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漆器文化

古典漆器文化

漆器文化歷史悠久,興於秦漢建於明清風格獨特蜚聲全球是中國傳統的特種工藝寶庫是人類生活中具有觀賞性實用價值最高的工藝美術品。

古典漆器文化

中國的原始漆器,流傳至今已經7000多年,器色黑紅兩色,元代以後器制家具增多,進入明清以後漆器家具掙雄鬥豔,剔犀剔紅款彩彩繪等工藝大量使用在家具上,迄今為止凡帶有明朝款式的家具大都是器制家具。

(圖)古典漆器文化古典漆器文化

器制家具圖案有剔紅,山水亭台,金漆彩繪,仕女人物,花卉鳥獸等,這些都是在反覆髹成的厚漆上雕刻俗稱雲雕彩繪與上述工藝不同,不用刀刻,而是用筆繪製,表現力尤為豐富,彩繪後在漆面上再鑲嵌石雕使得家具立體感更為突出漆器工藝雕刻家具屬高檔作品歷代都用於宮廷至高權利的象徵,顯示出高貴華麗莊重典雅,與眾不同與普通老百姓無緣.
民間的漆器家具,主要為單色家具,俗稱“大漆家具”這種家具與晚清以後出現的擦漆工藝有所不同。

大漆家具以表現漆的美感為目的,完全放棄木材的表現力,而擦漆家具要兼顧木材紋理的表現力,透明的漆面上讓木紋再現,兩者各有優勢讓人讚嘆不止,是收藏家追求的對象
漆器文化歷史悠久,興於秦漢建於明清風格獨特蜚聲全球是中國傳統的特種工藝寶庫是人類生活中具有觀賞性實用價值最高的工藝美術品。

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談到漆器和明清式古典家具,陳同友興奮的對記者說,中國漆器文化已有七千年的悠久歷史,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藝術的瑰寶。然而北京既是五朝古都,也是歷史上重要的漆器產區。元代的"油漆局",明代的"果園廠"和清代的"造辦處"為今天北京漆器文化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圖)古典漆器文化古典漆器文化

中國漆器文化底蘊豐厚,藝術內涵博大精深。從工藝劃分,包括金漆鑲嵌、立體鑲嵌、彩繪、雕填、刻灰、斷紋、雕漆、脫胎漆器,藝術表現手法可謂多種多樣,從品種上劃分,有屏風、牌匾、楹聯、漆畫、各式家具和裝飾擺件,被廣泛套用於室內外建築裝飾裝修,以及樂器、禮品、紀念品、旅遊品,題材也是涵蓋各個文化領域,如歷史、文學、宗教、民俗、美術等等。

明清式家具則是中國古典家具的代表之作、巔峰之作!明式家具的造型洗鍊、氣韻生動和清式家具的雍容華貴、雕飾精美,奠定了我國家具在世界家具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真正體現了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

漆器工藝

民間多用漆髹飾木竹器,可防潮牢固,適用美觀。光素漆器在宋代基礎上繼續生產。

元代漆器工藝成就較大的是雕漆、犀皮、戧金、螺鈿等,比南宋有了長足的進步。雕漆屬於漆器中的雕鏤,即雕刻為隱現、陰中有陽者,分為剔紅、剔黑、剔犀等若干種。

(圖)古典漆器文化古典漆器文化

剔紅名工有張成、楊茂等人,現存有盤、渣斗等小件器物,圖案構圖豐滿,刀法藏鋒清楚,磨工隱起圓滑,風格深厚清致,技藝極高。剔犀是在器胎上以黑、紅兩色漆逐層髹塗積累至相當厚度,再用刀剔刻出雲紋、回紋等紅黑相間的圖案。張成造針劃款剔犀圓盒雕雲紋3組,刀口深達1厘米,屬剔深峻型剔犀。戧金又稱□金,是在漆地上以錐劃山水樹石、花卉翎毛、亭台屋宇、人物故實等圖案,再填金粉裝飾。

上述漆器均產於浙江嘉興,元初曾於該地設嘉興漆作局,負責漆器的生產製做,是元代漆工藝的重要產地。螺鈿漆出於江西吉安廬陵縣,漆堅而人物細緻可愛。元代螺鈿片薄,光彩閃耀,以鐵錐刻劃,精細密緻,工匠蕭震、劉良弼等均善此藝,自稱鐵筆。

古代瓷器——盤的造型

盤,食具,有陶、瓷製品。器形一般為圓形,敞口,淺腹,平底。陶盤在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經常發現。

