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來源
2013年6月28日的《南國健報》A23版曾刊發這樣一篇報導《致猝死十大惡習排名新出爐》。該報導中稱,這是不久前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柳葉刀》上的一項研究,首次對導致心臟病發作的“最後一根稻草”做了排名。
具體內容
第一位:在鬧市騎車
比利時哈塞爾特大學研究人員發現,無論開車、騎車或步行上班,只要經過車輛密集的路段,都會增加心臟病的發作危險,主要原因是空氣污染。其中騎車上班者的危險最大,因為這些人吸入的尾氣最多、“受污染”最嚴重,他們同時還要耗費一定體力踩踏腳踏車,容易引發供血不足,缺乏內源氧。這兩方面都是誘發心臟病發作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擁堵的交通很容易讓人緊張、焦慮,引發血壓升高。
因此,不建議心血管高危人群在交通擁擠的高峰期騎車上下班。雖然騎車是一項很好的運動,但穿行在污染嚴重的馬路上,弊大於利。老年人,特別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的老人,最好能避開交通高峰出行。
第二位:用力解大便
解乾大便、搬桶裝水這些突發動作,讓人從靜態中突然發力,內血壓迅速升高,心臟承受的壓力也會隨之劇增。此外,血壓不穩時,血管斑塊的活動性會增加,容易脫落。
老年人、習慣久坐者、高血壓患者以及有心臟病史的人,都應避免突然發力。如果必須要進行,應提前做熱身運動。平時多吃蔬菜,避免大便乾結,必要時用點開塞露等輔助藥物。
第三位:大量喝酒或咖啡
過量飲酒以及喝咖啡,弊大於利,會讓人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扣動心臟病發作的扳機。如果是長期酗酒的人,會破壞心肌,久而久之導致心臟衰竭。
因此不論是喝咖啡還是飲酒,都要有節有度。正常成年男性每天喝啤酒不宜超過750毫升,換算成葡萄酒、低度白酒、高度白酒分別為250毫升、75毫升和5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喝啤酒不宜超過450毫升,換算成葡萄酒、低度白酒分別為150毫升、50毫升。心臟不好的人儘量少飲酒和咖啡,以不引起心臟不舒服為宜。
第四位:心情抑鬱
壞情緒是心臟大敵,尤其是抑鬱。因為抑鬱通常和焦慮相伴,夜晚的睡眠質量會很差,而心臟得不到休息,血壓和心率都會升高,對心臟健康非常不好。建議有困難時多和家人朋友溝通,避免發怒、大悲大喜,控制好情緒。
第五位:暴飲暴食
人在過量進餐後,胃腸道需要大量的血液來消化食物,而流入心腦血管的血液大大減少,對於血管本來就有供血不足的人,一頓飽餐很容易就誘發心肌梗塞、腦梗。因此,不要輕易放縱自己的食慾,一頓飽餐就可能會奪走一條生命。平時吃飯最好吃七八成飽,或是少食多餐,而且要營養均衡。 俗話說“早吃好,中吃飽,晚吃少。”
第六位:性生活縱慾過度
適度、愉悅的性生活會讓人心情舒暢,但放縱的性慾會讓心臟衰竭。過度興奮時,心臟血管會突然痙攣,造成心肌缺血,引發心臟病。對於已經患有心臟病的人而言,在急性期、急性恢復期之後也可以有性生活,但要避免過度興奮。
第七位:吸食毒品
吸食古柯鹼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是常人的23倍。
第八位:吸菸或吸二手菸
雖然很少有人因為抽一根煙突然心臟猝死,但吸菸對於心臟的損害是長期且頑固的。吸菸的人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是常人的3倍。從現在就開始戒菸吧,8小時內,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就會減少到正常水平;24小時內,心臟病發作幾率減少;戒菸1年後,患心臟疾病的風險將會減少一半;戒菸15年後,各種風險和不抽菸的人一樣。 另外,儘量遠離吸菸者,吸他們所吐出的二手菸同樣有害!
