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生[演員]

王京生[演員]

王京生,男,漢族,1955年8月生,江蘇沭陽人,1975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4年1月參加工作,北京師範大學馬列研究所中共黨史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副編審;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兼職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國學經典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 曾任廣東省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1974.01—1979.09,北京市豐臺區盧溝橋中學語文教師;

·1979.09—1983.09,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歷史學專業學習;

·1983.09—1986.07,北京師範大學馬列研究所中共黨史專業研究生、研究生黨支部書記;

·1986.07—1988.08,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幹部,全國學聯研究生部副部長;

·1988.08—1988.12,廣東省《深圳青年》雜誌社社長;

王京生王京生

·1988.12—1994.12,廣東省《深圳青年》雜誌社社長、總編輯,共青團深圳市委常委、黨組成員,市青聯副主席(1992.12副編審);

1994.12—1995.09,共青團廣東省深圳市委助理巡視員,市青聯副主席;

·1995.09—2000.08,廣東省深圳市文化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2000.08—2003.03,廣東省深圳市文化局局長、黨組書記;

·2003.03—2003.05,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委書記;

·2003.05—2003.07,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

·2003.07—2003.08,廣東省深圳市委宣傳部部長,鹽田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3.08—2015.05,廣東省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第四屆、五屆深圳市委委員。

主要著作>>

1、《大家的聲音:深圳讀書論壇演講實錄》:

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年);

2、《文化立市論》:

海天出版社,2005年8月;

3、《文化權利:回溯與解讀》: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8月;

4、《改革創新與經濟特區新使命:中國經濟特區成立25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

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6月;

5、《閱讀與城市:2000—2005年深圳讀書月紀事》:

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2006年10月;

王京生王京生

6、《和諧城市論》:

海天出版社,2008年5月;

7、《文化主權與國家文化軟實力》: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8月;

8、《學派的天空:人類文明史上的思想群落》: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

9、《深圳十大觀念》:

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2011年5月;

10、《觀念的力量》:

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

11、《文化主權論》:

紅旗出版社,2013年1月;

12、《真理是樸素的》:

作家出版社,2013年3月/海天出版社,2001年12月;

13、《深圳夢——100個深圳人的成長史》:

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2013年4月。

理論文章>>

1、擎起高雅藝術的一片藍天:《中國文化報》,2000年10月10日;

2、把握一個方向 夯實兩個基礎 力爭三個突破:《中國文化報》,2001年2月1日;

3、實現市民的文化權利:《中國文化報》,2001年2月10日;

4、城市發展呼喚人文精神:《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5月11日;

5、關於文化產業發展的幾個問題:《特區經濟》,2001年第9期;

6、努力促進公民文化權利的實現:《特區理論與實踐》,2002年第9期;

7、繼續發揮“試驗田”和“示範區”作用:《南方日報》,2004年8月24日;

8、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實現公民基本文化權利:《特區理論與實踐》,2006年第3期;

9、和諧社會的指標化、制度化、心靈化——關於和諧深圳建設的探索與思考:《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6年第6期;

10、深圳印刷業發展略論:《特區經濟》,2006年第6期;

11、文化戰略與大國責任——對中國和平發展的文化解讀:《馬克思主義研究》,2006年第9期;

12、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民生大事抓緊抓好:《求是》,2007年第24期;

13、文化與科技緊密結合 創新與創意水乳交融:《深圳特區報》,2009年5月16日;

14、關於閱讀與城市發展戰略的若干思考:《中國文化報》,2009年10月28日;

15、創造一種高尚的城市文明樣式:《深圳商報》,2009年11月30日;

16、仁者善行光輝充實:《深圳特區報》,2010年4月29日;

17、中華燦爛文明的復興 國家文化主權的張揚:《深圳商報》,2010年9月15日;

18、 閱讀為城市的再出發蓄積力量:《深圳特區報》,2010年11月2日;

19、“演藝文化的科技支撐與本體開拓”經驗交流會暨首屆中國演藝科技高峰論壇開幕詞:《中國文化報》,2010年11月8日;

20、不斷傳承發展深圳的精神財富:《深圳特區報》,2010年11月10日;

21、深圳學術文化的使命:《深圳商報》,2010年12月6日;

22、用音樂解讀中國傳統價值觀:《深圳商報》,2011年1月12日;

23、中華文化的復興之路:《中國日報》,2011年2月14日;

24、讀書成為深圳人過春節的休閒方式:《光明日報》,2011年2月14日;

25、城市,因閱讀而改變:《深圳特區報》,2011年4月22日;

26、觀念的力量:《深圳特區報》,2011年5月13日;

27、復興路上奏強音:《人民日報》,2011年6月17日;

