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蜀黍葉
正文
玉蜀黍葉(《綱目》)
玉蜀黍葉,即禾本科植物玉蜀黍葉片,主治淋瀝沙石,痛不可忍,煎湯頻飲。
玉蜀黍黑粉病又名瘤黑粉病,是常見的玉米病害之一,由玉米黑粉菌侵害所致。此病在溫暖氣候條件下為害最烈。孢子能在土壤內及玉米殘茬落葉內越冬,危害翌年作物。
症狀特徵 防治方法 參考資料Zea L. 玉蜀黍屬,禾本科,只有玉蜀黍Z. mays L. 1種,原產地可能為美洲,現廣植於世界各地,為重要穀物之一,供食用,莖葉為牛馬的飼料,因栽...
本屬描述 所有物種玉蜀黍指霜霉,菌類。病株矮小,葉片呈現淡綠黃綠相間的條紋,葉背生白色霜狀霉層,後期病葉枯死,引致玉米霜霉病,又名瓜哇霜霉病(Java corn down...
國外分布 寄主範圍及危害特點 典型症狀 病原菌形態與生物學特性 發病條件與傳播途徑發病早的果穗苞葉呈蒼白色或稻草色,在吐絲後兩星期內染病,果穗變為灰褐色,整個果穗萎縮或腐爛。重量輕或小的果穗呈直立狀態,這時果穗和內苞葉或內苞葉之間緊密...
玉蜀黍葉點霉,屬殼霉目,殼霉科,拉丁名為Phyllosticta zeae。
玉蜀黍葉點霉玉蜀黍,中藥名。為禾本科玉蜀黍屬植物玉蜀黍Zea mays L.的種子。遍及全國。具有調中開胃,利尿消腫之功效。常用於食欲不振,小便不利,水腫,尿路結石。
入藥部位 性味 歸經 功效 主治常綠棕櫚狀植物,樹幹圓柱形,高達4米。葉螺旋狀排列,羽狀全裂,長2-3米,葉柄兩側具短刺;羽處叉狀分裂;裂片線狀披針形,邊緣波狀,長20-30厘米,寬2...
地理分布 形態特徵 區分要點 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 保護級別叉葉蘇鐵(拉丁學名: Dyer)是蘇鐵科蘇鐵屬的植物,又稱龍口蘇鐵、叉葉鳳尾草,蝦爪鐵等。 樹幹圓柱形,高可達60厘米,徑達5厘米,基部光滑,暗赤色。葉...
植物學史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地理分布 栽培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