器形有敞口淺腹平底盤、侈口淺腹三環足盤、鏤孔高足盤、斂口淺腹高圈足盤、折沿六角盤等。夏代二里頭文化早期出土的灰陶盤,口微侈,淺腹,平底,下有三瓦狀足。

(圖)古典漆器文化古典漆器文化

東北地區夏家店文化中有假圈足陶盤。西周時期原始青瓷盤為敞口,淺腹,直圈足。春秋戰國時期原始青瓷盤的式樣很多。東漢以後,瓷盤直徑較大,器形與原始青瓷盤十分相似,通常用作耳杯的托盤。西晉以後,瓷盤成為食具中的主要品種之一,依據不同用途需要,歷代燒造式樣不斷增加,造型更為豐富,出現撇口、斂口、弧腹、折腹、圈足深淺等不同形狀。
高足盤 盤式之一,南北朝、隋代瓷器中常見的品種。器形有大、中、小之分。形式為淺盤式,口沿外撇,盤心平坦,常有陰線圈紋,留有3個、5個或7個不等的支燒痕跡,下承以空心喇叭狀高足。清朝雍正時亦有燒制。

(圖)古典漆器文化古典漆器文化

海棠式長盤 遼瓷典型器之一,全器若海棠花形,盤面較扁長,折沿,淺腹,平底,多以三彩印花裝飾。瓷製品源於木製餐具。這種器物也常見於遼墓壁面。

攢盤 始於明代萬曆朝,延續至清末的成套餐具。以分割成數件的盤或碗相攢組合為一個整體,故名攢盤或攢碗,又稱全盤、全碗。用以盛裝不同的小菜或果點。按其件數區別,又稱為"五子"、"七巧"、"八仙"、"九子"、"十成"。外部多以各種質地的套盒相盛。

楚國的漆器文化

楚人生活在一個漆的王國中,生離不開漆,死也離不開漆。其生時使用的日常生活實用器具和娛樂用品是漆品,死後喪葬用品也多用漆品。生活用具如漆杯、漆碗、漆豆、漆盒、漆卮、漆盤、漆勺、漆方壺、漆案、漆俎、漆幾、漆杖、漆箱、漆床等;娛樂用具如漆鼓、漆瑟、漆琴、漆竹笛等;工藝品有如

(圖)古典漆器文化古典漆器文化

漆鹿、漆座屏;喪葬用品有漆鎮墓獸、漆木俑、漆棺等。

楚國漆器的胎體中占絕大多數的是木胎。楚國漆木胎的製法主要有斫木成、卷木成型、镟木成型以及雕刻、拼接等。所謂所木成型,就是斧砍刀削而成型,漆耳杯多數是採用整木塊挖內成型,然後削其外形。卷木成型,是將木板捲起來之後做成器物的胎體,如漆奩、漆卮等的器壁一般都是這樣製成的。一些胎體較厚的圓形器物、如圓盒、樽等採用镟木成型的方法,其內空部分採用挖制,而器表採用漩制。在楚國本胎漆器胎體的製作中,最富於藝術特色的是那些採用透雕、圓雕及浮雕工藝加工成型或再進行拼合的器物。如虎座飛鳥彩繪木雕座屏等。

夾薴胎採用苧麻紡成的織物主原料製成的漆器胎體。夾薴胎漆器具有堅實精巧,容易成形等特點。至今為止,在我國考古發現的最早的夾薴胎漆器實物出自楚墓之中。湖北江陵馬山1號楚墓出土的一件彩繪漆盤,為夾薴胎漆器,器內外均黑地朱繪各種雲紋和風鳥等花紋圖案。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的彩繪漆鞘,是一件十分輕巧的夾薴胎漆器,漆鞘全身裸黑漆,朱繪花紋,在鞘的一端繪有雲紋和鳳紋。

此外,還有皮胎、竹胎、金屬胎、陶胎以及絲麻織品髹漆物等。皮胎皮革具有輕巧、柔軟、易於成型、不易開裂等優點,因此是製造甲胃的好原料;但皮革又有怕潮濕、外表不美觀的特點,所以楚國人在製作甲冑時往往要進行髹漆。江陵藤店1號墓出土的皮甲、江陵拍馬山5號墓出土皮甲漆片、長沙戰國墓出土的黑漆彩繪漆盾等都是楚國皮胎漆器的實物。