28、為理想主義喝彩 為篤實行動壯行:《深圳特區報》,2011年9月9日;

29、多出精品力作 打造文化深圳:《深圳特區報》,2011年9月23日;

30、助人者最樂 行善者最美:《深圳特區報》,2011年9月30日;

31、復興路上的強音——歌曲《走向復興》中的歲月之痕、創作之源、文化之脈:《紅旗文稿》,2011年10月第19期;(《深圳特區報》,2011年4月12日)

32、深圳城市發展中的文化自覺:《中國文化報》,2011年10月10日;

33、深圳:爭做文化中國新樣本:《瞭望新聞周刊》,2011年10月第43期;

34、認真做好社會管理中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黨建》,2011年第10期;

35、熱愛讀書的民族必將自強於天下:《深圳特區報》,2011年11月3日;

36、有多少觀念激勵我們前行(上):《中國文化報》,2011年12月19日;

王京生王京生

37、有多少觀念激勵我們前行(下):《中國文化報》,2011年12月26日;

38、改革創新——深圳精神的根與魂:《求是》,2012年第1期;

39、十大觀念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深圳實踐:《黨建》,2012年第2期;

40、樹立“十大觀念”推進改革發展——寫在鄧小平同事南方談話發表20周年之際:《人民日報》,2012年2月27日;

41、從百家爭鳴到深圳學派:《中國文化報》,2012年3月8日;

42、“深圳十大觀念”是踐行南方談話精神的結晶——寫在小平同志南方談話20周年之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年3月;

43、從“文化選擇”到“文化強國”——關於深圳文化發展戰略思想的幾點思考:《中國文化報》,2012年4月17日;

44、締造熱愛讀書的城市新傳統:《深圳特區報》,2012年4月24日;

45、文化是流動的:《中國文化報》,2012年5月15日;

46、為時代立言——寫在《深圳特區報》創刊30周年:《深圳特區報》,2012年5月23日;

47、創造先進的城市文明:《中國文化報》,2012年6月12日;

48、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文化的復興(上):《中國文化報》,2012年7月5日;

49、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文化的復興(下):《中國文化報》,2012年7月10日;

50、學派的天空:《中國文化報》,2012年8月21日;

51、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廉潔城市建設:《人民日報》,2012年9月19日;

52、論“深圳學派”的宗旨:《深圳特區報》,2012年11月30日;

53、 文化與科技結合的深圳之路(上):《人民論壇》,2012年12月;

54、 用好網際網路 提高政府善治能力:《紅旗文稿》,2013年2月第3期;

55、 閱讀,城市永續發展的重要動力:《深圳特區報》,2013年3月1日;

56、閱讀與夢想:《深圳特區報》,2013年4月23日;

57、中國和平崛起的文化解讀:《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4月26日;(《深圳商報》轉載,2013年5月16日)

58、李亞威:深圳觀念的美好表達:《深圳特區報》,2013年5月9日;

59、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深圳之路:《中國文化報》,2013年5月17日;

60、 夢想,讓一座城市飛翔:《中國文化報》,2013年5月25日;(《深圳商報》,2013年4月28日)

61、 九十年後看《中國問題》:《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5月31日;(《深圳商報》轉載,2013年6月8 日)

62、 對文化積澱論的幾點質疑(上):《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6月28日;

63、《人文頌》: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文化報》,2013年7月2日。

文化思考與探索實踐>>

歷史將無可動搖地證明,這座城市崛起的這30年,是它永不會磨滅的輝煌時期。拓荒者一批一批地到來,把自己的痛苦和希望,迷惘和尊嚴,深植在這裡。有的永遠掩埋地下了,甚至連墓碑都沒有,而更多的則是鮮花般怒放,長成綠蔭如屏的大樹,拔地而起的高樓,化作永遠守衛著這座城市的精神與意志。這就是“深圳十大觀念”,這些觀念不獨屬於深圳,它是時代留存的共同精神財富,是激勵我們前行的不竭動力。

——王京生《有多少觀念激勵我們前行》

理念

城市的發展以經濟為基礎,以制度為保障,以文化為靈魂,一座城市的終極意義是文化。現代城市的競爭已經從“拼經濟、拼管理”的階段,進入到“拼文化”,以文化論輸贏、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敗的階段。文化成為決定未來發展的關鍵,成為城市的核心競爭力,文化形態是一座城市有別於其他城市的根本所在。

深圳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視窗”,是一個商業極為發達、市場化程度很高的城市,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聚集到這裡來實現發財致富的夢想,功利主義、實踐理性等一度影響著這座城市發展目標,影響著人們幸福觀念的形成,為此,需要文化與知識的力量來加以平衡,並最終落實為價值理性和人文精神的建構,以鍛造創新型、智慧型、力量型城市文化為深圳文化發展的基本定位和明確導向。發展創新型智慧型力量型文化,就是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創新為城市之魂,以追求知識和理性為旨歸,保持生生不息的進取精神。