第九位:吃得太鹹、太甜
吃鹽多不僅可以升高血壓,同時還能使血漿膽固醇升高,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飲食中含大量甜飲料或愛吃甜食的孩子,成年後心臟病危險會大大增加。
第十位:久坐不動
越來越多的“宅男宅女”和辦公室“久坐族”,在享受“坐”得舒坦的同時,還要防止“坐”以待病、甚至“坐”以待斃。因為久坐會導致人體內新陳代謝的改變,影響脂肪代謝,減弱酶的活性,使得血液中的脂肪及甘油三酯含量上升,血黏度升高,血流緩慢,容易形成血栓,增加患心臟病風險。
醫生解讀
專家介紹,這並非天方夜譚,“解大便會讓人從靜態中突然發力,瞬間內血壓迅速升高,心臟承受的壓力也會隨之劇增。
鬧市騎車:
高吉國醫生表示,可以想像,鬧市里尾氣大,騎腳踏車要用力氣,大口呼吸,會導致人體吸入大量廢氣,一般有哮喘疾病的患者,在某種刺激物的侵襲下,就容易造成呼吸強迫症,呼吸道強烈地收縮,導致呼吸困難,從而猝死。
用力解大便:
很多網友擔心,難道上個廁所也能猝死嗎?對此,醫生認為,實際上,這只不過是突然發力引起一系列身體反應所導致的其中一個可能。
暴飲暴食、飲食過於甜或鹹:
醫生認為,這些行為會引起高血壓、糖尿病的高發,過於油膩的飲食也會引起高血脂的病症,增加了猝死的風險。
情緒影響:
醫生認為,精神抑鬱和過度的性行為,會造成心率過快、心肌缺血,從臨床和醫學研究中也發現,人類的情緒對人體的影響非常大,好的心情會讓人體保持一個動態的平衡,引發疾病的機會也會相應減少。
過量飲酒、大量吸菸,吸毒:
這些壞習慣不僅僅會造成猝死,且對身體的各個器官影響也非常大,如吸菸會造成肺癌、飲酒會造成肝癌,而吸毒更嚴重,會造成身體各臟器、神經系統的損傷,很早就被列為危害健康的致命“殺手”了。
醫生建議
高醫生說,不要看到所謂“猝死排行”就擔心不已。開朗、豁達的情緒也是治療疾病的良藥。如果在惶惶中度日,不如儘早從生活的細節出發,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
所謂誘因分為兩種。高醫生說,有外界因素和內在因素。而在臨床中,無論是哪種原因引發的猝死,都與身體素質關係密切。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肯定是高危人群。但他提醒,心肌梗死不再只是“老年病”,相對於10年前來說,年輕人心肌梗死的幾率已經明顯增加。“常規性體檢往往檢不出來。”特別是有相關家族病史或者長期保持不良生活習慣的人,一旦發現胸部不適,如胸悶、胸痛、憋氣、心慌等,就要立即到醫院檢查。
高醫生說,如果讓醫生去提醒注意,那么首先就是要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以上論述的惡習只是一方面,三餐不定時、暴飲暴食、吃得過多或過少、挑食(飲食單一),這些壞習慣也應該被列在前位。另外還有在排行榜中沒有提到的睡眠問題。實際上,長期熬夜、失眠也都會加大心律不齊、心腦供血不足等症狀出現的風險。 所謂習慣都是慢慢養成的,壞行為養成了壞習慣會造成身體不適,那么好行為變成習慣,也會對身體有好處。每個人的體質各有不同,根據個人的身體素質,儘量保證睡眠,不熬夜。在飲食方面,低脂飲食,不暴飲暴食,讓身體的微量元素均衡。調整情緒,不暴躁、不生氣、不著急,學會開導自己,保持陽光心態。戒酒、戒菸,提早把猝死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還要增加體育鍛鍊。比如有的人不適宜慢跑,那可以慢走,也有的人平日裡並不太擅長體育運動,那就可以多幹家務活,或是儘量採取步行的方式,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進行運動和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