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猩球崛起》片末的致命病毒瀰漫全球,遭此橫禍的人類只有一小部分倖存下來,聚居在舊金山。智慧型進化的猿族首領凱撒也在深山密林中與族人建立了自己的家園,並試圖將人性帶入猿族社會。然而隨著一小隊人類的到訪,他們的寧靜被打破。在這場人猿大戰中,人類也分成了兩個陣營,傑森·克拉克、凱麗·拉塞爾飾演的角色將與猿族成為朋友,而加里·奧德曼飾演的角色則與猿族敵對。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安迪·瑟金斯 | 凱撒 | 配音 程玉珠 |
傑森·克拉克 | 馬爾科姆 | 配音 桂楠 |
加里·奧德曼 | 德雷福斯 | 配音 張欣 |
凱麗·拉塞爾 | 埃莉 | |
朱迪·格雷爾 | 科妮莉亞 | |
安吉拉·克勒科茲 | Captured human | |
托比·凱貝爾 | Koba | |
柯蒂·斯密特-麥菲 | 未知 | |
凱文·蘭金 | McVeigh | |
吉爾·奧唐奈 | Finney | |
柯克·埃斯沃多 | Carver | |
克里斯托弗·貝瑞 | Gun Clutching Man | |
J.D·艾非墨 | Sniper | |
恩里克·穆西安諾 | 未知 | |
史蒂文·韋格 | Human Colony Survivor | |
Larramie Doc Shaw | Ash | |
泰瑞·諾塔里 | Rocket | |
Bobby Kerecz | Captured human | |
Karin Konoval | Maurice | |
Nick Thurston | River | |
約翰·阿米喬 | Dreyfus' Officer | |
李·羅斯 | Grey | |
Lombardo Boyar | Terry | |
Matthew James | Angry Man | |
Jon Arthur | Armed Sentry/ Dreyfus Officer | |
Deneen Tyler | Woman#1 | |
Michelle DeVito | Human Colonist | |
Lucky Johnson | Rationer | |
Jocko Sims | Werner | |
Tina Gilton | City Hall Colonist | |
Al Vicente | Manone | |
穆斯塔法·哈里斯 | Officer#1 | |
Jazzy Ellis | Human Colony | |
Connie Jo Sechrist | City Hall Colonist | |
Carl Schreiber | Human Colonist | |
提摩西·懷安特 | Attacked first running colonists | |
Richard King | Stoned | |
Rebekah Morgan | Colony Member | |
Mahal Montoya | City Hall Colonist | |
John R Mangus | Dreyfus Officer | |
Cynthia LeBlanc | Kissing Human Colonist | |
蒂莫西·皮克勒斯 | Human Colony Member | |
Chase Boltin | Recruit | |
Joseph Fischer | Dreyfus Man | |
龔家驊 | Colony Member | |
Joseph Uzzell | Armed Human Colonist | |
Santana Draper | Human colony member | |
愛德華·J·克萊爾 | Prisoner | |
莫尼卡·雷內·安德森 | Captured Human | |
Jearl Vinot | Human Colonist | |
Kevonte Mcdonald | Human | |
Alaine Ali Hunting.. | Human Colonist | |
Ken Massey | Colony Survivor | |
凱瑞·西蒙斯 | Drayfus Officer | |
Monica R. Harris | Human Colony | |
Scott Lang | Luca | |
Ahmed Zakzouk | Human | |
Blake Nelson Boyd | Human Colony Survivor | |
Jimmy Sweetwater | Human Colonist | |
Kurt Cotton | Colony Survivor | |
Jason Watson | Capture human | |
Joe Bravo | City Hall Colonist | |
Valerie Strecker | Dreyfus Officer | |
Caleb Wiley | Human Colonist |
職員表
製作人 | 彼得·謝爾尼、迪倫·克拉克、Thomas M. Hammel、里克·傑法、阿曼達·斯爾沃 |