王京生王京生

深圳這座城市構成的主體是移民,他們每個人都是文化的載體,匯集在一起就是宏偉的交響詩篇。深圳文化血液中有著豐富的中華母體文化基因,體現了中華文化的豐富性和活力,民族傳統的浸潤無

處不在。深圳又是一座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連線中西,在大量的對外開放和交流活動中吸收了世界文明的精華。正是在傳統的浸潤和現代的創造中,“展望未來,我們堅信,深圳築造的不僅是高樓大廈”,“我們還在走向一種‘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正在創造一種高尚的城市文明樣式”。

文化發展戰略應當有兩個基本支柱:一是公民的文化權利,就是要讓每個公民都享有基本的文化權利;二是國家文化主權,就是在吸納世界最優秀的文明的基礎上確立中華文明的主體性地位,通過國家主權的張揚來拓展國家利益。“文化自覺”,落實到個人層面就是文化權利,落實到國家層面就是國家文化主權。

探索

1.實現市民文化權利

王京生在2001年撰文提出了市民文化權利的概念。實現市民文化權利,就是使每個市民都有享受文化成果的權利、參與文化活動的權利、開展文化創造的權利和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權利。黨委和政府有責任、有義務“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共資源,創造各種條件去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權利的實現;同時,政府作為其中的責任主體,必須把公民文化權利的實現程度作為政府文化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

近年來,深圳將實現市民文化權利作為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全國率先實行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所向公眾免費開放,對高雅藝術進行票價補貼。深圳讀書月、“創意十二月”、“市民文化大講堂”、“鵬城金秋文化節”、“外來青工文化節”、“社會科學普及周”等文化品牌活動面向基層,市民可以直接參與。美麗星期天、戲聚星期六、光影星期五、劇匯星期天、深圳晚八點等公益文化活動,讓市民不費分文盡享高品位文化。

2.創造先進的城市文明

“一個城市好不好,最終要看城市文化的整體素質、品質和品位,這不但決定今天城市的基本品格,它的人口適宜居住指數,更重要的是它深刻影響到一個城市的長遠發展。城市的終極意義就是文化的追求,一種文化品位的追求”,“我們所留給後世的,不應只是在物質上的豐饒,還要有豐富的精神創造”。

王京生王京生

“深圳讀書月”。早在2000年,深圳就設立了中國第一個讀書節慶活動,確定每年11月為深圳讀書

月。目前,深圳讀書月已經成功舉辦了13屆,累計舉辦2000多項讀書文化活動,參與人數超過7000萬人次,被認定為全國推進全民閱讀活動的成功典範。王京生在談到讀書月時說,“深圳經濟特區才31歲,卻以12年的時間持之以恆地推動讀書月,推動全民閱讀,就是為了‘以大氣去壓制浮躁,以優雅去驅逐粗俗’,讓這座年輕城市有一種優雅、淡定、從容”。

“深圳關愛行動”。 2003年12月18日,首屆關愛行動舉行。創辦至今,深圳關愛行動已經連續舉行了9屆,舉辦了1.2萬多項愛心活動,吸引了上千萬人次參與,形成了“政府主導、媒體承辦、全民參與”的運作模式。王京生在一次關愛行動的座談會上說:“仁者之愛推己及人,仁者善行光輝充實。這便是深圳關愛行動業已呈現的風格,是我們可愛的城市正在形成的光榮傳統”。

“市民文化大講堂”。 自2005年6月推出以來,“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以“弘揚人文精神,發展公共文化,豐富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品位”為宗旨,堅持每周開講,讓大講堂真正成為“市民文化、市民參與、市民享用“的文化殿堂,被文化部評為"國家十大文化創新工程”。

“兩城一都”。十年前開始推動深圳的“兩城一都”建設,即“鋼琴之城”:源於深圳在鋼琴教育和鋼琴普及方面的相對優勢,一批年輕的鋼琴演奏家頻頻在國際大賽上獲獎;“圖書館之城”:建成公共圖書館638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布點160台,實現平均每1.5萬人擁有一個基層圖書館;“設計之都”: 2008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深圳加入全球創意城市網路,並授予"設計之都"稱號,深圳成為中國首個加入全球創意城市網路的城市。

3.“深圳十大觀念”

