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獸面乳釘紋銅方鼎生產於商代中期(公元前1590年——1300年),1974年河南鄭州張砦南街出土,通高87厘米口長67厘米 口寬61厘米。
該鼎為多范分鑄而成。口呈長方形,上立二次鑄成的拱形立耳一對,深腹,腹壁微內斂,平底,下有四個上粗下細的空柱形足,器身四面和四隅各鑄單線獸面紋一組。每面兩側與下部飾乳釘紋,足上部各飾獸面紋。這是中國目前發現時代最早的大型銅方鼎,是研究商代前期青銅冶鑄的寶貴資料。
獸面乳釘紋銅方鼎生產於商代中期(公元前1590年——1300年),1974年河南鄭州張砦南街出土,通高87厘米口長67厘米 口寬61厘米。
該鼎為多范分鑄而成。口呈長方形,上立二次鑄成的拱形立耳一對,深腹,腹壁微內斂,平底,下有四個上粗下細的空柱形足,器身四面和四隅各鑄單線獸面紋一組。每面兩側與下部飾乳釘紋,足上部各飾獸面紋。這是中國目前發現時代最早的大型銅方鼎,是研究商代前期青銅冶鑄的寶貴資料。
商獸面乳釘紋銅方鼎是1974年在河南鄭州出土的文物,現藏於河南博物院。
文物簡介 簡介象紋銅鐃,1959年出土於湖南省寧鄉縣老糧倉師古寨山頂。通高70厘米、銑(xiǎn)間寬46.2厘米,重67.25公斤。顏色土褐,外形酷似兩片合起來的瓦...
概述 形制 用途 寧鄉青銅之謎鼎在中華歷史傳統文化中具有極其崇高的意義,鼎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代表性器物。
鼎史 古文獻中對九鼎多有記載:杜嶺方鼎 中國商代中期的青銅器。1974年由一個名叫袁海軍的環衛工在挖土過程中一鎬挖出,地點為河南省鄭州杜嶺張寨前街。共兩件。一件高1米,重86.4千克...
基本信息 相關歷史 學術意義鼎是最重要青銅器物種之一,是古代中國用以烹煮肉和盛貯肉類的器具。三代及秦漢延續兩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見和最神秘的禮器。 鼎有三足的圓鼎和四足的方鼎兩類,...
簡介 發展歷史 代表象紋銅鐃,商代的打擊樂器。1959年出土於湖南省寧鄉縣老糧倉師古寨山頂。通高70厘米、銑(xiǎn) 間寬46.2厘米,重67.25公斤。顏色土褐,外形...
概述 形制 用途 寧鄉青銅之謎 藏品信息(中國國家博物館)爵嵌綠松石饕餮紋牌飾素爵饕餮乳釘紋方鼎雷紋扁足鼎牛首饕餮紋尊饕餮紋卣饕餮...虢季子白盤琱生簋虁紋方鼎散氏盤憀生盨雲紋犧尊螭虎紋鏡象首獸紋簋侯母壺垂鱗...青釉獸面三足鼎彩繪陶盒鳥形豆彩繪繭形壺彩繪陶壺方壺陶薰爐綠釉陶奩原始瓷雙...
書籍目錄簋,流行於商至春秋戰國時期。主要用於放置煮熟的飯食。簋的形制很多,變化較大。商代簋形體厚重,多為圓形,侈口,深腹,圈足,兩耳或無耳。器身多飾的獸面紋,有...
基本資料 器物簡介 器物功用 青銅器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