(圖)古典漆器文化古典漆器文化

楚國的竹胎漆器以竹編織物最為精緻。楚國的竹編織物在許多楚墓中都有出土、是楚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如江陵馬山1號楚墓出土竹器27件,其中髹漆竹器有竹扇、小型竹笥、圓竹筒等。該墓出土的竹扇製作精細、保存完好,出上時色澤如新,扇面成梯形,經蔑紅色,緯蔑黑色,用三經一緯的細蔑編織而成。

出土楚國漆器中,彩繪漆器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如雨台山楚墓出士272個漆耳杯中,沒有紋飾的素麵耳杯只是少數,絕大多數是彩繪耳杯,耳杯上的紋飾顏色有金、黃、紅等;江陵望山楚墓出土耳杯上有白色的花紋,出士的彩繪木雕座屏上,其彩繪花紋色有紅、綠、金、銀等多種,其中綠色甚為鮮明;河南信陽長台關楚墓出土漆瑟殘片上,其彩繪的顏色有紅、黃、綠、藍、白、金等。雨台山楚墓出土的漆器以黑、紅漆為地色,一般在器表髹黑漆,器內髹紅漆。表明當時楚國的漆工藝中,已經採用了多種顏色的“色漆”。要獲得有色漆,必須與植物油配合使用。
漆器是雕塑和漆繪高度結合的產物。胎體的造型和漆繪的圖案與色彩都反映了楚人的審美觀念和藝術品味。

就造型藝術而言,楚漆器反映的主要對象不出乎自然與神怪。楚人祟尚自然,對自然界的生命的運動,對自然界的萬物和諧都具有強烈的讚美之情。因此,楚國藝術家通過雕塑造型的手段逼真傳神地摹寫自然界的生靈,大到鹿、虎,小到蛇、蛙都是他們表現的對象。

這些形象以形寫神,栩栩如生。彩繪木雕座屏以透雕和浮雕相結合的手法,再現了五十五個動物彼此爭鬥的情景,高度濃縮一幅大自然中生存競爭的情景。

楚人信仰神靈,他們是相信天地萬物皆有神存在泛神論者,因而神靈也成為他們造型藝術表現的主要對象。他們的神的形象是對自然生靈的另一種方式的表現。各種神的形象都是來自於自然界真實生命構成部分的重新組合。傳說中的龍鳳就是綜合眾多動物的特徵而形成的一種超現實的虛擬的動物,龍鳳等虛擬動物再與現實生活中的其他動物相結合構成想像奇特的神靈形象,如鎮墓獸和虎座飛鳥。

(圖)古典漆器文化古典漆器文化

就漆繪藝術而言,楚漆器的漆繪既有裝飾性抽象化的動植物紋樣,也有有寫實性的情景繪畫。漆繪內容多與器物造型緊密配合。

裝飾性的紋飾多為龍鳳紋和雲雷紋。龍鳳是楚藝術的母體。楚漆器上的鳳紋變化多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有些鳳紋甚至符號化了的鳳頭或鳳尾紋。在楚漆器的裝飾中,雲雷紋占有重要地位。楚漆器上的雲雷紋舒雲漫捲,靈活自如。江陵雨台山楚墓出土有彩繪雲雷紋木梳和彩繪雲雷紋蛇卮。

楚漆器上漆繪內容客觀反映當時楚國的宗教生活與社會生活。如信陽長台關1號墓出上的彩繪瑟上的巫師圖、燕樂圖、狩獵圖等等。

楚國漆器的彩繪風格主要是線條畫與平塗畫相結合,這種畫法可能是從青銅器上冶鑄的平塊花紋和線條紋飾發展而來的。由於當時彩繪的工具是毛筆,因此漆器上的彩繪線條顯得比較流暢。

(圖)古典漆器文化古典漆器文化

楚人對漆器的裝飾除了彩繪外還有貼金、描金等手段。漆器上的貼金裝飾在我國出現的時間較早,在商代就已經出現。貼金漆器在楚墓中也有發現:1972年至1973年發掘的湖北襄陽山灣東周墓,其中27號楚墓在棺木痕跡中還夾有綠色的漆皮和不少金箔,這座墓的棺是髹黑漆的,並有貼金的花紋。可見,這種裝飾是用漆作粘按劑將金箔貼在已髯飾好的漆面上。“描金”,即是在漆器上描繪金色花紋。信陽長台關楚墓出士漆瑟殘片上,就有用極細的金彩在獸身周圍作平塗;長沙仰天湖戰國墓出士的彩繪雕花板紋飾上也大量用金。

