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簡介
玉屏鎮位於東經103°35′-103°48′,北緯22°28′-23°01′之間,地處紅河州東南部,屏邊縣南端,大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是屏邊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與本縣新現、灣塘、白河三個鄉接壤。國道326線穿境而過,南距國家級開放口岸河口縣105公里,北距省級經濟開發區蒙自縣78公里。玉屏鎮內濕潤多雨,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旅遊資源豐富。境內的大圍山國家級保護區、 火山遺址、火山岩瀑布等自然風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烈士陵園和苗族“採花山”、彝族“跳掌”等民族文化具有獨特魅力。
發展歷史
漢代屬牂牁郡進桑縣,東漢時為進乘縣地,蜀漢為興古郡地,南北朝歸建寧州梁水郡,唐代南詔國時為通海都督轄地。民國2年(1913年)由開化府文山縣分設靖邊行政區。縣城建於大窩子。民國22年(1933年)取境內屏邊的“屏”字和靖邊的“邊”字,決定縣名為屏邊縣。1949年7月成立中國共產黨屏邊縣委員會,由孔永清同志任書記。1950年1月9日成立屏邊縣人民政府,孔永清同志任縣長。1950年1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屏邊全縣,從此各族人民獲得新生。1963年7月1日根據《民族區域自治法》建立了屏邊苗族自治縣,隸屬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解放初期的縣城只有0.19平方公里。經過50多年的建設,縣城日新月異,商店、賓館、體育館、機關、學校鱗次櫛比,宏偉壯觀。一座占地3.3平方公里的新興邊城展現在人們面前。修建13146平方米的休閒廣場,投資7200平方米的三星級賓館,投資1320萬元,建成454平方米的民族體育館,建成縣人民醫院住院部大樓 ,建成屏邊一中教學大樓。還新建了長386米、寬22米的文化路和文化大橋,改造擴建衛國路,新建大圍山廣場,改造新建占地23.5畝的農貿市場。更換行道路燈,種植行道樹。現在的屏邊縣城,街道寬敞,各種車輛在大街上魚貫穿梭;商店、食店、攤點人流不息,生意興隆;城郊四周,層層梯田,片片翠綠,杉林青青,宛若屏障。
自然概況
全鎮國土面積321.06平方公里,森林面積26萬畝。有耕地面積25957.6畝,其中水田14693畝,旱地11264.6畝。鎮內地勢南高北低,最高為南部大圍山,海拔2341米,最低為東南部咪租河與南溪河交匯處,海拔249米,相對高差為2092米。鎮內濕潤多雨,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旅遊資源豐富。主要山峰有大圍山、大尖山、老五洞山,河流有新現河、凹嘎河、咪租河、金廠河等。年均氣溫16.5℃,年降雨量1650毫米,低緯度山地季風立體氣候明顯,自然形成了多層經濟帶,適宜種植草果、八角、龍眼、荔枝、甘蔗等多種經濟作物和玉米、水稻等多種糧食作物。
發展規模
社會經濟
現在的玉屏鎮由原玉屏鎮、滴水鄉撤併組建而成,轄4個社區居委會、13個村民委員會,分別為玉屏社區、大圍山社區、大龍樹社區、衛國路社區、阿季伍村委會、半坡村委會、凹嘎村委會、新榮村委會、姑租碑村委會、平田村委會、大份子村委會、龍古村委會、卡口村委會、補嘎村委會、前進村委會、王家村委會、新儂村委會,91個自然村,117個村民小組,全鎮總戶數8992戶,總人口30956人,其中農業人口1.9萬,占總人口的66%。共有87個黨支部,現有黨員665名;國小適齡兒童人學率為100%,國小鞏固率為100%,國小六年完學率為100%。2004年組織農業科技培訓124期2400餘人次,發放技術資料3200餘份,推廣電腦農業1萬畝,農村基礎教育得到加強,農民民眾科技意識逐步增強;2004年全鎮完成鄉鎮企業總收入為11365.4萬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93.04萬元;完成上劃中央“兩稅”143.89萬元;私營企業發展到30戶,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503戶,從業人員2656人;個私經濟註冊資金達4042.4萬元;完成鄉鎮企業總收入10273.6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4931萬元,比上年增收625萬元,增長14.5%;糧食總產量達916萬公斤;農民人均有糧341公斤,生豬存欄24165頭,出欄65313頭,農民人均純收入1315元。發展小鐵頭白訂單農業700畝,冬早蔬菜840畝,大棚蔬菜4.5畝;種植食用菌19800公斤;發展棗子、柿子、草莓、龍眼、荔枝、桔子等各種農經作物2296畝;種植大黃藤1200畝,示範種植亞麻1000畝;農業走上多樣化發展路子,有效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
