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流行

獨立搖滾曲調更加優美,更少噪音並且相對來說,能使人放開憂鬱或類似的煩悶,獨立流行通過更加著重於協調,排列和歌詞創作上從而反映出地下更柔軟,更甜美的一面。包含所有的事物,從chamber pop豪華的管弦樂到twee pop原始的直率,然而它在歌曲上的關注遠遠大於在聲音上的,儘管獨立流行和獨立搖滾都是吸收了來自朋克自我的精神,但是前者丟棄了朋克的虛無主義觀點,研磨了音速的手法。

名詞釋義

Indie一詞取自“Independent”,是指獨立,Pop就是Popular,指流行音樂。

來歷

Indie Pop就是獨立流行樂,它是怎么來的,倒不是一個一下子說得清楚的問題。

大概在80年代金屬樂統治主流,然後90年代Grunge風行一時的同時,在五大唱片公司之外,一些被人忽視的小公司也在始終按著自己的理念推出音樂作品。可以說,他們的影響力微弱,屬於主流之外的地下狀態。說到地下,很多人就會覺得地下意味著極端、前衛,音樂非常人能接受。其實並非全部如此,有些小廠牌,儘管信奉朋克的DIY精神,反對喪失個性的商業性,但並不追隨朋克的虛無主義激進立場和對粗野聲音的追求。他們的音樂更有旋律、更少嘈雜、更少焦慮,更加注重於旋律的優美,氛圍的和諧和歌詞的創作,從而反映出了地下音樂柔軟,甜美的一面。簡言之,他們做的是很好聽、很pop的地下音樂,於是被稱作 Indie Pop。

事實上,這些獨立的音樂廠牌資金薄弱,他們的製作、推廣預算遠遠無法與那些大公司相比較。但是這樣的小廠牌對音樂人又是最自由的,他們不被大公司控制,發行自謀出路,簽約什麼音樂人有時就是取決於老闆自己的音樂趣向,因而能提供給音樂人最寬鬆的創作環境。另一方面,這樣的廠牌又是最貼近樂迷的,儘管是很少量的樂迷,但他們能準確地把握這些樂迷的需求,因而往往都擁有自己的鐵桿。這對樂迷而言也有好處,就是你喜歡某一支Indie樂隊,那么你就很可能會喜歡這支樂隊所屬廠牌下的其他樂隊。

從這樣一些情況可以看出,獨立流行最可貴的是體現出了對音樂的尊重。在工業化的流行音樂領域裡充斥了太多雷同的聲音和情感,而Indie Pop難得地堅持了自己獨立的音樂品味。這些音樂人就像一批埋頭的拓荒者和挖掘者,他們秉持的Indie是一種溫和的態度,並非去破壞什麼或走極端來表現自己的獨立,而是一種不受外界干擾的清醒和對自我趣味的執迷。他們只是做出自己喜歡的音樂,這就已經構成了對現存體制的挑戰。

事實上,這些音樂人並不在意這種音樂是不是很前衛,或者是不是很Pop就沒意思了。也正因為此,他們的音樂在形式上和主流的流行音樂區別不大,但是在聽覺上又給人截然不同的感受,同樣是追求優美和諧的旋律卻不會給人膩味感。這是因為音樂是反映人心性的藝術,來不得虛假和敷衍,在他們的音樂里自然而然地流露著音樂人對音樂獨特的理解和真實的生活感受。

這樣的一群Indie Pop樂隊,日常生活都很低調,似乎遠離塵世,與世無爭。然而一些偶然的機會,一些這樣的獨立樂隊還是取得了局部商業上的成功,也就被一些人驚奇地發現,原來還有這樣好聽又很新鮮不濫俗的音樂。漸漸地,一個半主動半被動的推廣過程,Indie Pop開始被大眾越來越多地了解和喜歡,在近些年開始形成了氣候。