2010年,恰逢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網上的一篇帖文《來深十八年,再回憶那些曾令我熱血沸騰的口號》引起了王京生的關注。當社會方方面面在總結特區過去的30年時,他發現用“觀念”解讀城市,是把握城市本質的一個很好的視角。隨後,深圳報業集團主辦了“深圳十大觀念”評選活動,經過網路徵集和幾百萬人投票,結合專家和市民代表評選,最終評選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敢為天下先”、“改革創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深圳,與世界沒有距離”、“讓城市因熱愛讀書而受人尊重”、“實現市民文化權利”、“送人玫瑰,手有餘香”、“來了,就是深圳人”十條最具影響力觀念。

王京生王京生

4.建設“深圳學派”

深圳在學術文化上,缺乏和一流城市進行對話的能力,但深圳是具有形成學派可能性的地區之一。 “凡經濟發達之地,必文化興盛之邦”,“我們還是將'深圳學派'的命題端出來,因為穿透深圳浮躁的風氣,我們倒恍然似見到美輪美奐的文化強盛的一座新城”,“學派的籲求,體現出深圳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要求自我認識、自我激勵的學術自覺”。2012年初,深圳召開的深入實施文化立市戰略建設文化強市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打造“深圳學派”。一個開風氣之先、引領思想潮流,以“國際視野、民族立場、時代精神、深圳表達”為宗旨的“深圳學派”正在醞釀、構建之中。

5.建立強大的文化產業

王京生王京生

在2004年初的一個座談會上,王京生在講話中指出:“為什麼要建立強大的文化產業,一言以蔽之,沒有強大的文化產業就不能保證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無論是實現市民文化權利,還是維護國家文化主權,推動社會主義大發展大繁榮,都必須有強大的文化產業作為支撐。如今,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深圳的四大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形成了“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金融”、“文化+旅遊”等產業新模式和文化新業態,湧現出華僑城、騰訊、華強文化科技等一批創新型文化企業,打造出大芬油畫村等12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2011年,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920億元,占GDP的8%。2004年,首創文博會,至今已成功舉辦8屆,成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加大文化產業的對外開放和國際交流、推動中華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向世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深圳較早建立了文化產權交易所,並參與發起設立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與文博會一起成為服務和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三大國家級平台。

自2003年被列為全國首批9個文化體制改革綜合性試點地區之一以來,深圳充分發揮“視窗”和“試驗田”的作用,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全面完成了各項改革重點任務,取得了良好成效,分別於2009年、2011年、2012年連續三次榮獲“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先進地區”稱號,是全國連續獲此殊榮的兩個副省級城市之一。在2012年9月26日召開的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表彰大會上,深圳被通報表彰為十年來的“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先進地區”,王京生同志作為先進地區代表受到了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6、“音樂工程”與“影視工程”

王京生王京生

深圳是文藝精品迭出的“沃土”,僅“十一五”期間,共獲得國家級獎項1475項、國際級獎項516項,成就了精品創作的“國家立場、深圳表達”,以特區作品弘揚中華文化和時代精神。深圳有著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總是在國家和民族的重大歷史節點發出響亮的聲音、記錄時代的閃光,音樂和影視成為深圳的優勢藝術門類。

2009年,王京生策劃啟動“音樂工程”、“影視工程”兩大龍頭文化工程。“音樂工程”催生的歌曲《走向復興》、《迎風飄揚的旗》與《我們的信念》構成“深圳新時代三部曲”,加上《你是一面旗幟》,這4首歌曲唱響“領航中國”喜迎十八大勝利召開專題文藝晚會;中國音樂“金鐘獎”流行音樂大賽落戶深圳;合唱團屢次國際折桂;原創音樂“鵬城歌飛揚”唱響悉尼、紐約、北京……整個城市營造出濃厚的音樂氛圍。“影視工程”湧現電視劇《命運》、《兵峰》《家風》、《心術》、《馬文的戰爭》,電影《走路上學》《守護童年》,紀錄片《風帆起珠江》、《文明的故事》、《風雪可可西里》等一系列精品,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飛天獎、金雞獎及百花獎等榮譽,打造出一支在國內叫得響的“影視深軍”。

7、大型儒家文化交響樂《人文頌》

2013年9月,王京生策劃的深圳原創大型儒家文化交響樂《人文頌》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演出。國內外眾多媒體對此給予了廣泛報導和高度評價。《人文頌》用西方人熟悉的藝術形式來闡述儒家文化思想,傳遞了中國文化的核心理念,即尊重人的價值,很好地闡述了“中國夢”,不僅是溝通東西方文化的最佳橋樑,其人文價值更超出了藝術價值。聯合國教科文企業文化助理總幹事班德林和承辦方法國“文明間對話音樂協會”主席瑪麗·瑪達莎希評價,《人文頌》的演出,表明了深圳文化發展取得了突出成就,為世界和平文化做出的努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