基礎設施
水利:修溝渠740條,已解決92個村民小組5372戶20488人及9876頭大牲畜飲水和11670畝農田灌溉問題。境內有水庫3座,總庫容量352.5萬立方米。
交通:轄區以326國道和昆河公路為公路主幹線,輻射各社區、村委會;行政村公路里程65. 6公里,通路率100%,自然村公路里程76. 03公里,通路率84%;自然村公路多為土路,大部分在多雨季節很難通行。
通訊、廣播電視:全鎮所有社區、村委會均開通程控電話,有2個村委會尚無行動電話信號覆蓋,4個社區及4個村委會已安裝閉路電視。
民俗文化
玉屏鎮居住著漢、彝、苗、壯、瑤等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豐富,民族服飾類型多樣,各民族較為隆重的節日有:苗族花山節、彝族跳掌、壯族花米飯節等。其中每年由玉屏鎮承辦的“屏邊縣苗族花山節”,節目豐富,有對山歌、爬花桿、鬥牛、鬥雞等,每年都吸引大量遊客觀光。
特色產業
玉屏鎮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2007年主產業全鎮銷售總收入2438.79萬元,占農鎮經濟總收入41.81%。玉屏鎮鎮目前正在發展草果、八角、雪梨、彌猴桃、冬早蔬菜、杉木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雪梨、彌猴桃、經濟林木、茶葉及養殖產業。
包穀飯:金黃色。是各族人民的食品之一,以白雲鄉包穀製作為佳。吃起來既鬆散,又香甜。
蕎飯:金黃色,亦稱“蕎疙瘩”。為高山人民的食品。以白雲、底咪底、白乍底村的蕎粉製作較好。在賓館、食店裡是人們喜愛的食品。
花米飯:它的製作方法是用小靛葉(板蘭根)、羊咪咪花、黃姜幾種野生植物為染料,拌糯米染制蒸熟而成。蒸熟後的花米飯五顏六色。飯香、色美,是壯族人民“六月六”節日期間喜愛的食品。個體私營業主製作後,銷往省內外,深受人們的喜愛。
除此之外,各種野菜製作的佳肴還有:菜豆腐,臭筍,醃涼樹花,炒或涼拌龍爪菜(蕨蕨菜),涼拌草果芽,雞血白旺,剁雞參,炒或燉竹筍,飛花菜煮魚,酸筍煮魚,涼拌刺腦苞和涼拌苦巴勾,炒或燉香菌,涼拌或炒木耳等等。這些綠色食品製作的佳肴香甜可口。
文化教育
玉屏鎮建有國小11所,校舍建築面積29775平方米,擁有教師350人,小學生就讀於玉小民小及村國小,中學生就讀屏邊一中和職中。全鎮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40人,其中小學生1505人,中學生535人。
玉屏鎮全鎮建有圖書室3個、業餘文娛宣傳隊27個,極大的豐富了人民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玉屏鎮居住著漢、彝、苗、壯、瑤等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豐富,民族服飾類型多樣,各民族較為隆重的節日有:苗族花山節、彝族跳掌、壯族花米飯節等。其中每年由玉屏鎮承辦的“屏邊縣苗族花山節”,節目豐富,有對山歌、爬花桿、鬥牛、鬥雞等,每年都吸引大量遊客觀光。
社會保障
玉屏鎮現有農戶4940戶,共有鄉村人口19441人,其中男性9669人,女性9772人。其中農業人口18036人,勞動力13008人。玉屏鎮以彝族、漢族為主,是彝族、漢族、苗族、瑤族等多個民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1360人,漢族5329人,其他民族1878人。
到2007年底,全鎮農村參加農鎮社會養老保險88人,占人口總數的0.4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369人,參合率73.91%,五保戶64人。占總人口的0.33%;享受農村低保2150人,占總人口的11.06%。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縣醫院,全鎮有衛生所9個,有鄉村醫生12人。全鎮建有公廁20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0個,4個社區及9個村委會建有生活排水溝渠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