到現在,這一推廣過程還處在積累階段,不能指望它像Grunge一樣可以被一個Nirvana一樣的樂隊一朝間就打進主流,因為Indie Pop和Grunge從形式上和根本內容上都截然不同。Grunge是破壞的極端的,條件合適它就很容易暴力革命成功,但是也無法長久;Indie Pop是溫和的,它本身是在建設和維護音樂傳統的美感,而不是以破化來革命。但是可以預計,隨著更多廠牌和音樂人被大眾所了解,Indie Pop總有一個時候能形成浪潮。事實上,Indie Pop已經開始在掀起浪花。

僅就國內這些年來看,Indie Pop的擁躉是日漸龐大。2000年的時候,中文論壇里開始有人談論Mazzy Star和Mojave 3,同時早先出現的對獨立廠牌4AD的推崇此時達到了一個高峰,儘管4AD並非Indie Pop廠牌,但這意味著國內部分樂迷的注意力開始瞄向了西方流行音樂的縱深地帶;2002年的時候,隨著Belle & Sebastian被《NME》曝光在英國走紅,國內也有了一批蘇格蘭低調民謠的追隨者;這兩年,對一些Indie Pop音樂人和專輯的介紹更是不斷出現在一些國內入口網站的流行音樂頻道內;甚而在不久前看到報紙上的一個推薦夏日音樂的專題里,居然也單獨介紹了 Sarah和Labrador這兩個重要的Indie Pop廠牌。

可以說,就在不知不覺間,Indie Pop藉助發達的網路資訊,以它自然而迷人的身姿來到了我們身邊,並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在今天,這個時代最in的愛樂青年,如果還沒接觸過 Indie Pop,似乎立刻就會被嗤之以鼻,視為落伍。這也沒關係,喜歡什麼音樂那是純屬個人的事情。不過經過上面的大致介紹,你感興趣的話,可以繼續往下去了解 Indie Pop。

分支介紹

關於Indie Pop,儘管它是獨立音樂里的一個分支——獨立流行樂,但在它裡面又存在一些分支。也就是說,Indie Pop儘管加了“獨立”做定義,但它和流行樂一樣,也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它可以囊括一系列具有差異特證的有著獨立流行氣質的音樂,因此也就有一些更細分的名語相對應地來描述它們。我們將選擇最為主要的幾個分支來做介紹,要交待的是,音樂都是具有多變性和融合性的,所以關於音樂分類什麼的,不必太死板地去認識,但是大致了解一下,對理解音樂還是有點幫助的。

Chamber Pop

Chamber Pop是指典雅、高貴、精緻的一種流行樂,強調優美的旋律、精緻的配樂、乾淨的錄音。事實上,“Chamber Music”一詞就是古典音樂中的“室內樂”,因而純正的Chamber Pop經常用管弦樂來製造巴洛克音樂的感覺。

Chamber Pop是對90年代Grunge風潮的回應,在粗糙、暴戾的聲響登上主流造反的同時,Chamber Pop在地下維護著音樂傳統的審美情趣,它給出了Indie Pop關於精緻和純淨的定義。

Dream Pop

Dream Pop顧名思義,就是夢幻一般的流行樂,這是一種更講求氛圍的音樂類型,聲響和旋律並重,經常會有如呼吸般的主音並配以飄忽的吉他或合成器所營造的氛圍。

有趣的是,最為著名的Dream Pop樂隊當屬4AD公司的Cocteau Twins,但是Cocteau Twins卻很少被定義為Indie Pop。大概是因為Cocteau Twins的音樂儘管繽紛迷離,但同時也紛繁嘈雜,不具備Indie Pop通常的簡潔和清爽。

Twee Pop

Twee Pop又被稱為“Anorak Pop”和“Shambling”,可能是最不會被人誤解的Indie Pop,它配器簡單,受到了Punk三和弦的影響;旋律優美,情感表達直接;生活瑣碎小事、甜蜜的青少年戀曲是他們最愛的話題,害羞純真則是他們的一致的可愛相貌。Twee Pop的直率和天真是流行樂本質的體現。

