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玉笥山文化是一個文化概念,是對玉笥山的歷史、人文古蹟、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文學描述、仿古建築藝術、宗教文化等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詮釋。
旅遊資源文化
◎玉笥山
玉笥山原名群玉山,相傳漢元封五年(前106)武帝南巡時,天降玉笥於太白峰,遂改名為玉笥山。自北向南,有覆箱、太白、元陽、送仙等32峰,皆如“削玉染黛、凌雲摩霄”,又如“龍騰虎躍,勢欲搏人”。漫山古木森幽,重重掩映。七泉二井,消冽甘美,四時不絕。玉澗水發源於此,蜿蜒曲折注入贛江。山下六石,為縣域唯一石質岩溶地貌,怪石嶙峋,千姿百態,溶洞深邃連環,乳石遍生。集山石林泉為一體,構成其獨特的自然風貌。
這裡又是中國南方著名的道教聖地。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記》中記為“第十七大秀法樂洞天”、“第八郁木福地”。元代大詩人揭奚斯《承天宮記》中有“天下稱名山,在大江之西有三,曰匡廬、曰閣皂、曰玉笥,而玉笥尤為天下絕境。”的贊語。極盛時有“二宮、二十一觀、二十四壇”之說。現存的宋時百花橋,為全省最大的隧道式石拱橋,歷經近千年滄桑,仍堅固如初,雄風依舊,宋景定九年的宮門橋,秀姿未減,為省內少見的宋代營造式。始建於宋代的“環玉閣,仍亭亭玉立在琅牙青玉的仙人石上”。還有近年出土有關道教的豐富文物,揭示出這裡豐厚的道教文化內涵。
◎雲騰飈馭祠
雲騰飈馭祠。坐元陽峰南,俗稱“南祠”。始建於唐天寶六年(747)。相傳唐貞觀年間,吉州刺史吳雲儲辭官攜家修道於此,道成舉家飛升,後人以其靈異傳入朝廷。唐玄宗李隆基遣宦官崔朗建廟祀之,初名“雲儲寺”。歷代重修、規制不一。宋真宗時,加封吳雲儲為“華岳府主”,賜額“雲騰飈馭”。奉祀吳雲儲“頂日月冠,劍履圭佩,一如王者。”偶像原祠毀於“文革”,今祠系1987年何君村委會集資重修。
◎仙人石
仙人石。位於何君村中央,橫列如屏,怪石層磊,為六石中最玲瓏奇秀者,石上仙人橋,大自然造就,橋上可容十餘人,橋洞可藏五、六人。橋兩側陡削,甚險峻。石南有“駱駝峰”,如雙峰駝伏地,昂首向天,濛濛細雨天觀之,更是維妙維肖,月夜觀之,如向天嘶鳴,更是一番情趣,故又名“峰駝鳴月”。
◎仙人泉
仙人石下有仙人泉,水之石下出,繞石洞穿行,在石前匯聚兩泉池,上池為村民飲用水,下池為洗滌用水。相傳秦時驪山役徒孔丘明等10人,避隱玉笥山,一仙人贈一缽10尾鯉魚,孔丘明等鑿池畜養池中,後9魚化龍,孔丘明等9人乘龍飛升,留何紫霄在人世修成地仙。故泉、石皆名“仙人”,何君村因何紫霄而稱“何君”。
◎環玉閣
環玉閣始建於宋,原名“大成閣”,清乾隆時,峽江知縣張九鉞因視周圍六石環立,色青如玉,改題為“環玉閣”。高三層,一、三層四角,第二層八角,皆髹以棕漆,青瓦迴廊,小巧別致。近幾年多次維修,保持原狀原貌。環玉閣於1984年7月被峽江縣人民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泰石
泰石位於村西北,占地數十畝,為六石中最大者。有石磴曲折直達頂部,最高峰兀立,高20餘米,四面陡削如斧劈,狀如觀音佇立,俗稱“觀音峰”,。頂部還有怪石錯落排列,儼如群仙畢集,故稱“會仙石”。泰石下洞穴深邃莫測,敞如廣庭,仄如斗寶,暗流淙淙,乳石遍生,玲瓏峭異。據探測,如能逐年開發,一座神奇的地下宮殿將會展現在世人面前。
詩詞歌賦文學
歷代以來,關於題詠玉笥山的詩文詞賦有三百餘首。這些作者有的是景仰風範,過閭必式;有的是供職江西,就近遊覽;有的是久慕勝跡,專程探訪;有的是欲享清幽,就學宮中。他們大都觸景生情,落筆成章。其中不乏名流之輩:諸如唐代方千,南唐徐鉉,宋代黃庭堅、朱熹、劉弇,明代解縉、金幼孜、羅洪先、王陽明、胡儼,清代查慎行等。
◎玉笥雙璧
在古代詩詞歌賦中,被譽為“玉笥雙璧”的文字是一歌一賦,即:元代揭徯斯的《玉笥山歌》和明代金幼孜的《玉笥山賦》。“玉笥雙璧”是玉笥山文學的代表作,其他詩人、文學家等創作的詩詞,或言一景一物,或抒覽勝豪情,或道懷古幽思,或冀求仙訪友,不一而足。
(1)玉笥山賦。全文長達2450字,氣勢磅礴,將玉笥山的自然風貌描寫得淋漓盡致。通過神仙幻景的傳說折射出玉笥山的鐘靈毓秀,展示出人文與歷史景觀。見百科詞條:玉笥山賦。
(2)玉笥山歌。全詩共68句,一韻到底。《玉笥山歌》在描寫玉笥山時,從峽江玉笥山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開始,既爾描寫玉笥山的景物風貌,在歷史人物形象神化模擬中,給人展示的是一種仙幻奇絕的景觀感受。見百科詞條:玉笥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