原著 | 皮埃爾·布爾 |
導演 | 馬特·里夫斯 |
副導演(助理) | 大衛·沃特斯、Julian Wall、Hirotatsu Taniguchi、Aaron J. Stone、Gary Powell、布萊德利·帕克、Kevin O'Neil、Renee Marsella、Gordon MacDonald、Kevin Lum、布蘭登·蘭伯丁、Larry D. Katz、Vanessa Hickey、蓋瑞·哈維斯、Todd Havern、Mathew Dunne、Adrian Diepold、Gary Capo、Michael Bishop |
編劇 | 馬克·鮑姆貝克、里克·傑法、阿曼達·斯爾沃 |
攝影 | 麥可·塞萊辛 |
配樂 | 邁克·吉亞奇諾 |
剪輯 | William Hoy、Stan Salfas |
藝術指導 | James Chinlund |
美術設計 | Naaman Marshall、Marisa Frantz、Aaron Haye、Kelvin Humenny、Billy Hunter |
服裝設計 | Melissa Bruning |
視覺特效 | Dan Lemmon、Joe Letteri、Keith Miller、Erik Winquist |
(演職員表信息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
| |
| |
|
(角色介紹信息來源)
音樂原聲
專輯曲目 | 專輯信息 | |
Level Plaguing Field | Look Who's Stalking | |
The Great Ape Processional | Past Their Primates | |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Furred Kind | Monkey to the City | |
The Lost City of Chimpanzee | Along Simian Lines | |
Caesar No Evil, Hear No Evil | Monkey See, Monkey Coup | |
Gorilla Warfare | The Apes of Wrath | |
Gibbon Take | Aped Crusaders | 藝人:Michael Giacchino |
How Bonobo Can You Go | Enough Monkeying Around | 語種:英語 |
Primates for Life | Planet of the End Credits | 唱片公司:Sony Masterworks |
Ain't That a Stinger | 發行時間:2014年07月21日 |
幕後花絮
•據報,朱迪·格雷爾(飾科妮莉亞)的丈夫是《人猿星球》(1968)的超級冬粉。格雷爾在採訪中透露,他們婚禮蛋糕上的裝飾是一對猩猩夫婦。婚禮現場的兩台電視還播放了《人猿星球》和《猩球崛起》。
•影片故事發生在前作《猩球崛起》十年後。猿猴病毒已消滅90%的人口。倖存者在城市中掙扎求生,而猿族在紅木森林裡日漸壯大。
•製片人迪倫·克拉克說,該片是猿和人的故事,兩條故事線相當平均,他稱讚導演馬特·里夫斯更加關注猿族,因為最初的劇本更側重於城市中的人類。
•猿族已經進化了十年,發展出了規則、行為準則、道德和語言。
•開拍前,扮演猿的演員們參加了為期兩周半的“猿營”。 [7]
獲獎記錄
年份 | 獎項類型 | 獎項名稱 | 獲獎/提名 |
2014 | 美國評論家選擇獎 | 最佳化妝技術獎 | 提名 |
2015 | 第6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 最佳視覺效果 | 提名 |
2015 | 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視覺效果 | 提名 |
2015 | 第13屆美國視覺效果工會獎 | 最佳真人類電影視覺效果、最佳真人電影動畫角色視覺效果、最佳合成視覺效果 | 獲獎 |
2015 | 第41屆美國科幻恐怖電影獎土星獎 | 最佳科幻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青年演員/童星、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配樂、最佳化妝、最佳視覺效果 | 提名 |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
Chernin Entertainment |
發行公司 | |||||
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美國)(2013) (USA) (theatrical) | 二十世紀福斯公司(新加坡)(2014) (Singapore) (theatrical) | InterCom(匈牙利)(2014) (Hungary) (theatrical) | 20世紀福克斯德國分公司(德國)(2014) (Germany) (theatrical) | 華納兄弟公司(荷蘭)(2014) (Netherlands) (theatrical) (through) | 20世紀福克斯荷蘭分公司(荷蘭)(2014) (Netherlands) (theatrical) (through Warner Bros.) |