在英國,Twee Pop的中心是Sarah廠牌和後來的Shinkansen廠牌;華盛頓的K廠牌則是Twee Pop在美國的重要基地。

C86

C86應該是和Twee Pop放在一起來說的,因為Twee Pop的出現就是C86的原因。

1986年的《NME》雜誌還沒有現在這么濃厚的商業氣息,也經常在雜誌里推薦一些地下音樂人。當年《NME》在雜誌里隨刊贈送了一盤編號C-86的錄音帶,包括McCarthy、The Wedding Present、Primal Scream、The Pastels和the Bodines這些樂隊簡單直率的作品,在當時引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轟動。

儘管這些樂隊後來並沒有取得很好的商業成績,但是C-86所傳達的音樂風格(被命名為Twee Pop)卻影響了後來的一大批Indie Pop廠牌和樂隊,為90年代以後Indie Pop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相關廠牌

基本信息

Indie Pop離不開那些在一開始默默無聞推動其發展的音樂廠牌。這些廠牌的分布也體現了Indie Pop的獨立特徵,除開英美,像瑞典、西班牙、法國等也是Indie Pop的重鎮。時至今日,獨立廠牌遍布世界,數量難以統計,就連我們亞洲,日本、韓國、台灣等地都出現了一些讓人刮目相看的Indie Pop廠牌。

Sarah

最早的英國傳奇

在英國的布里斯托港出現過著名的Trip-hop三巨頭,但這座海港對當代流行音樂的貢獻遠遠不僅於此。

1987年,Clare Wadd和Matt Haynes選擇了布里斯托港Clifton吊橋沿途的一個小地下室,成立了Sarah唱片公司。關於Sarah公司的運作理念,也許是某些社會學家感興趣的話題,Sarah希望它的唱片發行到一百張時,會有一場全球性的社會主義革命。從這層意味上看,Sarah像是跛著腿奮力向前傾斜奔跑的堂吉科德,但這並不代表它所推廣的音樂是激進咆哮的。Sarah構建了明確的Indie Pop風格:清新爽朗的吉他,簡潔悅耳的旋律,矜持雅致的男女聲唱腔,流暢乾淨的英式吉他編曲,部分小型管弦樂的套用以及夢幻般的和聲。旗下著名樂隊有: Heavenly、Blue Boy、Trembling Blue Stars、Harvey Williams、Fosca、The Field Mice等。

Sarah從1987年到1995年發行了100張低成本高水準的唱片,包括專輯,單曲,EP和合輯。它很好地給傳統的大唱片公司上了一課:即使不燒錢也能做出優秀的流行樂。而且Sarah在唱片平面設計上追求的寧靜唯美風格也堪於著名的4AD美學比肩。

1995年8月,Sarah公司發行了它最後一張專輯《Sarah 100》後宣布關閉。這張專輯集合了幾乎所有Sarah旗下的知名樂隊,既是Sarah音樂品味的精粹,亦是對90年代Indie Pop唯美傳奇的見證。

下面這段話摘取自Sarah公司宣布解散時發表的聲明:

本來就沒什麼海枯石爛的事情,樂隊做完一首歌就解散,你聽到一首完美曲子然後滿意離開,你的戀人轉身走進凌晨5點的雨中,今生今世永不相逢……習慣和拒絕改變,才永遠是你做任何事情的最大障礙。

所以要在100張精美的唱片完成後終結這個唱片廠牌,它們刻畫了流行音樂最絢爛的痕跡,不止在於那些彩色的vinyl 7吋唱片,低保真的十軌EP,或者任何的行銷噱頭。

Sarah只屬於我們自己,它是我們想要創造出和毀滅掉的東西。我們永不舊話重提。

我們想在絢爛的色彩里燃燒,衝動,眩暈,痴狂;我們在嶄新的地方親吻人群,精緻,敏感;我們敢於結束一切。

Siesta

地中海的陽光

地中海的陽光與海風不光會帶來Ibiza小島上浪漫閒適的Chill Out,還有清新雋永的Siesta音樂。

1992年的6月,西班牙的馬德里,兩位青年Manuel Torresano和Mateo Guiscafré創辦了Siesta唱片公司。仿佛承繼著Sarah的音樂使命,這兩位西班牙青年同樣非常樂意為樂迷締造完美和悅耳的流行曲。

