(2),2008:179-182
8、 李建文,徐正飛,劉金華,劉宏威,王天友.空燃比對離子電流信號影響的試驗研究.車用發動機.(4),2008:74-76
9、 T Wang, Z Peng,S-L Liu,H-D Xiao,H Zhao. Optimization of Stratification Combustion in a SI Engine by double-pulse port Fuel Injection. Proc Instn Mech Engrs Part D: J.Automobile Engineering. 221(7). 2007:845-857
10、 王天友,Eric Lim Khim Song,林漫群,張玉倩,劉大明,劉書亮. 燃油催化微粒捕集器微粒捕集與強制再生特性的研究. 內燃機學報. 25(6),2007:528-531
11、 秦敬哲,王天友.稀薄燃燒汽油機NOX排放後處理研究進展.北京汽車.(5),2007:34-37
12、 李建文,劉書亮,王天友,劉伍權,楊生輝. 點燃式發動機火花塞離子電流的數學模型. 天津大學學報.39,2006:66-70
13、 徐安桃,許洪軍,劉書亮,王天友.農用柴油機氣道流動特性穩流試驗系統研究.中國農機化.(6),2006:83-85
14、 Wang Tianyou,Liu Shuliang,Xu Hongjun,Fu Maolin. Evaluation of in-situ SynthesizedmonolithicMetal-MFI/cordierite Catalysts to Remove NOX from Lean Exhaust,2005 Fall Technical Conference of the ASM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Division,Proceedings of the 2005 Fall Technical Conference f the ASM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Division,2005.9.11-2005.9.14:73-79,Ottawa,Canada
15、 王天友,李蘭冬,劉書亮,許洪軍,李興,關乃佳. 選擇還原法降低稀燃發動機NOX排放的研究. 內燃機學報. 23(3),2005:213-217
16、 王天友,李蘭冬,劉書亮,關乃佳,李建文,王海. 一種新型分子篩/堇青石整體式稀燃催化器的開發套用. 天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 38(3),2005:294-297
17、 王天友,林榮文,劉書亮,李興,許洪軍,李建文. 直噴式柴油機進氣道變壓差穩流試驗方法的研究. 內燃機學報. 23(2),2005:131-136
18、 王天友,劉書亮,關乃佳,許洪軍,李蘭東,李興. 控制稀燃汽油機NOX排放實驗.天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 38(2),2005:129-132
19、 Wang Tianyou,Liu Shuliang,Xu Hongjun,Xiao Haodong. Study on the Reduction of NOX Emission by Using Cu-ZSM5/Cordierite Monolithic Catalysts in a Lean-Burn Gasoline Engine,2005 the Seventh China and Kore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2005.4.25-2005.4.27,Hangzhou,China
20、 Liu Shuliang,Wang Tianyou,Xu Hongjun,Li Xing,Li Jianwen,Fu Maolin. An Investigation of Lean Burn in the 2 Valve TJ376QE SI Engine,2005 Fall Technical Conference of the ASM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Division,Proceedings of the 2005 Fall Technical Conference of the ASM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Division,2005,2005.9.11-2005.9.14,Ottawa,Canada
21、 Li Landong,Chen Jixin,Zhang Shujuan,Zhang Fuxing,Guan Naijia,Wang Tianyou,Liu Shuliang.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itrogen Oxides from Exhaust of Lean Burn Engine over In-Situ Synthesized Cu-ZSM-5/cordierite,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39(8),2005:2841-2847
22、 Li Landong,Chen Jixin,Zhang Shujuan,Guan Naijia,Wang Tianyou,Liu Shuliang.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itrogen Oxides over Cu-TS-1/cordierite and LaCu-TS-1/cordierite,Reaction Kinetics and Catalysis Letters. 84(1),2005:115-120
23、 許洪軍,劉書亮,王天友,李興.套用變壓差技術的氣道穩流試驗研究. 農業機械學報. 36(8),2005:17-19
24、 劉書亮,許洪軍,王天友,肖浩棟,李興,李建文. TJ376QE二氣門發動機稀薄燃燒的實驗研究. 內燃機學報. 23(3),2005:199-206
25、 李建文,劉書亮,劉伍權,王天友,楊生輝.點燃式發動機火花塞離子電流穩定性的試驗研究. 燃燒科學與技術.11(1),2005:52-55
26、 Li Landong,Chen Jixin,Zhang Shujuan,Guan Naijia,Wang Tianyou,Liu Shuliang.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itrogen oxides from exhaust of lean burn engine over in situ synthesized monolithic Cu-TS-1/cordierite. Catalysis Today.90(3-4),2004:207-213
27、 劉書亮,任立紅,王天友,許振忠.電控五氣門汽油機稀燃與廢氣再循環性能對比研究. 燃燒科學與技術.10(2),2004:102-106
28、 王天友,關乃佳,劉書亮,李蘭冬,李建文,李興.分子篩催化器降低稀燃發動機NOX排放的研究. 燃燒科學與技術.10(3),2004:237-239
29、 王 健,劉德新,王天友,胡華,劉書亮,趙新順.內燃機缸內流場測量示蹤粒子的選取與供給. 天津大學學報.37(3),2004:212-215
30、 劉書亮,馮洪慶,王天友,李玉峰,路明. 四氣門火花點火發動機氣缸內的滾流運動. 燃燒科學與技術.10(2),2004:181-186
31、 王天友 ,劉書亮,劉德新,馮洪慶,許洪軍,劉文勝. 四氣門汽油機準均質稀混合氣燃燒過程的實驗研究. 燃燒科學與技術.10(2),2004:165-167
32、 劉德新,馮洪慶,劉書亮,王天友,于吉超,裴元江.二次噴油過程對稀燃汽油機性能影響的試驗研究. 內燃機學報.21(5),2003:333-336
33、 王莉,劉德新,王天友,劉書亮,趙新順.稀燃汽油機NOX排放控制的實驗研究. 天津大學學報.36(4),2003:456-459
34、 馮洪慶,劉德新,劉書亮,于吉超,王天友. 車用汽油機稀燃催化器NOX排放控制技術. 汽車技術.(8),2003:20-23
35、馬學通,王天友,饒里,李志軍,劉書亮.當代車用汽油機節能和排放的技術措施. 天津汽車.(6),2003:13-16
36、 於善穎,劉德新,王天友,劉書亮.火花點火發動機雷射誘導螢光及散射測量技術套用研究.小型內燃機與機車.32(3),2003:17-19
37、 馬學通,李志軍,劉德新,劉伍權,王天友,劉書亮. 降低富氧條件下汽油機NOX排放技術方案分析. 小型內燃機與機車.32(3),2003:37-40
38、 于吉超,劉德新,王天友,王健,馮洪慶,劉書亮. 機車發動機燃燒、節能、淨化技術發展現狀及前景. 小型內燃機與機車.32(4),2003:42-45
39、 劉德新,王天友,劉書亮,于吉超,李萬眾,熊樹生.用剪下干涉高速攝影法測量內燃機缸內溫度場的實驗研究.內燃機學報.20(4),2002:317-323
40、 王天友,王健,李永武,秦敬哲.新一代機動車安全檢測線全自動控制系統的開發研究.天津汽車.(3),2001:11-13
41、楊延相,王天友,趙慧,劉寧.內燃機缸內流場全場測試實驗研究. 內燃機學報.16(1),1998:42-49
42、 楊延相,王天友,劉寧,林榮文.粒子圖像測速技術在內燃機缸內流場研究中的套用. 工程熱物理學報.18(6),1997:76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