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理財是由獨立於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的不代表和隸屬於任何一家金融機構的金融服務型企業。不偏重任何一家產品供應商,而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公司通過分析客戶的財務狀況和理財需求,判斷所需的投資產品,提供綜合性的理財規劃服務。
專業彰顯客戶利益
匯福財富管理中心所遵從的是一個專業的服務流程,按部就班的瞭解客戶的理財目標與家庭財務狀況,然後才草擬理財規劃,配置理財產品,反覆與客戶討論,才把理財規劃執行。透過這樣的一個服務流程,我們首先讓客戶清楚個人的理財目標、投資的期限與產品的選擇,並對產品的收益與風險有充分的理解,而且投資期限與市場變化的關係,這些重要的思想準備與教育,可以幫助客戶理性地應對投資市場的起跌,不會盲目的跟風。所以專業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理財收益,還包括投資情緒的調整與心理支持。
以客戶為主導、量身定製 在為客戶制定相關的理財規劃之前,我們首先通過面對面的溝通,引導客戶探索潛藏心底的理財需求,然後設立明確的理財目標,把客戶提供的家庭實際財務狀況進行分析,以客戶的需求為導向,量身定製個性化的理財規劃方案。
我們為客戶挑選理財產品的時候,不會只集中的配置某一家公司的產品,而是包含不同公司產品的產品組合。匯福財富管理中心把市場上的所有金融理財產品集合在一起,將各家公司的金融產品進行比較,把同類型產品中的表現優越者挑選出來,成為一個真正的金融理財產品超市。所以,匯福財富管理中心立足於獨立、公正的產品挑選,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涵蓋的金融產品包括證券、債券、保險、信託、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等。
第三方理財的興起
目前,新股發行提速,基金銷售火爆,炒金炒匯忙得熱火朝天,理財市場十分熱鬧。然而,在這些理財產品面前,消費者卻產生了許多疑惑,應該如何選擇?一個現實問題出現了:哪裡有專業第三方理財的理財顧問能站在客戶的角度指點迷津?基於這種現狀,一種“只賣規劃不賣產品”的新興理財業務——第三方理財正悄然興起。 據了解,此種業務發源於歐美等已開發國家,中國香港十年前才起步,近兩年才開始出現於北京、上海及沿海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據有關部門在上海、北京、廣州三城市開展的理財需求調查顯示,74%的被調查者對個人理財服務感興趣,更有41%的被調查者表示需要個人理財服務。有業內人士還估計,2007年全國的個人理財市場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人民幣,專業理財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如何挑選獨立第三方理財顧問
國內理財顧問的隊伍在急速壯大——有海歸、有金融機構的銷售代表、還有剛畢業的大學生,甚至有報導說銀行的保全都能充當“理財顧問”,指點大媽們買基金。冠以理財顧問名銜的人越來越多,如何才不被他們迷了眼?
理財並不是把存在銀行的錢換成國債、買幾隻基金那么簡單,它涉及儲蓄、投資、保障、稅籌等諸多方面。基於此,理財顧問首先應具備一定的專業資質。
良好的教育背景、金融業從業經歷、所獲各種殊榮,都能作為初步判斷理財顧問資質的標尺。此外,還可以看看理財顧問是否具有理財資格或水平證書,比如CFP(註冊金融規劃師)、RFC(註冊財務顧問)、RFP(註冊財務規劃師)、CWM(特許財富管理師)、REA(房地產評估師)等。除了看資質,理財規劃的方案可以從3個方面進行評估:以客戶的需求作為理財規劃和行動的出發點;為客戶打造量身定製的理財方案; 是否專業,通過資產配置為客戶提供最佳化的投資方案,追求利得最大化。理財方案風險可控度,理財最主要是風險的可控度。
國內知名獨立第三方理財顧問有哪些?
1.諾亞財富管理中心
是由湘財證券私人金融總部改制於2003年8月成立。目前中心擁有私人財富顧問22人,為超過3000人提供全方位私人財富管理諮詢業務,服務的私人客戶的資產規模超過15億元人民幣。
2.標準利華金融
標準利華金融集團有限公司(BGLStandardlever)前身為美國標準金融亞洲區私人理財中心。與2012年10月19日起,正式被香港利華控股有限公司以股權收購形式合併。其優勢在於以國外先進第三方理財經驗融入中國投資領域的一大突破。是國內首選網際網路金融推介信息服務商之一。為投資者提供一對一持證理財師專業理財規劃服務,目前在全國已擁有2800經紀推介人,是客戶最佳信任金融推介信息服務商
3. 好買財富管理中心
好買基金網是專業的第三方基金理財機構,作為獨立、專業的基金投資顧問。每日及時更新開放式基金淨值,基金排名,基金評級,基金新聞,私募基金淨值,私募基金排名。
第三方理財存在的風險
法律風險 首先,第三方理財在界定和規範上屬於法律真空。據記者了解,如今市場上的第三方理財機構多以“理財顧問公司”,“投資諮詢公司”抑或“財富管理中心”的名義運作,具體又分為兩種模式:其一是只提供理財諮詢,其二是既可提供諮詢也可代客理財。由於我國沒有對應的法律部門或者法規對第三方理財機構進行監管,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霍文文教授就認為,很多沒有合法法律地位的私募基金就會打著第三方理財機構的名義進行代客理財。由於金融市場近些年來發展蓬勃,我國的法律法規雖然有將私募納入到《證券投資基金法》調控範疇之內的需求,但由於配套的監管手段、對策和風險控制機制尚不完備,法律規範之路還比較漫長。這也是第三方理財機構與銀行、信託和券商等推出的理財產品的主要區別。 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在經濟哲學上的定義是:基於雙方信息不對稱,從事經濟活動的一方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上海財經大學教師何韌說:“正因為欠缺法律約束,受託方也就是第三方理財機構很有可能利用專業技術和信息的優勢侵害投資者的利益。”如果是只提供理財規劃建議的機構,很有可能因為利益上的牽連而跨越其所宣揚的“中立”。而對於幫助客戶進行資產管理的第三方理財機構,就更有可能行因信用或投資能力不佳而讓投資者受到損失。更應注意的是,很多理財機構其實就是地下私募,門檻一般還都不低於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由於不像公募基金存在定期信息披露機制,投資人的利益也難以獲得穩妥的保障。 投資能力風險 由於現存的第三方理財機構水平參差不齊,雖然其中的服務人員都從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轉入,但是要真正給客戶提供全球著眼、長期規劃、細枝末節並且專業精準的投資理財服務還是非常困難的。這是一個團隊集體智慧的體現,投資能力的高低不在於外表的華麗,而是要追求實際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