在西班牙的Indie廠牌里,Siesta是最具有包融性的一個。以Sarah的獨立風格為基礎,Siesta注入了更多輕柔懷舊的風格來豐富自己的品牌內涵。在Siesta的出版目錄當中,除了Sarah式的清新浪漫民謠之外,還有夢幻般Dream Pop、流暢的電子流行曲、發人深思的低調原聲作品、如甜品般可愛的法語流行曲、旋律動聽的Pop Jazz、乃至優美的電影配樂、帶著濃鬱南歐風情的Bossa Nova。也正因此,Siesta旗下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如英國、美國、西班牙、瑞典、法國和希臘等地的一大批獨立樂隊,包括夫妻組合Mus、馬德里女子樂隊Nosotrash、來自巴塞隆納的Zola、兩個可愛女孩Niza、蘇格蘭格拉斯格六人樂隊Camera Obscura等。

Siesta2004年推出的旅行系列三部曲唱片,由Bossanova大師Ramon Leal操刀製作,匯集Siesta旗下眾多音樂人的共同參與,是領略Siesta包容、多樣的Indie Pop全景的首選。

Labrador

瑞典的清新聲源

提起瑞典流行音樂,你會想到Ace Of Base,M2M,還有Lene Marlin。還有別的獨特又好聽的嗎?對了,你或許還想到了Club 8,沒錯Club 8這支現在很著名的Indie Pop樂隊就是屬於Labrador廠牌旗下。

Labrador是在1998年,由一位行政工作人員Bengt Rahm組創建立的。最初這所微型唱片公司只發行過兩張七吋合輯,當中包括了日後著名的Acid House King樂隊的一首單曲。與此同時,Club 8也脫離了Siesta公司正在尋覓新東家,他們當然首選就在斯德哥爾摩的Labrador。很快,Club 8的第二張專輯在此發行。這個合作可算是Labrador的真正起步,因為Club 8的創作人Johan Angergard獨具慧眼地為Labrador找來了不少新鮮血液,如Waltz For Debbie、Leslies、Lasse Lindh等。

而Labrador的最大特點在於,它不是一所自己去打造樂隊的廠牌,它只是為樂隊出版唱片,音樂的自主權完全交給音樂人自己。這也是它在幾年間就崛起成為瑞典最重要的獨立廠牌的重要原因。

現在的Labrador大概正處在一個鼎盛時期,旗下人才濟濟,既有早已成名的Club 8、Acid House King和Startlet,還有迅速上升的Edson、Douglas Heart和Aerospace。除了這些清新的瑞典之聲,近年來的Labrador還在Twee-Pop風格以外,極力發掘新聲音,如Acid Jazz加Funky節奏的跳舞組合Mondial,充滿瑞典搖滾味的Tribeca,還有融合了流行朋克和後朋克的The Legends。種種跡象表明,Labrador的未來不可限量。

Shelife

加州的三人行

Shelife的雛形早在1995年就出現了,當時Shelife的創始人都住在加利福尼亞南部的一個郊區。用他們的話說是在“某一個美好的春天”, Ed, Yuri和Laura三位年輕人聚在一起,他們開始討論從他們自己喜歡的Indie Pop樂隊中徵集一部分作品合集出版。Ed希望能夠每年都在名字叫做Shelife的廠牌下發行一張7寸唱片,而當時是他們只有Ed自己的一隻樂隊,所以他們必須需要向其他樂隊徵集作品,但是前提是無償的。隨後,他們在當時的一本叫做《Soft White Underbelly》的科幻雜誌上公開徵集作品,儘管廣告打出去以後的回響還不錯,但是專輯的準備工作卻耗時漫長。這是因為Shelife當時沒有E- MAIL,與世界各地樂隊的聯繫只能靠郵局的信件,因而耽誤了不少時間。