古典屏風 傳統文化再放光華

在北京農業展覽館(新館)隆重揭幕,本次展會秉承“網路天下禮品”的理念,匯聚了中、日、韓、意等多國風格的精品,包括電子產品、工藝品、家紡家居、玩具共二十餘大類的各式禮品數萬件,是主辦方勵展華博專為供需各方打造的一站式交易平台。

為了深挖北方市場潛力,滿足日益增長的禮品需求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圖)古典漆器文化古典漆器文化

作為本屆展會的特邀支持媒體,慧聰網禮品行業頻道亦到場對本屆展會進行報導,及時迅速為廣大網友傳回最新信息,讓大家對展會現狀有一個更直觀了解。

悠悠千載木漆器

近一段時期,木漆器在古玩市場較為受寵。

但以往人們對我國古代木漆器的認識,差不多僅停留在明清家具的身上,對其他形式的木漆器知之甚少。其實木漆器的歷史源遠流長,它種類繁多並不僅僅局限於家具。

考古發現,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能製造漆碗,此後又分別在南北良渚文化(江浙)和夏家店下層文化(遼寧)的遺址中,發掘出先民們造的漆器。至殷商時代,人們已開始在漆液里摻進各色顏料,並且在漆器上貼上金箔和鑲嵌松石,這種做法開了漢唐“金銀開脫”技藝的先河。

(圖)古典漆器文化古典漆器文化

在商代以前,漆器的顏色以朱色為主,從西周開始才有了黑地,春秋之後雖然人們已能調製紅、黃、白、紫、褐、藍等各種顏色,但漆器的基本色調仍然差不多全“朱畫其內”、“墨染其外”,時代特徵仍十分強烈。

黑色有沉寂之感,紅色則撩人心魄。正如工藝美術學院的一位教授所說:“這兩種色彩代表了兩極,這一時期的髹漆藝人把這兩種色大膽用在一件器物上,使其在強烈的對比中構成了層次變化,形成獨具一格的裝飾風格和魅力。讓人看了有心神煥發的感覺。兩種顏色,一冷一暖,一靜一動,相間搭配,既體現了中國人獨特的審美理念,又令漆器擁有了一種曲雅、淳樸、莊重的品位。木漆器的收藏價值很高,從其在市場的上的表現來看,在未來會增值的。”

在木漆器收藏方面有一定建樹的孫先生十分細緻地向我們介紹了木漆器的種類。木漆器具有輕便、堅固、耐酸、耐熱、防腐,外形可根據用途靈活變化等優良品質。因此它套用廣泛,類別繁多,但前幾年為什麼少有人問津,多去爆炒明清家具呢?原因在於明清家具代表了漆器的最高水平。

(圖)古典漆器文化古典漆器文化

我國木漆器歷史悠久,工藝精湛,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風格。漆器和木器在我國古代曾合為一體。從漢代的簡牘文字上我們可以知道“漆器”也稱“木器”,在東周時期的楚國生產的木器,製作精美的都髹漆,因此就稱漆器,也叫木器。涇渭難分。它直觀形象地體現著一個時代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

喜歡收藏漆器的畫家說他最喜歡收藏湖北江陵、湖南長沙、河南信陽等地的漆器,這些地方的木漆器歷來製作精美。他說:“木漆器在裝飾紋飾上是傳統與創新共存,比如龍鳳、鳥獸、雲雷、三角、菱形等,一方面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人對審美趣味的追求,這些對今天的藝術仍有很的啟發作用。”

從歷史上來說,元代時的嘉興是全國聞名的漆器產地之一,它以剔紅器享譽天下。出現了戧金銀漆器名家彭君寶,雕巨匠張成、楊茂等人。張成遺留下來的作品,藏在故宮博物院的有“梔子紋剔紅圓盤”、“山水人物剔紅圓盒”等;而安徽省博物館的剔犀圓盒,雕法圓潤,意趣盎然,堪稱為元代傳世剔犀中的精品代表作。故宮博物院藏有楊茂“剔紅花卉渣斗”和“剔紅山水人物八方盤”。

(圖)古典漆器文化古典漆器文化

“清代的漆器,一做工精美,二比較易得,三出價價位偏低,當然這也是和先秦或秦漢的漆器相比較而言,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增值潛力。”

