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概述
鹵簿是我國封建社會帝王制度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一般解釋為“儀仗隊”,實際上鹵簿所涵蓋的內容比儀仗要豐富得多。鹵簿是專門也是直接為帝王的重大活動服務的。
起源時間
鹵簿在漢代已經出現,蔡邕《獨斷》中記述:“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簿。”漢應劭《漢官儀》解釋:“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兵衛以甲盾居外為前導,皆謂之簿,故曰鹵簿。”鹵簿的“鹵”在古代是“櫓”的通假字,意思是“大盾”。賈誼在《過秦論》里寫的“伏屍百萬,流血漂櫓”,意思是戰場廝殺慘烈,無數戰死的人血流成河,都能把大盾漂浮起來。從盾的防護意義引申為對帝王的防護保衛措施,包括武器裝備和護衛人員的有組織的行動,即“車駕次第”加上“兵衛以甲盾居外為前導”。鹵簿的“簿”就是冊簿的意思,就是把“車駕次第”和保衛人員即裝備的規模、數量、等級形成文字的典籍。鹵簿制度經過中國封建社會2000多年的發展,日趨完備,在車駕、護衛的基礎上還增加了儀仗(執舉金瓜、寶頂、旗幡)和樂舞(音樂演奏和舞蹈表演)。
制度延續
用現代的語言來描述鹵簿的內容是:國家首腦重大國事活動的典章制度,是集儀仗隊、軍樂團、舞蹈表演、車輛服務、交通安全、治安保衛等整體規模的成文制度,要根據國事活動的重要級別區分等級而實施。
王儀鹵簿就是專供諸侯王使用的鹵簿。在春秋戰國時,因為周天子是名義上全國的最高統治者。諸侯王都是由周天子分封的。在分封時一般就會送給諸侯王一套王儀鹵簿。如同封元帥給個帥印。以示封賞。諸侯王也以此為榮耀。顯示其正統。
在《臥薪償膽》里吳國和越國本來是平起平坐的兩個諸侯國,吳王闔閭卻送給越王一套王儀鹵簿。這意思好像越王是他封的。明顯就成了上下級了。所以越人認為這是奇恥大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