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獵紋漆樽

狩獵紋漆樽

這是古代盛酒用的樽。 古代飲酒最基本的組合就是樽、杓、耳杯。 這種身如圓筒,下有三足,或帶有蓋的酒樽可起保溫的作用,為溫酒樽。

高12.5、口徑11.2厘米
1952年湖南長沙顏家嶺35號楚墓出土
通體器壁以黑漆為地,採用了堆漆技法,用朱色等表現五層不同場景和人物,第一、三、五層以二方連續的變形鳥頭雲紋相間。第二層為狩獵紋,繪一獵人正張弓待發,在追趕一野牛;野牛前有一持戟獵人追來刺殺,隨後有一獵犬正在追逐一獸。第四層為兩隻鶴正在爭食,另一長尾鳥正快步趕來欲奪,最有趣的是一長者牽著一猴,面向兩隻奔跑而來的獸。此樽構圖想像豐富,筆法簡練,神情生動,充分顯示出楚國匠師們的高超技藝。
這是古代盛酒用的樽。酒樽是戰國漢代常見的生活用具,廣泛流行於上流社會和普通百姓之間。戰國時期,戰亂紛起,群雄割據,禮崩樂壞,禮器地位較以前大為下降,代之的是更為實用的生活器皿,酒樽出現在這種背景之下,其造型構思可能借鑑當時的三足鼎,或加蓋或無蓋。從考古發掘實物來看,戰國酒樽形制幾同於漢代酒樽。
古代飲酒最基本的組合就是樽、杓、耳杯。樽用來盛酒或溫酒,杓為舀酒器,耳杯為飲酒器。這種身如圓筒,下有三足,或帶有蓋的酒樽可起保溫的作用,為溫酒樽。它一般被置於宴飲場合,下面或有一方(圓)座,樽內置一長勺,樽旁則置酒杯等物,飲用時用勺盛酒置於杯中供賓主亨用。漢樂府詩歌《隴西行》描述一位家庭主婦招待客人彬彬有禮、落落大方的情形,其中就提到以樽酌酒來侍奉客人:“青白各異樽,酒上正華梳,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卻略再拜跪,然後持一杯。”表現了賓主宴飲時的禮節和優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