他也指出清代的漆器在市場中以南方江、浙、閩、粵作品最受人們歡迎。在歷史上這些地區的漆器作品就備受人們青睞。乾隆時的《蘇州府志》中是這樣形容蘇州漆器的“有退光、明光、剔紅、剔黑、彩漆多種,製作均甚精美”。

而揚州最負盛名的“百寶嵌漆器”則創始於明代的周翥,他用金、銀、寶石、珍珠、珊瑚等珍貴材料,在木質漆器上通過雕鏤鑲嵌創作出栩栩如生的山水人物、飛鳥走獸等圖案,在當時就很受歡迎。後來到了清代,技藝得到進一步發展。浙江嘉興漆器以戧金銀最負盛名;福建福州、漳州等地的脫胎漆器也頗得青睞;廣東漆器的選料十分講究,器物堅實耐用。

中華漆器文化鑑賞

新石器時期的漆器

浙江餘姚河河姆渡文化的第三文化層出土一木碗,造型美觀,內外都有朱紅色塗料,色澤鮮艷,它的物理性能與漆相同。江蘇吳江梅堰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棕色彩繪陶器,經初步試驗棕色物質為漆。在遼寧敖漢旗大甸子古墓中出土的觚形薄胎朱漆器,距今約3400--3600年。

商周時期的漆器

商周漆盒

(圖)古典漆器文化古典漆器文化

商代中期的黃陂盤龍城遺址發現有一面雕花、一面塗朱的木槨板印痕,河北?城台西遺址出土的漆器殘片中,有的雕花塗色加松石鑲嵌。在安陽侯家莊商代王陵發現的漆繪雕花木器中,還有蚌殼、蚌泡、玉石等鑲嵌。可見商代的漆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戰國時期的漆器

戰國的漆工史上是一個有重大發展的時期,器物品種及數量大增,在胎骨做法、造型及裝飾技法上均有創新。出土戰國漆器的地區很廣,信陽長台關楚墓出土的彩繪神怪龍蛇及狩獵樂舞的小瑟,隨州曾候乙墓出土的鴛鴦盒,江陵楚墓出土的由蛇蚌鳥獸盤結而成的采繪透雕小座屏,堪稱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漆器

西漢漆工藝基本上繼承了戰國的風格,但有新的發展,生產規模更大,產地分布更廣。出現了大型器物,如直徑超過70厘米的盤,高度接近60厘米的鐘等。同時能巧妙地把若干小件組裝成一器,如盒內裝6具順疊、1具反扣的耳杯,薄胎單層或雙層的漆奩,內裝5具、7具或更多的不同大小及形狀的小盒等。新興的技法有針劃填金的金,用稠厚物質堆寫成花紋的堆漆等。尤其是器頂鑲金屬花葉,以瑪瑙或琉璃珠作鈕,器口器身鑲金、銀扣及箍,其間用金或銀箔嵌貼鏤刻的人物、神怪、鳥獸形象,並以彩繪的雲氣,山石等作襯托,更是前所未有。西漢漆器多刻銘文,詳列官員及工匠名。東漢魏晉南北朝期間漆器的出土,比起前代顯得十分稀少,這與葬俗的改變有一定的關係。

(圖)古典漆器文化古典漆器文化

唐代的漆器

唐代漆器達到了空前的水平,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紋的堆漆;有用貝殼裁切成物象,上施線雕,在漆面上鑲嵌成紋的螺鈿器;有用金、銀花片鑲嵌而成的金銀平脫器。工藝超越前代,鏤刻鏨鑿,精妙絕倫,與漆工藝相結合,成為代表唐代風格的一種工藝品,夾綻造像是南北朝以來脫胎技法的繼承和發展。剔紅漆器在唐代也已出現。

宋元時期的漆器

兩宋曾被認為是一色漆器的時代,但發掘出土許多有高度紋飾的兩宋漆器,改正了過去的認識。在蘇州瑞光寺塔中發現的真珠舍利經幢,底座上的狻猊,寶相花,供養人員是用稠漆退塑的。在元代漆器中成就最高的是雕漆,其特點是堆漆肥厚,用藏鋒的刀法刻出豐碩圓潤的花紋。大貌淳樸渾成,而細部又極精緻,在質感上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如故宮博物院藏的張成造桅子紋剔紅盤,楊茂早觀瀑圖方剔紅盤,安徽省博物館藏張成造烏間朱線剔犀盒等。