1996年6月末,他們收到了郵寄來的最後一首作品的母帶,在7月完成了《Whirl-Wheels》的封面,到了8月份,整整過去了一年有半,首期 2000張編號為Shelife001的唱片終於製作完成。至此Shelife也開始了引領美國本土Indie-Pop的傳奇故事。

1997年,Shelife從加利福尼亞南部搬到了紐約,開始著力於挖掘更多出色的樂隊,對於當時的他們來說,這還僅僅是晚間和周末的業餘愛好。直到 1999年正式註冊公司之後,Shelife才正式成為一家的唱片公司。在這之後,Shelife開始不斷地擴張和完善自身,包括建立了一個平面工作室和一個聲音工作室,並且也不斷地被來自全世界的樂迷所知道。旗下音樂人的隊伍也不斷壯大起來,除了成員包括老闆Ed和Laura的The Autocollant外,優美高雅的The Crooner,簡單風趣的Sky Park還有Chamber Pop 風格的Majestic和C-86風格的The Frenchman都非常優秀。而現在大名鼎鼎的加州樂隊Call And Response的首張EP也是在Shelife旗下得以推出。更為稱道的是,Shelife還非常注重與其它國家的Indie Pop音樂的交流,它最早拿到了Labrador廠牌重要樂隊Acid House King在美國的代理,這也證明了Shelife得到的承認和重視。

2001年底,Shelife的3位首腦又搬回加利福尼亞的舊金山。他們在官方網站上說“Shelife不希望能夠在世界上到達到多么高的地位,我們只是試圖給全世界的Indie Pop樂迷們創造更多的歡樂。

Trattoria

日本澀古系

1980年代末,受到英式吉他搖滾影響的一群日本年輕人,經常組隊在澀谷一帶的Live House表演,這種非主流音樂勢力一直持續到今日,被稱作日本澀谷系音樂。在這其中,誕生了一個著名的Indie Pop廠牌——Trattoria,而這就得說到小山田圭吾了。

80年代末的小山田圭吾組建了一支叫Flipper's Guitar的樂隊,建立了第一代澀谷系之音,他將喜愛的英倫吉他融入日式風格,那種輕快中帶著淡淡哀愁的樂風,使他們成為日本清新音樂的頭號樂隊。然後,小山田圭吾就組建了Trattoria音樂公司。

和世界其他地方的獨立廠牌一樣,Trattoria出版的音樂直接體現了創辦人的喜好,都是輕快的Indie Pop曲風,並且帶有明顯的復古色彩。而小山田本人則對波譜藝術很感興趣,有一段時期,Trattoria所有唱片的封面幾乎都是舊美式海報的風格,這也成了Trattoria唱片的一大特色。

Trattoria旗下重要的音樂人包括:小山田歌聲甜美的前女友KahimiKarie,現在已經解散的吉他樂隊Brige,有衝浪搖滾風格的Venuspeter等

Trattoria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了海外市場的支持,它在日本本土的商業並不成功。其官方網站從去年9月起便一直沒有更新,作品編號還只列到130號,而實際上唱片已經發行到了160多號,這不由得讓人猜測Trattoria是否遇到了一些麻煩。

小白兔橘子

寶島也有地下

台灣發達的電視娛樂業並沒有完全扼制獨立音樂的發展,小白兔橘子就是寶島知名的Indie Pop廠牌。它的前身是一個經營海外獨立流行音樂唱片代理和二手CD交易的門市,至2002年4月開始自己製作發行唱片,包括薄荷葉、壞女兒和 Nipples、MurMur、Emily的專輯。

在代理發行這一塊,小白兔橘子不以市場的接受度為唯一考量,進口多種類型的音樂唱片,以Indie Pop為主,也包括電子、民謠和各類搖滾。在音樂製作方面,小白兔橘子不管是唱片風格、唱片封面、錄音方式還是挑選製作人,都是百分之百尊重樂隊本身,也不會像主流唱片公司那樣對藝人進行形象塑造。