二十世紀福斯公司(法國)(2014) (France) (theatrical) | Big Picture 2 Films(2014) (Portugal) (theatrical) | Twentieth Century Fox C.I.S.(2014) (Azerbaijan) (theatrical)/(2014) (Russia) (theatrical)/(2014) (Kazakhstan) (theatrical)/(2014) (Belarus) (theatrical) | 20世紀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阿根廷)(2014) (Argentina) (theatrical) | SF Film Finland(2014) (Finland) (all media) |
(製作發行信息來源)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
美國 | 2014年7月11日 | 中國台灣 | 2014年7月18日 |
中國香港 | 2014年7月17日 | 紐西蘭 | 2014年7月10日 |
義大利 | 2014年7月10日 | 澳大利亞 | 2014年7月10日 |
韓國 | 2014年7月17日 | 英國 | 2014年7月17日 |
俄羅斯 | 2014年7月17日 | 法國 | 2014年7月30日 |
德國 | 2014年8月7日 | 中國 | 2014年8月29日 |
(上映日期信息來源)
票房收益
科幻電影《猩球崛起》續集《猩球崛起:黎明之戰》已經於2014年7月11日在北美、韓國、澳大利亞、印度、馬來西亞、泰國等28個國家和地區上映,首周3天全球累計票房收入約1.04億美金。其中北美7300萬美金力壓《變形金剛4》奪得票房冠軍。除北美市場外,韓國1140萬美金居海外票房之首。
截至2014年7月11日凌晨,《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以下簡稱《猩球崛起2》)上映13天,拿下5.68億票房,且仍在以居高不下的熱度刷新著該系列在國內影市的成績。《猩球崛起》系列正經歷著一場票房大爆發。
根據官方數據,影片《猩球崛起:黎明之戰》於2014年8月29日在內地上映,截止到9月28日,票房報收6.6億人民幣。根據網路數據,截止到9月30日,《猩球崛起:黎明之戰》票房已超7億。
影片評價
該片預算較前作大幅增長至1.7億美元,視覺效果在前作基礎上更加精細。影片對劇情的著重及動作捕捉技術的成熟使得本片在影院觀眾評分(Cinema Score)中收穫了“A-”的好評, 爆米花指數觀眾喜愛度也高達93%。媒體影評方面收穫全面佳評,爛番茄網站收錄173家媒體評論新鮮度達到91%,平均分8.0。權威媒體評論收錄網站MetaCritic收錄45家媒體平均分給出79分,比《猩球崛起》的68分有大幅提升。
正面觀點
或許該片的導演缺乏一定的野心,但是當片中的子彈、長矛、拳頭開始飛翔舞動的時候,你會覺得之前的一切擔心都是多餘的。(《Time Out》評)
續集裡,很少有如此令人熱血沸騰的作品,對於《人猿星球》系列來說,《猩球黎明》就相當於《星球大戰》系列中的《帝國反擊戰》——這部電影就是這么給力。(《好萊塢報導者》評)
影片中的凱撒,那個帶領自己同類建立獨立帝國的猩猩,是科技的產物。它在銀幕上的光彩,是所有幕後部門的努力的結果。從現在的情況看,這些技術部門做到了極致。(《綜藝雜誌》評)
影片完全符合預期,並且令人對下一部更加期待。(《衛報》評)
雖然猴子暴動這個主意看上去沒那么聰明,但是影片卻一點也不愚蠢。(《每日電訊報》評)
本片是2011年《猩球崛起》的整體上極好的續集,影片對類人動物凱撒困於尋求獨立的生動鮮明而又略顯暴力的延展描述,在技術層面和立意概念上都完爆上一部電影。(《綜藝》評)
說實話,這部極有趣而且主題豐富的“猿星”續集更像是一部劇情片而不是一部動作片,但它依舊滿足了爆米花大片製作的意願和需求。(《Playlist》評)
這是一部十分刺激的科幻片,它既有極佳的視覺特效,又有強有力且與真實社會衝突相呼應的人本主義主題,以及安迪瑟金斯奉獻的真正令人驚奇的表演。(《今日美國》評)
《猩球崛起:黎明之戰》無論是作為一種寓言還是一部動作冒險電影都是成功的。猿族之間互相殘殺的衝突正是我們人類種族發展的真實寫照。(《華盛頓郵報》評)
負面觀點
影片中沒有一個銀幕形象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而且,那些大問題,比如生態學問題、種族歧視問題,也太過於含糊和模稜兩可而沒能令人產生印象和共鳴。(《國際銀幕》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