明清時期的漆器

(圖)古典漆器文化古典漆器文化

明朝雕漆花鳥圓盤

明清漆器分為14類,有一色漆器、罩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鈿、犀皮、剔紅、剔犀、款彩、熗金、百寶嵌等。

一色漆是不加任何紋飾的漆器,宮廷用具常用此法,罩漆是在一色漆器或有紋飾的漆器上罩一層透明漆。明清宮殿中的寶座、屏風多用罩金髹。描漆包括用漆調色描繪及用油調色描繪的漆器。描金中最常見的是黑漆描金,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萬曆龍紋藥櫃。堆漆以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黑漆雲龍紋大櫃為代表。

清朝雕漆人物六角形盒填漆是用填陷的色漆,乾後磨平的方法來裝飾漆器。雕填是自明代以來即廣泛使用,指用彩色花紋裝飾漆面,花紋之上還加熗金,是一種絢麗華美的漆器。它是明清漆器中數量較多的一種,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嘉靖龍紋方勝盒。明清的螺鈿器厚、薄並存。?螺鈿至17世紀時有了進一步發展,鑲嵌更加細密如畫,還採用了金、銀片,如故宮博物院藏的嬰戲圖黑漆箱 、黑漆書甲及魚龍海水長方盒等。犀皮是在漆面做出高低不平的地子,上面逐層刷不用色漆,最後磨平,形成一圈圈的色漆層次。剔紅是明清漆器中數量最多的一種,其做法是在胎骨上用多層朱漆積累到需要的厚度,再施雕刻。明初承元代肥碩圓潤的風格,宣德以後,堆漆漸薄,花紋漸蔬,至嘉靖時磨工少而稜角見,至萬曆時刻工細謹而拘斂。入清以後,日趨纖巧繁瑣。剔犀通稱"雲雕",是在胎骨上用兩三種色彩有規律的逐層積累,然後剔刻幾何花紋 。款彩是在漆面上刻花減地,而後著色,用來裝飾大而平的漆面,常見的實物是屏風和立櫃。宮廷用具多用熗金,明魯王墓中發現的蓋頂雲龍紋方箱是明初熗金的標準實例。百寶嵌是用各種珍貴材料如珊瑚、瑪瑙、琥珀、玉石等做成嵌件,鑲成五光十色的凸起花紋圖案,明代開始流行,清初達到高峰。

(圖)古典漆器文化古典漆器文化

點評

做古典家具就是做文化,喜歡古典家的的人士,大都是中國各界名流與精英。所以說在家具工藝設計上出一點錯誤都是不可以原諒的。尤其是關於文化層面的。

(圖)古典漆器文化古典漆器文化

之所以如此,冠以京作著稱的皇林苑的家具在工藝上,不光請藝術家們用最近乎苛刻的藝術眼光來審視。更要請民俗專家們到場,在民間文化上適度把握。緊扣皇林苑家具“詩情畫意”之意境,符合“蘊福潛祥”之理念。

比如有人不了解中國文化,在做家具之時,把家具面

(圖)古典漆器文化古典漆器文化

板上木紋的山字頭朝下了,按傳統來說這是不美觀並且不吉利的。

欣賞家具之時,會用腳投票也就不足為奇了。把這些蹩腳家具買回家,不僅從中享受不到一絲快樂,更無品味可言。再其傳統的木器行家對家具的尺寸上也多有講究,這不光是科學不科學的問題,更上升為對民俗的理解與尊重的層面上來。

同樣,在家具雕刻的紋樣上,不光追求美的享受,更講究意境,還要追溯其內涵,例如中國傳統文化中,把”山無氣脈“水無源頭”例為兩大禁忌。即使水平再高的藝術家們,如果忽略了這兩大要素,其作品肯定是不受歡迎的。所以作為工藝較高的皇林苑,在設計與雕刻圖樣方面,是十分重視的,如先定主山,後布樓閣與蜂巒樹木,使彼此氣脈相通,山水鄉連,講究“來源去流”,唯有源頭活水來,這是起碼的講究。

(圖)古典漆器文化古典漆器文化

在雕刻山水時,傳統是講究“三遠”,即“高遠、深遠、平遠、”要把山之高度、深度、與遠度表現得淋漓盡致豈非易事?有則是上品。這樣立意比之毫無章法的任意堆砌要好得多。

有人認為,只要買你的東西,講究那么多沒必要。但做家具就是做文化,利益其次,追求藝術更深層次才是最終目的,品牌重要、服務重要、文化更重要,做古典家具就是做文化品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