作為獨立廠牌,小白兔橘子根本沒有太大的資金可以投入,所以在宣傳方面比主流唱片公司要薄弱許多。小白兔的宣傳理念是只要不用錢的宣傳方式都做,當旗下音樂人發行唱片時,會寄新聞稿給媒體、會利用網路傳播,包括自己的官方網站,以及一份自創的平面刊物《小白兔音樂通訊》。同時,小白兔橘子每年還會舉辦免費的“小白兔夏夏叫”活動來進行推廣。

也許在港台這種商業音樂異常發達而本土空間狹小的地方推廣獨立音樂會更加艱難,這從小白兔的創辦人葉宛青接受採訪時的一段話就可感受到——“小白兔是樂隊時代的先驅,它會一步步把這種音樂帶到整個市場,努力撐住,希望大家保持健康的心態接觸,讓樂隊成為台灣音樂很重要的一部分。”

其他

限於篇幅,Indie Pop廠牌的介紹只好胡亂擇其一二,對其它很多重要的廠牌,比如原Sarah創辦者創立的Shinkansen,西班牙三大獨立廠牌的另兩位: Elefant和Acuarela,法國的Tricatel和Chick,德國的More,香港黃耀明的人山人海,甚至包括北京的摩登天空等,就只好抱以遺珠之撼了。而這個世界上更多的優秀音樂廠牌還有待於有心的耳朵和清醒的大腦去慢慢發現。

相關樂隊

面對海量的Indie Pop樂隊群體,選擇哪一些出來做介紹是件頗費思量的事情。結合國內的資訊現狀,我們還是介紹一些比較有知名度的國外樂隊,還有一些離我們比較近的華語音樂人吧。

Belle & Sebastian

Belle & Sebasitian

Belle & Sebastian的組建是一個簡單又不簡單的故事。90年代初,Stuart Murdoch這位蘇格蘭青年棲居在倫敦的一所教堂里做零工。有近三年的時間,他一直獨自在街頭唱自己昨夜剛譜就的歌曲。直到1996年的某一天,偶然路過的David和他搭訕,他才隨著去了這個落魄的貝斯手那破舊的四軌錄音棚里錄製Demo,又是過期報紙里的一條分類廣告無意中透露了有個便宜的二流唱片監製可灌錄黑膠唱片,於是又花了5天時間,從Stuart大堆的舊歌里臨時挑出了7首,首張專輯《Tiger Milk》就這樣面世了。而70年代風行法國的一部關於男孩Sebastian和小狗Belle的兒童系列劇《Belle & Sebastian》也被用來做了樂隊名。但誰也不會想到這張僅製作了1000張的首張專輯後來曾在二手市場裡飆到700英磅一張,直到幾年前由 Matador公司重作CD發行。

但是這樣不起眼的小樂隊,很快也獲得了A&R這樣的大公司的關注,可是Stuart對與A&R的唱片契約不屑一顧,因為他明白大公司里的諸多限制只能讓他停滯不前。後來,樂隊成員逐漸發展到了有7個之多,樂隊的音樂構架豐滿起來,民謠的風格也日臻完美。但是在Belle & Sebastian清爽的民謠音樂之下,歌唱的內容有時卻會是暴力兇殺,這樣的反差倒形成了樂隊的一種特色。

2001年,Belle & Sebastian得到了《NME》雜誌的推薦,同年又被電台選為了全英最佳新人,他們特立獨行得風格和出色的音樂引來了大批媒體的採訪邀請。然而 Stuart絲毫不為之所動,他的態度是看淡這一切與音樂無關的東西,“我不想過多的談論我自己,我的唱片已經說明了一切。”近些年,Belle & Sebastian成為了Indie Pop樂隊中名聲最大的那一類,就在前不久,他們還被樂迷票選為蘇格蘭的最佳樂隊。

