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疝病

狐疝:古病名。或稱“狐疝風”。小腸墜入陰囊,時上時下,平臥或用手推時腫物可縮入腹腔,站立時又墜入於陰囊,如狐之出入無常,故名。類於腹股溝疝。

釋義

狐疝:古病名。或稱“狐疝風”。小腸墜入陰囊,時上時下,平臥或用手推時腫物可縮入腹腔,站立時又墜入於陰囊,如狐之出入無常,故名。類於腹股溝疝

狐疝,發於陰囊時大時小之疝氣。 《靈樞·五色》 :“男子色在於面王,為小腹痛,下為卵痛,其圜真為莖痛,高為本,下為首,狐疝,(疒貴)陰之屬也。”又名陰狐疝,小腸氣痛,狐疝風。 《儒門事親》 :“狐疝其狀如瓦,臥則入小腹,行立則出小腹入囊中,亦與氣疝大同小異。”又“此症出入上下,正與狐相類也。”張志聰:“狐疝者,偏有大小,時時上下,狐乃陰獸,善變化,而藏睪丸上下,如狐之出入無時。”張景岳亦謂:“狐之晝伏夜出,陰獸也。疝在厥陰,其出入上下不常,與狐相類,故曰狐疝,此非外入之風,乃以肝邪為言也。”其因其證已明,治雖有用疏肝理氣之導氣湯之類,或虛則選用補中益氣湯,兒童或能服藥加疝氣帶治癒,成人確診後當立即施行手術修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