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主要為害果穗。致果穗全部或部分生出淺紅色霉狀物,使籽粒發霉。多發生在收穫後的果穗上,遇有秋雨連綿的年份也可發生在田間。
病原
Trichothecium roseum (Bull.) Link稱粉紅聚端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菌落初白色,後漸變粉紅色。分生孢子梗直立不分枝,無色,頂端有時稍大,大小162.5—200×2.5—4.5(um);分生孢子頂生,單獨形成,多可聚集成頭狀,呈淺橙紅色,分生孢子倒洋梨形,無色或半透明,成熟時具1隔膜,隔膜處略縊縮,大小15—28×8一15.5(um)。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隨病殘體留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傳播到果穗上,由傷口侵入。發病後,病部又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蔓延,進行再侵染。病菌發育適溫25—30℃,相對濕度高於85%易發病。
防治方法
(1)首先要防治玉米紋枯病,從清潔病原、栽培耕作防治和藥劑防治入手,詳見玉米紋枯病。(2)選用抗病品種。(3)適當調節播種期,儘可能使該病發生的高峰期,即玉米孕穗至抽穗期,不要與雨季相遇。(4)發病後注意開溝排水,防止濕氣滯留,可減輕受害程度。(5)必要時往穗部噴灑5%井岡黴素水劑,每667m2用藥50—75ml,對水75—100L或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多菌靈懸浮劑700—8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4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視病情防治1次或2次。(6)在乾旱缺水地區每667m2用20%井岡黴素可濕性粉劑或4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0g製成藥土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點心葉,防治玉米穗腐病,防效80%左右,同時可混入殺螟丹粉劑等殺蟲劑兼防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