專輯:《Tigermilk》 1996

《The Boy With Arab Strap》 1998

《If You’re Feeling Sinister》 1999

《Fold Your Hands Child, You Walk Like a Peasant》 2000

《Storytelling》 2002

《Dear Catastrophe Waitress》 2003

《Push Barman To Open Old Wounds》 2005

迷幻小屋之王

Acid House Kings

Acid House Kings也許是瑞典的第一支Indie Pop樂隊,它的成長軌跡又濃縮了瑞典Indie Pop的發展版圖。

1991年,三個年輕人:Joakim Qdlund(同時也是Poprace和Starlet樂隊的成員)Nikas Angergard(來自Red Sleeping Beauty樂隊)以及Johan Angergard(曾經是Club8和Poprace的成員)組成了Acid House Kings。從這個成員背景複雜的陣容就可以看出,Acid House Kings自成立起就與瑞典龐大的Indie Pop系統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繫。可是他們的首支單曲《Play Pop》是跑到德國著名獨立廠牌Marsh-marigold旗下發行的。從1992年開始,Acid House Kings開始了他們第一個10年發展計畫,其間他們發行了三張專輯,確立了簡單易上口的吉他風格,並逐漸獲得了國際聲譽。

2001年,Acid House Kings為了創作出更好的音樂作品,建立了他們自己的工作室Summer Sound Studios——夏日之聲,不正代表著樂隊訴說年輕心事,不掩羞澀的清新創作嗎?可惜的是,Joakim無法在工作室進行工作,理由居然是他住的地方離工作室太遠了。2002年,原本做客串女歌手的Julia,正式成為了樂隊的女主唱。但是Julia卻成為了樂隊的一員,這位女孩淡如呼吸的歌聲也成為了 Acid House Kings青春永駐的要素。這一年,也是樂隊的創作高峰,他們在Labrador廠牌下發行的《Mondays Are Like Tuesdays And Tuesdays Are Like Wednesdays》是樂隊製作最精良,銷售也最好的一張專輯。

專輯:《Pop, Look & Listen》 1992

《Monaco G.P.》 1996

《Advantage Acid House Kings》 1998

《Mondays Are Like Tuesdays And Tuesdays Are Like Wednesdays》 2002

《Sing Along With Acid House Kings s》 2005

8號俱樂部

Club 8

Club 8也許是除Belle & Sebastian之外,在國內知名度最高的一支Indie Pop樂隊了。這支瑞典樂隊的一曲《Love In December》為他們招徠了不少國內樂迷。

《Love In December》其實適合在夏天聽,道理就如天熱飲冰這么簡單。它有最簡單的好聽公式:清新的女聲加飄忽的合成旋律,但音樂又不是這么簡單,有點 Trip-Hop的陰冷,又有更多法式電子的溫情。2001年的Club 8正受Portishead和Air的影響很深,不過對於天性快樂的瑞典人來說,溫情也許是下意識的喜好。

故事還是回到1995年的夏天,Johan和Karolina剛剛20歲出頭,他們偶遇於酒吧,聊到的音樂彼此都喜歡。便交了朋友,然後整天一起關在房間裡慣錄歌曲。有點兒像楊過小龍女古墓習武,順理成章男女熱戀了,那么組個樂隊吧,剛好Karolina當時穿的T恤上印了個“Club 8”字樣。於是他們以Club 8做樂隊名,與西班牙的Siesta廠牌簽約開始發行唱片。事實上,Club 8這對組合有過一段封閉的經歷。他們是成立三年多,專輯都出了兩張後才開始公開演出的。要知道,開始的兩張專輯可都帶著點輕快的電子舞曲風格,一點也不自閉。

再後來,Johan和Karolina不是戀人了,他們也早已回到了瑞典簽約Labrador,依舊繼續著Club 8的音樂。經過2002年整個秋天,他們把自己關進著名的Summer Sound Studios多日,在2003年初推出了第四張專輯《Strangely beautiful》之後,Club 8減緩了創作速度,開始了世界巡演,還在2004年底到過了北京。

