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馬特·里夫斯從8歲時就接觸了電影製作,喜歡用超8攝像機拍短片 。13歲時,馬特·里夫斯在一次電影節上認識了J·J·艾布拉姆斯 ,他們經常一起拍短片 。1981年左右,馬特·里夫斯和J·J·艾布拉姆斯獲得了一項製作人新秀獎,並被《洛杉磯時報》報導。凱薩琳·甘迺迪通過《洛杉磯時報》發現了二人,並建議史蒂文·史匹柏聘請他們工作。二人幫助史匹柏整理電影,並把史匹柏年輕時拍攝的一些8mm電影膠片轉換成了錄影帶 。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93年 | 《未來衝擊》 | 電影 |
1996年 | 《出殯抱佳人》 | 電影 |
1997年 | 《愛情相對論》 | 電視劇 |
1997年 | 《情理法的春天》 | 電視劇 |
1998年至2002年 | 《大學生費莉希蒂》 | 電視劇 |
2000年 | 《吉蒂的十字路口》 | 電視劇 |
2006年 | 《Miracles》 | 電視劇 |
2006年 | 《確定有罪》 | 電視劇 |
2008年 | 《科洛弗檔案》 | 電影 |
2010年 | 《美版生人勿進》 | 電影 |
2014年 | 《猩球崛起:黎明之戰》 | 電影 |
2017年 | 《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 | 電影 |
TBA | 《蝙蝠俠》 | 電影 |
編劇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93年 | 《未來衝擊》 | 電影 |
1995年 | 《潛龍轟天2》 | 電影 |
1996年 | 《出殯抱佳人》 | 電影 |
1998年至2002年 | 《大學生費莉希蒂》 | 電視劇 |
2000年 | 《家族情仇》 | 電影 |
2010年 | 《美版生人勿進》 | 電影 |
2017年 | 《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 | 電影 |
TBA | 《蝙蝠俠》 | 電影 |
製片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98年至2002年 | 《大學生費莉希蒂》 | 電視劇 |
2016年 | 《科洛弗道10號》 | 電影 |
2018年 | 《末日之旅》 | 電視劇 |
2018年 | 《科洛弗悖論》 | 電影 |
2019年 | 《Surveillance》 | 電視劇 |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 | 劇名 | 扮演角色 | 導演 | 合作演員 |
2008 | 科洛弗檔案 | Radio Announcer (voice, uncredited) | 馬特·里夫斯 | 邁克·沃格爾, 傑西卡·盧卡斯 |
獲獎記錄
土星獎 |
- ▪ 2018 第44屆 土星獎最佳導演 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 (提名)
- ▪ 2015 第41屆 土星獎最佳導演 猩球崛起:黎明之戰 (提名)
- ▪ 2011 第37屆 土星獎最佳導演 美版生人勿進 (提名)
- ▪ 2011 第37屆 土星獎最佳編劇 美版生人勿進 (提名)
- ▪ 2008 第34屆 土星獎最佳影人展示獎 (獲獎)
|
英國帝國電影獎 |
- ▪ 2015 第20屆 英國帝國電影獎最佳導演 猩球崛起:黎明之戰 (獲獎)
|
哥譚獨立電影獎 |
- ▪ 2010 第20屆 哥譚獨立電影獎最佳影片 美版生人勿進 (提名)
|
Fright Meter Awards |
- ▪ 2010 Fright Meter Awards最佳劇本 美版生人勿進 (獲獎)
- ▪ 2010 Fright Meter Awards最佳導演 美版生人勿進 (獲獎)
|
人物評價
馬特·里夫斯的作品深深紮根於類型電影裡,他感情豐富,是一個具有創建世界能力的導演 。在《科洛弗檔案》中,他用充滿作者氣息的風格,以偽DV的手法拍攝出這部從頭到尾都見不到怪物,但恐怖氛圍依然布滿全片的電影,證明了他有別與好萊塢其他只會拍套路“爆米花”電影的商業片導演 (華納影業首席內容官托比·艾默里奇、新浪評)。
做一部商業大片,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讓誇張的視效和聲效成為最大賣點,但觀眾在觀看過程中卻感覺不到任何情感共鳴。馬特·里夫斯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有同理心,能夠感受到劇本中所有角色的情感和出發點,並用自己的手法帶領觀眾和戲中的角色產生共鳴。馬特·里夫斯是一個安靜害羞的導演,他說話都輕聲細語,從不會急躁和高聲地說話。他非常篤定,在片場也很有權威,因為他有本事處理商業片的大場面,也有本事讓演員很好地發揮本領 (製片人迪蘭·克拉克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