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門簡介
獨立門位於首爾西大門外,原用於迎接中國明朝和清朝使節的迎恩門旁邊,迎恩門是朝鮮國王親自迎接中國“天使”的地方。1896年,朝鮮愛國組織獨立協會為了慶祝朝鮮脫離中國清朝獨立,遂在這個象徵重大外交活動的場所修建了獨立門,修建獨立門的費用是全體國民捐獻的,1898年竣工。另外,獨立協會還把迎恩門旁的中國使臣之驛館“慕華館”改建為獨立協會的辦公地點。現在獨立門前只剩下迎恩門的兩個門柱了,但仍能讓人想像出當時樣子。
建築外觀
看到獨立門不禁讓人想起了法國巴黎的凱鏇門,因為它模仿了凱鏇門的建築式樣。獨立門是用花崗岩砌
成的,高達14.28米,下面有道路通行。獨立門兩側分別使用漢文和韓文寫有“獨立門”字樣,兩側畫有太極旗。在獨立門左邊內側有通向屋頂的台階。周圍種有韓國國花木槿花,圍繞獨立門還修建了道路和立交橋,坐在車上就可以一覽獨立門的風采。相關歷史
原韓國首爾西大門外一幢大門式建築,原名“迎恩門”,是朝鮮王朝專門為了迎接明王朝使節修建的
(1407年,初名迎紹門)。中國使節來朝鮮必須從此門下通過,接受朝鮮國王派遣的官吏的盛大迎接。1539年,明朝使臣薛廷寵寫了“迎恩門”掛了上去,之後稱為迎恩門。“迎恩門”旁邊還修有招待中國使節的國賓館,題名“慕華館”。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戰敗,在1895年同日本簽訂了恥辱的《馬關條約》,被迫割讓台灣、澎湖給予日本,並放棄對朝鮮王朝的宗主權。1897年,朝鮮改國號稱大韓帝國。迎恩門作為藩屬國的象徵,在1896年即被憤怒的民眾放火燒毀(僅剩石柱子),並在原址修建了獨立門(1898年竣工),門東一側上書韓文“獨立門”,門西一側上書漢字“獨立門”,“慕華館”改名獨立館。
旅遊信息
獨立門地址:首爾市西大門區峴底洞
獨立門當地交通:捷運 - 乘捷運3號線到獨立門站下,4號出口徒步5分鐘即可。
獨立門觀覽時間 : 24小時開放
獨立門休息日 : 終年無休
獨立門觀覽費用 : 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