專輯:《Nouvelle》 1996

《The Friend I Once Had》 1998

《Club 8》 2001

《Spring Came, Rain Fell》 2002

《Strangely Beautiful》 2003

Múm

冰島的流行音樂除了古靈精怪的Björk,現在還應該記住舒適安逸的Múm。這支來自那個冰冷異島國家最北部的樂隊由兩個男孩和一對受過專業古典音樂訓練的孿生姐妹組成。如果你手頭上有一張Belle & Sebastian的《Fold Your Hands Child, You Walk Like a Peasant》,那你對這對姐妹就不應該陌生,因為她們就是唱片封面上的那兩個女孩。

最開始,是學校里的兩個男孩在一起玩電子樂。學校里上演一處戲劇,男孩找到孿生姐妹請她們加入——Múm便這樣組成了。Múm起初只是做了些配樂配詩的小品劇,後來開始做一些更加實驗性的音樂。從2000年開始,他們陸續推出張專輯,其中以2002年在獨立廠牌FatCat旗下出版的《Finally We Are No One》最為人所稱道。而這一系列作品充滿天真自得的可愛氣息,音樂也隨心所欲,孿生姐妹帶點神經質感的脆生生的唱腔也頗為吸引人。

可是在2003年底的冬天,Múm跑進一個四面環海的燈塔中進行創作,孤寂的環境令他們的第4張專輯《Summer Make Good》多出了分黑暗色彩。這似乎預示著Múm也有從Indie Pop路線轉到實驗音樂的可能。不過國內歌迷最熟悉Múm的應該就是《Finally We Are No One》這首歌——手風琴、口風琴、鐘琴、電子合成器、吉他、貝司、大提琴,還有大量的程式編排的嗶嗶聲、拍打聲、敲擊聲,令這首簡單的歌曲顯得那么豐富迷人,而這首歌的歌詞也很出彩,一個意味莫名的故事,啟示著生命中的種種莫測際遇:

他牽著我?

Fun.

Fun.是一支來自美國紐約的獨立流行樂隊,現任樂隊成員有鍵盤手Andrew Dost,吉他手Jack Antonoff和樂隊主唱Nate Ruess三人。其首張專輯《Aim and Ignite》於2009年8月25日發行,第二張錄音室專輯《Some Nights》發行於2012年2月21日。

聽Fun.的音樂,腦海中揮之不去的一個影子,就是英國的經典搖滾樂隊Queen。主唱Nate Ruess的聲線,雖然不如Freddie Mercury那么更具張力、爆發力和戲劇感染力,但在音色上,確實也有許多相似之處。而實際上,Fun.的大熱之作《We Are Young》,在創作和製作上,也有著和Queen經典作品《Bohemian Rhapsode》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後者運用了與歌劇的結合,而《We Are Young》則同樣融合了舞台劇、嘻哈音樂和電子音樂等元素,從而顯得結構豐富、層次立體。尤其是副歌部分的韻腔和傳唱程度,更是和《We Will Rock You》或者《We Are the Champions》有些神似之處。

事實上,在這個講究大雜燴亂燉的時代,Fun.遠不是這種戲劇化曲風的首創人。提到這個時代搖滾音樂的戲劇化,實際上更要提一下2001年組建的Scissor Sisters。這支樂隊不僅徹底復興了60年代的搖滾精神,以迷幻搖滾、放克搖滾、迪斯可元素作為創作的核心,甚至還常常配上中性化的唱腔,以及女性的打扮,從而營造出一種舞台劇般的效果。Fun.雖然在造型上玩得不像Scissor Sisters那么瘋,但對於音樂元素的融合,以及作品戲劇化的張力營造,卻同樣都有。當然,就像All Music網站所說的,Fun.的作品“不僅取材與現實生活,而且在戲謔的表現方式之下,依然有著正能量的積極意義”。這對於這個獨立音樂時代來講,更有著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

專輯:

《Aim and Ignite》2009

《Some Nights》2012

《iTunes Session》2012

名單

Tamas Wells

Belle & Sebastian

Ben Kweller

Blur

The Cardigans

Catatonia

Club 8

the Decemberists

Geneva

Heidi Berry

Jale

JJ72

Ladytron

Looper

Mojave 3

Super Furry Animals

Fu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